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docx
《短歌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的一生,
2、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
3、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以下曹操写短歌行的历史背景。 三、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
4、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四、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 2、指明学生朗读 3、听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 4、解题: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四言诗。与之相对的,还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5、提问: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
5、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8226;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短歌行属于哪一类内容? 那么,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什么?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 明确: 忧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 要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一起分析诗人的情感: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请学生赏析,教师适时指导。明确:作
6、者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国诗人自古就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借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歌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