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ppt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前面几章,我们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资本具体形式的分析,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所呈现出的各种经济现象和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由于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又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相应的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分析这些转化过程,揭示它们是怎样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剩余价值是如
2、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商业资本的职能、作用和商业利润的来源的基本内容,明确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以及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教学主要内容】一、成本价格和利润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三、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一个理论抽象,它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因此这里要阐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剩余价值范畴是如何转化为利润范畴的。,6,一、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一、成本价格:1、商
3、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与资本主义耗费 A、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为生产某种商品需要耗费:a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厂房、机 器设备的磨损。(物化劳动)b劳动者支出的劳动(活劳动)。,7,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用价值表现就是:商品价值=c+v+m。B、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耗费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中耗费的只有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生产的耗费只有c+v。这样,c+v就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成本价格。成本价格用符号表示就是:“K”(=c+v),8,2、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价值之和,它是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4、之和的转化形式。成本价格的出现使商品的价值就从c+v+m”转化为“k+m”,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成本价格(生产成本)的一个附加额,这样,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便被掩盖了。,9,(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2)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格的最低限,是资本家经营企业时赚钱或亏本的标志。(3)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竞争的规律。千方百计减少成本价格(生产成本)的开支,就成为同类企业互相竞争的重要内容。,2、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10,3、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1)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
5、因而掩盖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2)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从流通中获得的。,11,第二、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成本以上的余额。这个余额是资本家付出了资本才生产出来的,在他的观念中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当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1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进一步转化为:商品价值=k+p(“p”代表利润)2、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1)利润与剩余价值是用不同概念反映同一个价值实体。(2)剩余价值的概念反映出这一价值实体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
6、;(3)利润的形态上同一价值实体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4)剩余价值是揭示本质的范畴,利润是掩盖本质,形成假象的范畴。,13,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客观原因:,(1)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工资范畴反映的是“工人得到了全部劳动的成果”,因而割断了利润与工资的联系;(2)工资作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掩盖了用以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把劳动力表现为与其它资本没有区别的生产要素。,14,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1、利润率:利润率是利润(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 p=p/C=m/C(p代表利润率;C代表预付总资本)由于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资本是连续循环的,很难计算资本周转一次带来的利润量,
7、所以,常常是计算资本的年利润率。这时,P=M/C=(mvn)/C 如果资本每年周转一次,则年利润率就等于上面所说的利润率。,15,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计算公式不同及由此反映出的数量不同:p=p/C=m/C;m=m/v 所以,p m(2)反映的内容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利润率仅反映资本在量上的增殖程度。3、利润率的实际经济意义: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指标。提高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的重要途径。,16,“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
8、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约登宁,1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的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比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要多得多。从 P=m V/C+V)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的有机构成(负相关);()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变资本价值的变动;充分利用不变资本()不变资本的物质节约。尽量减少各种开支 由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引起的,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二节
9、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率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由于受到各个生产部门生产的特殊性和技术水平所制约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是各不相同的。而这种情况,一般说来,资本家是无法加以改变的。于是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那些投放在有机构成较低或是周转速度较快的部门中的资本,在同一时间就能获得较多的利润,因而它们的利润率就比较高,反之,利润率就较低。这是资本家不能容忍的。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因此,资本家就必然会将它们的投资转向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从而在一定时期形成了一个大体相当的利润率。,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0,例如:假定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资本
10、周转速度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这时,不同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21,资本流入,有机构成高 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 利润率高,食品工业(70c+30v),生产迅速扩大,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机械工业(90c+10v),生产缩减,供不应求 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平均利润率,2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之后:,23,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利润 生产 价格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