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训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训练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 鳞 遂 荇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
2、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四、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
3、色的句子是“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五、迁移过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加粗字注音。 缥碧夹岸轩邈 鸢飞经纶窥谷
4、2用原文语句填空。 作者对富春江总的印象是_。 写水清的句子是_。 写水急的句子是_。 从听觉写景色的句子是_。 文中议论的语句是_。 3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
5、密。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一、tu ln su xng 二、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3 A B C D 四、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 2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它的源头 沿着 是 看,看到 睡 写 2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3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 4“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5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五、1pio ji xun yun ln ku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3D 4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