建筑安装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运用培训课件.ppt
《建筑安装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运用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安装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运用培训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第1章 建筑通风空调新技术及其运用第2章 建筑给排水实用新技术第3章 建筑供配电新技术第4章 仪表容器安装新技术第5章 电梯安装新技术第6章 智能建筑新技术,第1章 建筑通风空调新技术及其运用,1.1 置换通风1.2 地板送风1.3 蓄能空调1.4 工位空调1.5 地源热泵,1.6 家用中央空调1.7 太阳能空调1.8 冷却吊顶1.9 地板辐射采暖1.10 变风量系统,1.1 置换通风(Displacement Ventilation),1.1.1 置换通风概况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与特点1.1.3 置换通风系统设计1.1.4 置换通风的末端送风装置1.1.5 置换通风的适用性
2、分析1.1.6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1.1 置换通风概况,置换通风并非新发明的通风方式,其简单的原理早就被人们认识,只是随着近年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逐渐被重视起来。1978年,德国柏林的一家铸造车间首次采用了置换通风。北欧,约50的工业通风、25的办公室通风采用置换通风。置换通风在北欧国家已占据了50的通风市场,新建的办公楼中约有5070采用置换通风。在中国,也有一些工程开始采用置换通风,但由于没有成熟的设计规范和其本身的限制,置换通风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很多。,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置换通风以较低的温度从地板附近把空气送入室内,风速的平均值及紊流度均比较小,由于送风
3、层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故会沿着整个地板面蔓延开来。,(一)置换通风的原理,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二)置换通风的特点,置换通风以低速在房间下部送风,气流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的状态缓慢向上移动,到达一定高度受热源和顶板的影响,发生紊流现象,产生紊流区。,气流产生热力分层现象,出现两个区域:下部单向流动区和上部混合区。,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二)置换通风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热分离层高度位于人员工作区以上,就能保证人员处于相对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中,大大改善人员工作区的空气品质;,另一方面,只需满足工作区的温湿度即可,相对于混合通风,其具有节能潜力(空间越大,节能效果
4、越显著)。,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三)置换通风的特性,在热分离层下部区域为单向流动区,在上部为混合区。室内空气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在这两个区域有非常明显差异:下部单向流动区存在明显的垂直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上部紊流混合区温度场和浓度场则比较均匀,接近排风的温度和浓度。,1.置换通风房间室内温度、速度与浓度的分布2.置换通风房间的热力分层,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三)置换通风的特性,1.温度、速度与浓度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温度分布),两个区域,三个温度段,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三)置换通风的特性,1.温度、速度与浓度
5、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Velocity(速度分布),热羽流(活塞流)空气湖,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三)置换通风的特性,1.温度、速度与浓度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Impurities(浓度分布),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三)置换通风的特性,2.置换通风房间的热力分层,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四)置换通风的优点,节能性通风性能:换气效率、通风效率热工特性及室内空气品质,节能性,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四)置换通风的优点,换气效率:工作区某点空气被更新的有效性。,通风效率:考察气流
6、分布方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1100,(a)活塞流通风,(b)置换通风,150,(d)上送上回,150,(c)顶送上回,150100,常见送回风形式的换气效率,通风性能:换气效率、通风效率,1.1.2 置换通风的原理及特点,(四)置换通风的优点,热工特性及室内空气品质,1.1.3 置换通风末端设备装置的研发,第一代末端送风装置:主要考虑将新鲜空气以非常平稳而均匀的状态送入室内。第二代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着眼点是在不影响舒适性并保证室内空气品质高于混合通风系统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第三代末端送风装置:设有特殊的空气喷射器,可以将大量的室内空气与一次气流混合,提高了送风的冷却能力。,1.1
7、.3 置换通风末端设备装置的研发,第一代末端送风装置,第一代置换通风末端装置主要考虑将新鲜空气以非常平稳而均匀的状态送入室内。,1.1.3 置换通风末端设备装置的研发,第一代末端送风装置,优点:系统简单,造价低。缺点:a、为保证近风口区域没有吹风感,需增大送风面积以减小出风口速度,造成建筑物有效使用面积的减小。b、近地面处空气温度较低,而上部空间温度较高,存在明显的垂直温度梯度,会造成一定的头暖脚凉的不舒适感。c、系统所能提供的冷量较小,不能满足负荷较大的场合。,1.1.3 置换通风末端设备装置的研发,第二代末端送风装置,第二代末端送风装置主要是在不影响舒适性并保证室内空气品质高于混合通风系统
8、的基础上提高了系统的冷却能力。,在单纯依靠置换送风无法保证制冷效果的场合下,就需要有其他介质来承担部分冷负荷。目前使用效果最佳的是以水作冷媒的冷却顶板系统。,1.1.3 置换通风末端设备装置的研发,第二代末端送风装置,冷却顶板主要是利用冷辐射进行传热,且冷辐射可以进一步削减垂直温度梯度,从而可以提高舒适度。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冷却顶板所占制冷份额上限为50%55%比较适合。冷却顶板设计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应防止结露。冷却顶板温度一般为16左右,经过处理的送风温度应低于14。,1.1.3 置换通风末端设备装置的研发,第三代末端送风装置,设有特殊的空气喷射器,喷射器可以安装在送风末端装置内,也可以在送
9、风管内。室内空气与一次空气的大量掺混,可能会带来换气效率的下降,但只要将空气的混合限制在人员活动区域,其通风效率、换气指数还是要比传统的混合通风要高。第三代末端送风装置目前还在研制之中,产品的成熟尚待时日。,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厂房南京爱立信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松江Tiger Park公司厂房空调 轿车车身车间 2、剧院 上海大剧院、乌鲁木齐新中剧院、国家大剧院3、体育馆、音乐厅广州新体育馆、深圳文化中心音乐厅,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厂房,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厂房,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厂房,1.1.4
10、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厂房,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厂房,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1、厂房,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2、上海大剧院座椅送风,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座椅送风,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座椅送风,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部分图片,1.1.4 置换通风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部分图片,1.2 地板送风,1.2.1 地板送风概况1.2.2 地板送风的特点1.2.3 地板送风系统的分类1.2.4 地板送风口的形式1.2.5 地板散流器的形式1.2.6 地板送风系统的设计要求1.2.
11、7 地板送风系统应用范围1.2.8 地板送风设计工程实例,1.2 地板送风,1.2.1 地板送风概况,地板送风空调系统(UFAD)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伦敦的Lloyds大楼和中国香港汇丰银行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成功设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纷纷对此展开了研究。目前,地板送风在德国、瑞士、荷兰、日本及加拿大等国均有应用。其中北美地区地板送风系统已占办公楼空调系统的40%。,1.2 地板送风,1.2.1 地板送风概况,原理: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System(UFAD系统),将冷风通过地面散流器送出并在顶棚处回风,
12、由地面至顶棚全面气流流型,是由浮力驱动的空气流动形成的,并有效地除去被调空间的余热量。,1.2 地板送风,1.2.1 地板送风概况,地板送风系统从地板下部空间送风;供冷时的送风温度较高(一般为1718);在同一大空间内可以形成不同的局部气候环境;室内气流分布为从地板至顶棚的下送上回气流模式。,1.2 地板送风,1.2.2 地板送风的特点,(1)改善热舒适性,允许个别室内人员控制局部热环境,改善热舒适;热负荷的增减对工作区的变动影响较小。,1.2 地板送风,1.2.2 地板送风的特点,(2)改善通风效率与室内空气品质,换气效率:混合式50%;下送风50%100%。通风效率:混合式100%,实际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安装 工程 新技术 新工艺 运用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