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会-分离孩子入园焦虑课件.pptx
《幼儿园家长会-分离孩子入园焦虑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长会-分离孩子入园焦虑课件.ppt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PPT素材下载:PPT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PPT教程:Word教程:Excel教程:资料下载:PPT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2023/3/14,家园共育,缓解孩子入园焦虑,家庭教育,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第五是书籍,第六是偶然出现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儿童家庭教育概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即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是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重要性,案例,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2-3岁时父亲抱着他到郊外野游,观
2、察自然,培养他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诵歌谣、讲童话故事,培养他的口语能力;,有没有家庭教育不良的例子呢?,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是其生活习惯与常人两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经过人为的训练,2年后才能站立,6年后才能像人一样行走,4年学会了6个单词,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本章导读,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涵义,家庭与托幼机构教育的比较,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涵义,双向沟通,相互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家长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成员包括谁?,据调查:有90%以上
3、的0-3岁婴幼儿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或者保姆照料,在科学喂养、育儿观念的知识和方法方面都需要科学的指导。父母们迫切需要全方位、系统的科学喂养以及早期教育等知识。,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一、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误区一:身边只要有人照看就好,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误区二:教育只是学校(幼儿园)的事,交给学校(幼儿园)就不用问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什么区别?,家庭教育与托幼机构教育的比较,误区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力,误区四:家务活儿家长做就行了。,幼儿可以做哪些家务?,误区五: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误区六:重智育,轻德育。误区七: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怎样看待各种补习班?,二、
4、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一、民主型:,提供关爱的、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提出期望和高标准在家庭中推行的准则具有一致性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决策,二、专制型,给孩子的关爱较少,对孩子是行为提出高期望和高标准确定行为准则时,很少考虑孩子 的需要希望孩子无条件遵守准则讨论问题时,很少与孩子交换意见,三、溺爱型,提供关爱的在、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很少提出期望和标准很少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允许孩子自己做出一些决策,四、忽视型,很少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对孩子 的行为很少提出期望和标准对孩子的生活很少关心整天忙于自己的事务,我心目 中的父母,你心目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呢?,孩子心中-爸妈的优点,爸爸:有大魄
5、力、积极乐观、生活俭朴、不浪费粮食、积极学习新事物、积极锻炼身体。妈妈:奉献、勤劳、忍耐、与人和善、生活俭朴、包容、贤惠、温柔。,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一)时代性和社会性 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国度 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美国父母教子独立十二法,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睡觉,无父母陪护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大的婴儿扔进水里,让其学会游泳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4、父母要求几岁大的孩子做家务,如洗碗,擦地,洗衣服等5、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6、看到国旗时,目视两分钟,听到国歌奏响时,手握胸口,默唱国歌7、鼓励孩子自己挣钱,支付自己的部分学习费用和其他花费8
6、、18岁以上的孩子都经济独立,自己找工作挣钱读书9、没有午睡的习惯10、孩子用钱很吝啬,不摆阔,不赶时髦11、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运动12、父辈一般不会给孩子继承权,(二)亲情性和感染性受到父母和孩子间的感情亲密程度的制约父母和孩子感情越深厚,感化作用就强 孩子年龄特征的制约孩子年龄越小,对父母的依赖越多感染作用越大,(三)针对性和随机性知子莫若父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四)连续性和一贯性 家庭的生存空间、教养条件、家长的情况等变化不大 如:美国孩子的理财教育 3岁时能够认识硬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5岁时知道硬币的等价物;6岁时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
7、;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等。,(五)权威性和专制性家长是家庭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决定在孩子心中家长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四、案例分析,开学第一天,围墙里孩子泪流满面,嘶声裂肺的哭声要找妈妈爸爸。,情景,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在窗外看孩子几眼。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入到五彩缤纷的游戏里,家长的“凝望”却延续着。伸长了脖子,有的踮起脚尖,但大多都咧着嘴,表情严肃。虽然招了手,道了别,有的还进行了拥抱、双击掌,不变的叮嘱早已说过:“快些进教室;进教室要问老师好;记着上厕所;一会儿就来接你”,家长表现,这说明了什么?,分离焦虑,年幼的孩子猛然间离开了熟悉
8、的生活环境,离开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人,来到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会出现情绪的不稳定,比如哭闹、不吃不喝、不睡觉、跟人或者默默不语-恐惧、不安时刻陪伴着他们,使他们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产生了心理上的排斥,这种不适应的过程被人们称为“分离焦虑”,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当宝宝开始进入幼儿园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接触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就会感到紧张,产生失落、惧怕、不安全的感觉。这时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原因之一:与亲人的较长时间分离 婴幼儿对亲人(尤其是母亲)有着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第一次较长时间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担心妈妈不
9、来接(孩子问得最多的是一句“妈妈来吗?”),就会哭闹,进而产生分离焦虑。这既是他们对自己亲人与家庭生活的依恋,也是自我保护的心理体现。,原因之二: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幼儿生活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幼儿入园后交往对象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这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他们没有经验应付这种变化,继而产生焦虑情绪。,原因之三:日常行为规则的改变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改变就是行为规则的改变。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时间等都相对自由,行为规则比较灵活、随意,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常规和固定的要求,这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10、幼儿对新环境、新规则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原因之四:幼儿的性格,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不同,对外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多血质、胆汁质的孩子较容易接受新的环境,较容易融入新的集体,与人交往能力较强,在遭遇分离焦虑时能较快的度过这一时期,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在遭遇分离时就显得格外的焦虑,无所适从。,原因之五:家长的焦虑 家长们则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望一眼;长时间在活动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去;每天来园、离园时多次、长时间与教师交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回家后更关注自己的孩子状况;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就过分迁就或是无原则地
11、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了家长的焦虑。,原因之六、自理能力差,幼儿自身的独立自理能力的欠缺,如不能独立盥洗、上厕所、进餐、午睡等等,使孩子对进入幼儿园生活感到恐惧,害怕独立的生活。,原因七、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薄弱也是导致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孩子在入园时不敢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从而使自己变得孤单、无助。,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1、忧郁,独自哭泣,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2、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3、往外跑;4、以“绝食”示威;5、大哭大闹,满地打滚;6、发脾气,攻击他人;7、特别依恋某一位教师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家长会 分离 孩子 焦虑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