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拍摄.docx
《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拍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拍摄.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拍摄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拍摄 一、 电视新闻的概念、特征和优势 1.概念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 电视新闻专业性很强,它的种类主要有:会议式电视新闻、人物式电视新闻、电视口播新闻、电视新闻纪录片、电视实况转播、电视直播、电视广播大会、电视评论。 2.特点 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
2、兴性,以及定期性,即把作品在时间上分割为连续性的片断,还有“室内性”等交流特点。 传播迅速。电视的传播速度同样惊人,虽然它没有广播制作简便,但它的迅速如今已不容忽视。 形象生动。电视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 立体作用的方式。图、声、字是电视传播的三大元素。图像与文字作用于眼睛,语言、音乐、音响则首先作用于耳朵。 传播内容丰富。电视具有最宽宏的度量,它兼容天下事,凡涉及人类应该了解而尚未知晓之事,一概纳之无误。 空间无远弗界。电视同样可以使真实的视听符码跨山越水,翻山渡河,使之到达每一个空间。 线性流程。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一的流逝特征,它也
3、是顺时序的“一次过”,缺乏贮藏性和复显性,它“过时不候”,无法返回。 3.优势 与网络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的“电视特征”一直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突出这个优势是电视新闻评论赢得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电视的具像化特征。电视评论主要以事件、人物的直观影像反映在电视屏幕上,这与网络评论的信息的间接性传播相比,更加具有直接性。电视评论可以通过现场报道、纪实拍摄,发挥电视特有的声画一体的优势,以电视影像特有的张力,增强电视评论的说服力。其次是评论形式的多样化特征。由于电视评论节目是可以由画面、声音、同期采访、字幕乃至电子特技等多种视听符号和表达手段来结构,所以从表现形式来讲也多种多样,比如像焦
4、点访谈、新闻调查偏重报道的评论节目,像直播+主持人类评论节目,像新闻会客厅以少数嘉宾参与的言论为主的评论,还有参与者相对较多的新闻性谈话类节目,都属于评论节目的范畴。再次是人际传播特征。电视新闻评论相对网络新闻评论来说,特别是在“评论”信息传播环节,更接近人际传播,或者可以称为“准人际传播”。口语传播在这里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它能够实现屏幕内特定交流人群的充分互动。对于屏幕外的观众来说,这种传播方式的接受效果也较网络评论要好,但不足是除了现场直播类评论节目外,很难实现与屏幕之外的人群的直接互动。以上这些特征是网络评论难以企及的,电视评论应将这些优势充分放大,形成竞争强势。 二、 电视新闻中的现
5、场采访 采访是新闻工作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可能收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同步采访,也称“现场采访”,是指节目主持人通过话筒或镜头在节目录制或拍摄现场进行的同期声播出的口头采访,也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形式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持人节目都把同
6、步采访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内容。不仅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就连综艺娱乐类节目也离不开它。目前全国各地评选最佳节目主持人都把同步采访作为评判主持人的重要项目。因此,同步采访是主持人的必修课,是衡量主持人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充分展示主持人个性风采的窗口。 三、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技巧 同步采访的新闻篇幅短小、内容集中、事实新颖、时效性强,堪称新闻报道的“轻骑兵”。它能迅速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和他们最关注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让现场短新闻在老百姓中产生更大的魅力,就要靠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本领。在采访中,1 记者要架起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并能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获得人物之真、人物之善、人物之美。记者在采
7、访中须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 1.宜短不宜长 提问,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形式,如何从不同的采访对象口中得到记者想要获取的信息,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记者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记者在采访时,要突出短新闻的特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认真推敲,精心设计,宜短不宜长。人的记忆力有限,如果提问拖泥带水、含糊不清、笼统抽象,采访对象就会边听边忘、答非所问。 有的记者采访时不分场合、地点、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一些漫无边际、大而不当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不知如何对答。还有些记者在采访中,采用简单的问答式甚至逼问式。你问我答的采访使应有的相互交流成为硬梆梆的“答记者问”。而
8、逼问式采访则是采访者出于写作的功利性,企图“引导”采访对象按自己的意图回答问题,这样往往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2.开门见山,因势利导 开门见山式的提问,是记者在采访中进入话题快、采访效率高的一种提问技巧。这种提问简洁、通俗、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不含糊其词。 有话直说,不讲客套,可以使采访气氛和谐、坦诚,但这不意味着只要记者一提问,对方就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记者所要了解的事实全倒出来。这要看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有些人善于交谈,口若悬河地谈话,会使记者在采访中失去主动性,这就要及时暗示、善于引导,逐渐把谈话引入正题。有些人却不善言谈,不能很好地配合记者的提问,采访中会“冷场”,搞得气氛很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新闻 现场 采访 拍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6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