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目 按字母整理排序.docx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目 按字母整理排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目 按字母整理排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目 按字母整理排序一、单选: 数字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4XX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 1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 民族平等团结 1 XX年x月x日,中央人民*颁布了,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XX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2、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对口支援 B 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A 传承性 C 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原则性和灵活性 D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 2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D 长治久
3、安 5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赵朴初居士 G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 民族与阶级 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M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 政治性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C南朝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个。C155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
4、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2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演进)的质与量的提高。 3 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 同化 4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C 自然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C民族群体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B性质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64% 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 根本原则
5、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D 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P 3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Q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 R 4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上。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S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
6、的是。D斯大林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社会因素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D 经济利益 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C10多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自治权的行使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B自治、自养、自传 W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XX年 4我国大陆地区的个省、自治区、
7、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B31个 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 1/3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个。C44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民主集中制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精神文化 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D15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满、回 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佛教和伊斯兰教 X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
8、现今世界上共有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C 3 000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18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的问题上。 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Y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 科技人员和教员 Z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经济发展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
9、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族类 1据XX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1亿多人 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资产阶级 二、多选 数字 2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B 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C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
10、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
11、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F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G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3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 民族性B 群众性C 传承性D 变异性E 敏感性 J 3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 地域B 民族D 经济E 文化 1据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
12、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壮族 D满族 1决定了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就人为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M 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E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
13、原则态度是。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 4 民族理论( ABCDE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 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
14、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 社会生产B 社会分工C 内部交往程度D 外部交往程度E 地理位置 3 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 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 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 民族结构B 民族素质C 民族关系D 自然环境E 社会环境 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
15、的的平等。 A 地位B 待遇C 权利D 利益 4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 A 和睦B 友好D 联合E 协调 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民族干部 C民族语言文字 E民族形式 1 民族教育。 A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B 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 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D 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 1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 对
16、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E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4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 B 自然原因C 经济原因D 历史文化原因E 宗教原因 P 2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 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
17、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 Q 5 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 A 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 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 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 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S 2孙中山在XX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
18、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
19、、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1 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 A 党和*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 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 C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 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3 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的方针、原则。 A 科学技术干部B 理论干部 D 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E 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 3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
20、DE )。 B 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C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 D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E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维护法律尊严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W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
21、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2 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 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 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 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 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4我国在20世纪XX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 3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X 3
22、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 民族的活动中E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Y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Z 3在民族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目 按字母整理排序 电大 民族 理论 民族政策 题目 字母 整理 排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6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