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简答.docx
《病生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生简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生简答病理生理学重点之大题. 简答题 一、疾病发生的机制 答:神经机制:有的致病因素能直接侵犯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神经功能紊乱,是神经系统本身或全身其他器官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体液机制:致病原因引起体液环境量和质的变化,导致内环境和疾病的紊乱细胞机制:致病原因直接作用与组织细胞,引起其损伤,如机械力、酸、碱、高温、低温、化学毒素、电离辐射等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机制,近年来发现多种与疾病有关的基因 。 二、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答: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骨髓干细胞生成红细胞受抑制,生成减少血液中毒性物质,如甲基胍抑制红细胞生成或引起溶血、出血,加重贫血毒性物质抑制血小板功
2、能,导致出血倾向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肾毒物可引起肠道对铁和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或利用障碍。 三、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 答: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增加心率加快,心室舒张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肺淤血加重肺顺应性降低,呼吸道阻力增加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反射性增强。 四、心功能不全时机体代偿的方式 答:心脏本身代偿包括功能的代偿以及形态结构的代偿心内代偿的方式主要有心率加快。快速有效的代偿方式心脏扩张。包括紧张源性扩张和肌源性扩张心肌肥大。有效而持久的代偿方式(2)心外代偿反应包括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3、统激活抗利尿激素增加。 五、以低张性缺氧为例,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变化?循环功能障碍? 答:低张性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心血管反应主要表现在心排出量的增加、血管分布的改变、肺血管的收缩和毛细血管的增生。首先是心排血量的增加,它主要是由于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静脉回流量增加。其次是血流分布的改变:急性缺氧,皮肤、腹腔器官因内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占优势,也就是缩血管的作用占优势,使得血管收缩;而心脑血管主要受局部组织代谢产物的扩血管作用,使得血流增加。这种血流分布的改变对于保证生命重要器官氧的供应是有利的。再次是肺血管收缩:主要是由于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介导的细胞内钙升高;缺氧时合成和释放多种血管活
4、性物质;交感神经兴奋,最后,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主要是由于长期缺氧促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表达增强有关,尤其是心、脑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增生显著,由利于增加对细胞的供氧量 微循环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心肌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心律失常;静脉回流减少 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的机制 答: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浓缩功能尚未恢复再少尿期滞留在血中的大量尿素,只是肾小球滤出的尿素增多,肾小管腔内渗透压升高,组织了水的重吸收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 五、休克期和休克期的微循环特点及机制 答:休克期微循环特点:全身小血管痉挛性收缩,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微循环灌流减少,呈现少灌少流动
5、静脉吻合支开放 机制:关键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引起1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使微循环钱阻力血管强烈收缩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使血管紧张素增多导致血管收缩3血栓素A2大量释放如血,血管收缩4大量ADH释放使血管收缩5大量动-静脉短路开放同时大量的真毛细血管关闭。以上因素造成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缺血、缺氧。 休克期:特点:1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后阻力降低不明显2真毛细血管网开放3微循环灌多于流4血细胞的黏附 机制:1酸中毒严重缺氧,糖酵解增强,乳酸堆积,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扩张而后阻力血管仍收缩,至灌多流少,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内2组胺大量释放,微循环前阻力血管扩张,血液淤积3儿茶酚胺耗竭
6、:交感张力降低,血管紧张性降低4局部代谢产物堆积:扩张血管 六、少尿型急性肾衰进入多尿期发生多尿的机制 答:1肾灌流量增多,肾小球率过功能逐渐恢复2坏死的肾小管再生和修复,并开始具有泌尿功能。担心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钠、水的重吸收能力较差,原尿不能被浓缩3肾间质水肿消退,被阻塞的肾小管再通,增加泌尿功能4肾小球滤过增加,尿液中溶质来不及被肾小管吸收,引起渗透性利尿 七、什么是心肌肥大的不平衡增长?试述其发生机制? 答:心肌肥大的代偿作用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则由代偿转向失代偿 机制:1ATP酶活性降低致能量利用障碍2钙离子的转运障碍3微血管密度降低致肥大心肌缺血缺氧4交感神经密度降低致肥大心肌
7、收缩力降低5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密度降低致能量生成减少6心室舒张顺应性降低 八、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答: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强,血压升高2钠水潴留:肾排钠、水功能降低、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3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减少,如:前列腺素A2和E2减少,其排钠水效应及其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减弱,促进血压升高 九、何谓肺源性心脏病?试述其发病机制? 答:1肺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血液氢离子浓度,可引起肺小动脉收缩,使肺动脉压升高,增加右心负荷2肺小动脉长期收缩管壁增厚和硬化,管腔狭窄,导致持久和稳定的肺动脉高压3慢性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粘滞度增加,加重右室后
8、负荷4肺部病变如肺水肿和肺栓塞等也能引起肺动脉高压5缺氧和酸性中毒降低心肌收缩力6病人有呼吸困难,用力呼气时压迫心脏影响心脏舒张而用力吸气增加右心收缩 十、解释肝性脑病的学说: 答:在肝性脑病的发生过程中,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增加、血浆氨基酸失衡和氨基丁酸增加往往同时并存,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如高血氨对血浆氨基酸失衡具有促进作用。高血氨可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时胰岛素分泌也增多,增高的胰岛素水平是肌肉、脂肪组织摄取BCAA增多,导致血浆BCAA水平下降。同时胰高血糖素增强分解代谢的作用,大量AAA从肌肉和肝蛋白分解出来,使得血浆AAA水平增高,导致血浆氨基酸失衡。高血氨在脑内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
9、氨酰胺,谷氨酰胺增多促进中性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入脑,或减少中性氨基酸从脑内流出,血浆氨基酸失衡和谷氨酰胺自脑外逸,均促进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流入脑内,导致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增多,因此,肝性脑病的发生常为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十一、肺水肿引发呼吸衰竭的机制: 答:肺水肿一方面是弥散面积减少和弥散距离扩大而导致弥散障碍,另一方面肺泡水肿使通气减少而血流量也相应减少,造成血流量通气比值下降,导致静脉血掺杂,引起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论述题 1.试述创伤性休克引起高钾血症的机制?答:1)创伤性休克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排钾障碍是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2)休克时可发生乳酸血症.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
10、酸中毒.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H+和细胞内液中的K+交换,同进肾小管泌H+增加而排K+减少;3)休克时组织因血液流量不足而缺氧,细胞内ATP合成不足,细胞膜钠泵失灵,细胞外液中的K+不易进入细胞,缺氧严重引起细胞坏死,细胞内K+释出.4)体内70%储存于肌肉,广泛的横纹肌损伤可释放大量K+.故创伤性休克极易引起高钾血症. 2.试述水肿的发生机制?答(1)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1)毛细胞血管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钠水潴留:1)滤过膜的通透性下降;2)滤过面积减少;3)有效率过压降低;(3)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1)球-管平衡失调;
11、2)肾血流重分布;3)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多;4)利钠激素分泌增少. 3.为什么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易并发休克.DIC.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答:1)血管系统对儿茶酚氨的反映性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前扩约肌最为明显,使血管容量不断扩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引起休克.2)酸中毒可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内凝系统;还可是组织细胞受损,激活外凝系统;加上休克时血液浓缩血流减慢,故易并发DIC.3)酸中毒时,H+竞争性抑制CA+与肌钙蛋白结合;生物氧化酶活性受抑制,ATP生成减少;血钾升高,抑制CA+内流;H+升高时,CA+与肌浆网的结合较牢固;诱发产生心肌抑制因子等,故易致心衰.4)酸中毒时,细
12、胞内K+和细胞外H+交换,加上肾小管排出H+而排K+,引起高钾血症.后者可引起心肌传导性降低而发生包括心室纤颤在内的心律失常. 4.DIC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其发生机制如何?答:DIC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多部位,难以用常规止血方法治疗的出血,其发生机制主要有:1)全身广泛性血栓的形成,造成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从而引起凝血障碍;同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性损伤而通透性增加;2)继发性纤溶亢进,产生大量纤溶酶,后者既便是已经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和纤维蛋白原溶解,还可使多种凝血因子水解;3)FPD增多,它具有抗凝血酶作用,抑制纤维蛋白酶的聚合和多聚体生成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5.为什么
13、休克早期血压可以不降低(试述机制)?答:血压主要取决于血管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的大小,休克早期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显著增高,血管紧张素.血小板合成并释放出大量TXA2,神经垂体加压素上升,白三烯.内皮素心肌抑制因子产生增加,这些均有缩血管作用.同时机体发生一系列代谢反应:1)体内血液重分布,腹腔内脏和皮肤小血管强烈收缩,脑血管明显改变,冠状动脉反而舒张,这样可使心脑得到较充分的血液供应;2)微静脉和小静脉等容量血管收缩,可使引”自我输血”作用;3)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故收缩更甚,结果大量毛细血管网关闭,灌流,毛细血管压下降
14、,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升高,相当于”自身输液”;4)动脉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上升;5)醛固酮和ADH分泌升高,肾内血流重分布,使肾脏重吸收钠水上升,这些代偿反应可使缺血期患者血压稍和,不降甚至加重略有升高. 6.简述急性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可能机制?答:1)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肺血管的受体;2)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作用于肺血管壁的H1受体;3)血管紧张素增加;4)肺循环微聚物中的血小板释放出强烈缩血管的TXA2;5)肺循环中白细胞释放出白三烯及血管内皮释放出的内皮素也缩血管;6)肺血管平滑肌对Ca+.Na+的通透性增加.这些都会引起肺血管收缩. 7.试述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及其生理病理
15、意义?答: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血液中儿茶酚氨浓度大量上升,通过多种效应影响机体的机能代谢活动,发挥出巨大的作用.(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积极意义(构成激励机制):1)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2)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等器官血液供应;3)扩张支气管,改善肺泡通气;4)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提供更多能源物质;5)促进多种激素分泌,起协同放大作用;6)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反应更灵敏.(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消极影响(构成损伤机制):1)心肌耗氧量增加,发生功能性缺氧;2)外周小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3)引起血小板聚集,加重缺血缺氧;4)大量能源物质被消耗;5)诱
16、发产生氧自由基. 9.心衰时心缩力降低的发生机制?答(1)心肌能量代谢障碍:1)能量生成障碍,见于重度贫血;2)能量利用障碍:例如肥大心肌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相对不足.(2)心肌结构的破坏:见于严重的心肌炎.心肌病等.(3)兴奋-收缩耦联障碍-Ca2+运转失常;1)心肌去极化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2)酸中毒;3)高钾血症;4)心肌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减少.心肌收缩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结构完整.能量供氧和利用及兴奋收缩耦联因子-Ca2+运转正常,故上述原因可导致心力衰竭. 10.试述呼吸衰竭致衰竭的发病机制?答:(1)肺动脉高压:1)缺氧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肺内组胺产生增多,血管紧张素生成增多.TX
17、A2生成增多和血管平滑肌细胞Ca2+内流增多而使肺血管收缩,这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CO2潴留和H+升高可增加肺血管对缺氧的敏感性使之收缩更甚;2)肺内原有病变,如肺小动脉壁增厚,管壁狭窄或纤维化,肺毛细胞血管受破坏和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或微循环血栓形成等,均使肺循环阻力增加;3)慢性缺氧刺激肾脏和骨髓使细胞增多,血液粘滞度增加,肺循环阻力增大,呼吸深加快使胸腔负压加大,回心性有效量和肺血流量增加;(2)心肌受损:缺氧.高碳酸血症.高钾血症或合并感染等均可损伤心肌,长期缺氧可引起心肌变性坏死或纤维化,这些都可使心缩力下降. 11.呼吸性酸中毒与代谢性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何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生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6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