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伤科按摩学.docx
《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伤科按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伤科按摩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盲人医疗按摩考试应试指南之伤科按摩学第一单元 伤筋概论 细目一: 概说 要点:伤筋的概念 要点解析:凡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筋络、肌肉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因不慎而跌仆、闪挫,或体虚、劳累过度以及持续运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引起的功能或结构异常,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肤破损者,均称为伤筋。 细目二: 病因病理 要点一:损伤的分类 要点解析 1、不论治疗与否,均按受伤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伤筋和慢性伤筋两类。 2、急性伤筋又称新伤,受伤时间在2-3周内,分为扭伤和挫伤两类。 3、慢性伤筋又称旧伤,受伤时间在2-3周,分为陈伤和劳损两类。 要点二、损伤的概念 要点解析:损伤是人们最常见的疾患
2、之一、是因外来暴力作用于人体而使之受伤的总称。它是由外界刺激突然作用于人体,引起组织器官在解剖1 或生理上的紊乱,且伴有局部及全身性反应。轻者妨碍日常工作与生活,重者威胁生命。 要点三、 扭伤的概念 肢体因外力扭转、牵拉,或肌肉猛烈收缩,使关节周围的筋络、肌肉受到损伤者,称为扭伤。 细目三: 临床表现 要点一: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1、有典型外伤史,发病急骤,以疼痛,瘀肿,功能障碍为主症。 2、压痛点明确且固定,剌激拒按。 3、有反身性肌紧张,筋断裂时可发生异常活动或畸形。 要点二:慢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1、无明显损伤史,多与职业有关,常发生在关节肌腱附着处。 2、发病缓慢,病程长,多无法确定发病
3、的时间,时好时坏,时轻时重,每遇劳累或单一姿势持续过久而回加剧,稍活动后减轻。 3、多为酸痛,困痛,压痛广泛且不固定,喜按,肌束多成条索状改变,弹性降低。 2 要点三:陈旧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1、有急性损伤史,病程长短不一。 2、疼痛多为隐痛,钝痛,用痛,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每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加重。 3、喜热,得热后自沉舒适。 4、损伤局部变硬,有肿用,压痛或挛缩, 5、局部皮肤粗糙,干涩无光泽,皮温低,因粘边或挛缩等导致功能障碍,有时可出现畸形愈合。 第二单元 上肢部伤筋 细目一: 肩关节周围炎 要点一:病因病理 病因:本病的形成,多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筋失濡养;或因汗出当风,睡卧露肩,感受
4、风寒湿邪,经脉拘急;慢性劳损或外来暴力所致的急性损伤,未作彻底治疗等因素所致。 2、病理:其病理改变为肩关节周围筋肉组织的退行性病变表现力、痉挛、挛缩、粘连、腱鞘肿胀、肥厚活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结合,限制了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后期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和肩关节严重粘连,其运动由肩胛骨所代替。 3 要点二:临床表现 1、 病史:多有肩关节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病史,多见于今5岁以上非体力劳动者,女性多于男性,因此又称“五十背” 2、 症状: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症,因此又称冻结肩,分为疼痛期,粘连期剧烈,肿胀明显,日轻夜重,常影响睡眠,后期,肩部疼痛辣轻,但活动障碍显著。病程愈长,活动障碍愈明显。常不能
5、完成穿农,洗脸,梳头,触摸对侧肩部等动作。 3、 检查:触诊时,常可在肩峰下滑囊及三角肌下滑囊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三角肌后缘、冈上肌与冈下肌附着点,以及肩内俞、肩贞、天宗穴等部位找到明显压痛点。当及肩内俞,肩贞,天宗穴等部位找到明显压痛点,当肩关节被动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此时一手触摸住肩胛骨下角,一手将患肩继续外展时,可感到肩胛骨随之向外均受到严重限制。病程较久者,由于疼痛和废用,肩部肌肉广泛性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肩峰突出。 要点三: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早期应以舒筋通络,祛瘀止痛,4 加强筋肉功能为主;晚期则以剥离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活动功能为主。 2、施术部位:伤侧肩关节周
6、围,肩胛部及上臂。 3、主要穴位:肩偶、肩贞、肩井、肩三俞、天宗、秉风、缺盆、极泉、巨骨、曲池。 4、 施术手法:推、揉、滚、搓、拨、动。 5、手法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分推抚摩肩部法、揉滚肩周上臂、揉拨肩胛周围、按摩俞穴痛点法、被动运动肩部法、叩搓牵抖上肢,多指捏拿肩部结束。 细目二: 肱骨外上髁炎 要点:病因病理: 1、病因: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前臂长期反复的旋转活动,或一次剧烈过度旋转引起。亦可由于前臂在旋前位时,腕关节的反复背伸活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伸腕肌腱过度受牵拉,而发生劳损或扭伤。 2、病理:由于反复损伤,腱纤维的肱骨外上髁部发生撕裂、出血,形成骨膜下血肿,继而机化、骨
7、化,产生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因其为透明样5 变性缺血,故又称缺血性炎症。有时伴有关节囊裂,关节滑膜因长期受肌肉的牵拉刺激而增生变厚,当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时,滑膜可能被嵌入肱桡关节面之间。亦可发生肱桡韧带松弛、桡尺近端关节轻度分离,致桡骨小头脱位。 要点二:临床表现 1、 病史: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以后,无明显外伤史,但与一定的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2、 症状:初期常感觉伤肢疼痛乏力,逐渐发生肘外侧疼痛,多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加重。在重复损伤动作时,疼痛亦加重,偶可向前臂或上臂扩散。严重病例,则出现腕部和手部无力,甚者拿在手中的物品自行脱落。 3、 检查: )肱骨外上髁后外侧、肱桡关节间隙、桡骨小头
8、及桡骨颈外缘可触摸到明显的压痛点,亦可触及前臂上段桡侧的筋肉组织轻度肿胀、压痛或僵硬感。有时可在肱骨外上髁处摸到骨质增生的锐利边缘,压痛甚剧。 )肱骨外上髁炎试验阳性。 )抗阻力伸腕试验、抗阻力前臂外旋试验,均可出现肱骨外上髁处疼痛。 )X线检查 偶可显示骨膜不规则,或骨膜外有少量钙化点出现。 要点三、 按摩治疗 1、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剥离粘连,消炎止痛 2、 施术部位:伤肢肘部及前臂背面桡侧。 3、主要穴位: 缺盆、极泉、肩缪、上臂桡神经点、曲池、扭伤、手三里、合谷等穴。 4、施术手法: 滚、揉、搓、动、拨、理。 5、手法操作:推抚摩滚肘部放松、搓擦捏拿肘部活血散瘀、回旋伸肘顶推整复、弹
9、拨推理舒筋、按摩俞穴痛。 急性伤,施手法后肘部制动周。 细目三: 腕关节扭伤 要点一:病因病理 1、病因:多由于不慎跌扑,脘关节突然背伸,手掌着地,或提物不慎,致使筋脉受损,气血凝滞 2、病理: 腕关节过度背伸,则伤桡腕掌侧韧带;7 过度掌屈腕关节,则易损伤桡腕背侧韧带;过度尺偏,则伤腕部桡侧副韧带;过度桡偏,则易伤腕部尺侧副韧带。同时关节囊及经过腕部的肌腱亦受到牵扯而致损 要点二、临床表现 1、病史:腕关节扭伤,多有明显的外伤史。 2、 症状:伤后出现腕部无力,腕关节活动不灵。轻伤,一般无明显肿胀,疼痛不甚,仅在大幅度活动腕关节时始有疼痛。严重扭伤,可间腕部肿胀、疼痛较重,不能活动腕关节或活
10、动时疼痛加剧。 3、 检查: 将腕关节用力掌屈,背侧出现疼痛,则说明腕背侧韧带与腕伸肌腱损伤;反之,则为腕掌侧韧带或腕屈肌腱损伤。如将腕关节用力向尺侧偏斜,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则为桡侧副韧带损伤;反之,则为尺侧副韧带损伤。如腕部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出现疼痛,而且活动明显限制,则说明是韧带、肌腱等的复合性损伤。损伤局部有压痛或触及筋肉组织异常改变。严重的病例,可拍X线片,以资鉴别。 8 要点三、按摩治疗 1、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2、施术部位: 患侧上肢,以腕部为主。 3、主要穴位:少海、通里、神门,尺泽、列缺、太渊,泽间、内关、大陵、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阳池、外关、三阳络,后溪、阳
11、谷、小海。 4、施术手法:摩、揉、按、拿、拨、动。 5、手法操作:单掌摩揉腕臂、按揉俞穴镇定止痛、拨筋动腕牵指。 细目四: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要点一:病因病理 1、病因: 经常作拇指内收和腕关节的尺偏动作,使拇伸短肌和拇长展肌肌腱与骨性纤维管的壁长期摩擦,反复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2、腕背侧韧带失去光泽,组织充血,有细胞侵润,初期腱鞘水肿,以后逐渐增厚呈纤维变性,致腱鞘变狭窄。早期肌腱发生水肿,以后因受挤压而逐渐变息,但其上下两端可增粗,甚至发生肌腱纤维的摩损或撕裂。个别病例偶可发生桡骨茎突部骨膜炎,出现局部增生或硬结。 9 要点二:临床表现 1、 病史本病多发生于
12、成年女性,起病缓慢,亦有因用力过度而突然病者。早期症状仅觉局部酸痛。 2、 症状:腕部桡侧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制,拇指内收、尺偏时疼痛加剧。有时疼痛可向下放射到手指,向上放散至前臂或上臂。严重病例,病程久者可出现大鱼际肌萎缩。 3、 检查:检查可见桡骨茎突部轻度肿胀、压痛明显,皮下可触及与软骨相似的豆状硬结。严重病例,拇指外展和背伸时,能触及摩擦音,个别病例亦可出现弹响声。 屈拇握拳尺偏试验阳性。X线检查一般正常。 要点三、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 活血祛瘀,消炎止痛,疏通狭窄,恢复肌腱滑动功能。 2、施术部位:伤则桡骨茎突部周围。 3、主要穴位:曲池、阳溪、合谷、偏历、列缺、大鱼际等。 4、
13、施术手法:滚、揉、弹拨、理筋、拨伸。 10 5、手法操作:推滚揉搓腕部以热感为度,拨伸屈腕弹理、按摩经络俞穴。 第三单元 脊柱部伤筋 细目一:颈椎病 要点一 病因病理 要点解析 1、病因:反复扭挫伤、风寒湿邪侵袭、长期慢性劳损和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2、病理 颈椎移位使锥孔变窄,椎管径发生改变,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产生临床症状与体征。 椎体缘、关节突、钩椎关节骨赘形成。若骨赘发生于椎间孔或椎管附近,可产生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受压症状。 椎间盘与椎间韧带的退变。椎间盘的退变是发生颈椎病的基础,也必然引起附近的后关节及其关节囊、椎间韧带发生相应的改变。 脊髓和神经根的变化。因脊髓长
14、期受压,可出现脊髓变性软化,导致难以恢复的损伤。神经根因长期受压而发生变性反应,出现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 11 由于颈椎骨折,可造成出血、水肿,或碎骨片移位,波及到椎间孔或椎管,直接压迫颈神经根或颈脊髓。骨痂的形成使椎管、椎间孔发生狭窄性改变,也会产生脊髓、神经根的受压症状。 要点二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发病:患者往往因颈部过劳、扭伤或寒冷刺激使症状加剧或诱发。 2、症状: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最为常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如下类型。 颈型:颈椎各椎间关节及周围肌肉损伤,导致颈肩背酸胀、疼痛、僵硬,不能做点头、仰头及头颈部旋转活动,呈现出斜颈姿势。 神经根型:颈丛
15、神经和臂丛神经受压,造成颈项、肩胛上背、上胸壁、肩臂和手部放射性麻木、疼痛无力和肌肉萎缩,感觉异常。 脊髓型:颈部脊髓因受压缺血、变性,导致脊髓传导障碍,造成四肢无力、走路不稳、瘫痪、大小便障碍等。 椎动脉型:钩椎关节退变、增生而压迫椎动脉,致使椎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共12 血不足,造成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猝倒。颈部测完季后伸到一定位置,则出现头晕加重,甚至猝倒。 交感神经型:颈交感神经受压,造成心律异常、假性心绞痛、胸闷、顽固性头痛、眼痛、视物模糊、眼窝发胀、流泪、肢体发凉、指端红肿、出汗障碍等症状,即霍纳尔氏综合征。 混合型:临床上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者,即可
16、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 3、检查 检查颈项活动幅度是否正常。 触诊:患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患锥后方项韧带剥离、钝厚、压痛、或有条索状硬物;转头受限或有僵硬感;患椎棘突旁开1横指处可有压痛,并放射至上侧上肢。 肢体有无发凉、肌萎缩及肌力肌张力异常等情况。 (4)椎间孔压缩实验、闭气缩肛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实验是否为阳性。 颈神经分布区的痛觉、触觉、温度觉有无改变,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下肢腱反射情况及病理反射有无。 13 X射线检查:重点观察颈椎生理曲线、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孔、椎间隙、棘突顺列、椎体缘等变化情况。 要点三 按摩治疗 要点解析 1、治疗原则:活血祛瘀,剥离粘
17、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平衡。 2、施术部位:颈肩部及受累肢体。 3、主要穴位:风府、凤池、大杼、肩中俞、天宗、天鼎、缺盆、尺三里、手三里、颈部压痛点。 4、施术手法:点揉、弹拨、理筋、牵引旋转、推、滚。 5、手法操作:推磨滚揉颈肩法、按揉拨理腧穴法、拨伸摇颈理筋法、疏通上肢拿肩法。旋转扳提顶推法、仰卧拨伸旋转法,枕颌布袋牵引法。 细目二 :落枕 要点一 病因病理 要点解析: 1、病因:本病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颈部党风所致。 14 2、病理:睡眠时姿势不良以致颈部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长时间受到牵拉而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使肌肉痉挛、强直而产生疼痛;或睡眠时颈部暴露在外
18、,颈部当风,局部血液循环减弱,代谢产物不能及时随血液排出,使局部代谢物浓度增高,刺激肌肉,引起肌肉痉挛、强直而疼痛。 落枕属于“痹症”范畴,由于颈项部受风寒外邪侵袭,阻滞经络,引起气滞血瘀,淤血痹阻经脉,则颈项疼痛,转展不利。 要点二 临床表现 要点解析 1、发病: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2、症状:早晨起床时即感到一侧或双侧颈项部疼痛,活动困难,局部僵硬,头歪向患侧,颈部活动时疼痛加重,疼痛有时可牵涉到肩背部。 3、检查 胸锁乳突肌呈痉挛状态,严重者可累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可触及条索状的肌束,局部压痛明显。 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尤以向患侧旋转困难为甚。 15 要点三 按摩治疗 要点解析 1、治疗原则
19、: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2、施术部位:颈肩项背部,以伤侧为主。 3、主要穴位:风府、凤池、风门、肩中俞、天宗、肩井、缺盆、扭伤、落枕穴。 4、施术手法:推、揉、滚、拿、按、牵引、回旋等。 5、手法操作:推揉滚拿颈肩法,扣颈抱肘拔伸法、牵提回旋颈部法、按揉捏那腧穴法。 细目三 胸椎小关节错缝 要点一 病因病理 要点解析 1、病因:外力挤压,扭转用力过猛,或睡眠姿势不当。 2、病理:胸段脊柱受到强大外力的挤压,用力过猛的扭转,或睡眠姿势不当,均可造成胸椎后关节的移位、肋椎关节的错缝或半脱位,而刺激肋间神经或胸神经后支,出现急性背、胸部疼痛。久之,这些错位的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改变,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盲人 医疗 按摩 考试 应试 指南 伤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7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