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实验报告(1).docx
《电工学实验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实验报告(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工学实验报告物教101 实验一 电路基本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常用直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直流元件参数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如图所示,设定三条支路电流i1,i2,i3的参考方向。 2.分别将两个直流电压源接入电路中us1和us2的位置。 3.按表格中的参数调节电压源的输出电压,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表格中的各个电压,然后与计算值作比较。 4.对所得结果做小结。 三、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参数表格与实验测出的数据 us1=12v us2=10v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
2、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掌握直流电流表的使用以及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3学习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 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们分别用来描述结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即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i 0,一般流出结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入结 点的电流取负号;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u 0,一般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的电压取正号,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在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 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
3、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可调压源 3实验组件。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可调电压源中的12v输出端,us2用030v可调电压+10v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 1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红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黑接线端。 2测量支路电流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然后根据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 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
4、入表中。 3测量元件电压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将数据记入表中。测量时电压表的红接线端应被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高电位端,黑接线端插下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低电位端。 五、实验数据处理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篇二:电工实验报告 万用表的组装实验报告 篇三:电工学实验答案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电压值、周期的方法。 答:要正确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仪器面板上的每个旋钮及按键的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用示波器读取电压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
5、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波形在y轴上所占的总格数h,按公式 计算出电压的有效值。 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的周期及频率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扫描速率,知道屏幕上x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时间,再数出波形在x轴上一个周期所占的格数d,按公式t= d ms/cm, ,计算相应的周期和频率。 2.欲测量信号波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应如何测量? 答:先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任意两点间在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两者相乘即得所测电压。 3.被测信号参数与实验仪器技术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 答:被测信号参数应在所用仪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6、应按照所测参量选择相应的仪器。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或交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4.用示波器观察某信号波形时,要达到以下要求,应调节哪些旋纽?波形清晰;波形稳定;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周期数;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幅值。 答:通过调节聚焦旋钮可使波形更清晰。 通过配合调节电平、释抑旋钮可使波形稳定。 调节扫描速度旋钮。 调节灵敏度旋钮。 实验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说明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正确性。计算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中所得的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实验所使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学 实验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6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