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 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docx
《电大 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 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大 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1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席勒是在研究美学时,发现愉悦是美学活动和游戏共有的特征而对游戏有所研究。他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首先提出人和动物有剩余精力,从游戏而得到快乐,并不在乎认识游戏的方法,只不过因为精力的使用和自由。斯宾塞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剩余精力:由于神经中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精力就不稳定,超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因而产生剩余精力。游戏是剩
2、余精力的发泄。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物体部有维护自己的生存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气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护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
3、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2松弛说 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滑稽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 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 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 游戏之所以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源于游戏的自由,这种自由的享有者是幼儿。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游戏,
4、什么时候结束,玩什么游戏以及怎么玩,和谁玩,等等。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自主性体验是幼儿游戏性体验的重要成分。 6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
5、戏 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 9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幼儿在这种游戏中会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情景转变, 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象征性游戏 ,幼儿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 10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
6、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表演游戏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很多学者把它归入角色游戏中。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11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1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
7、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13. 专门化玩具 专门化玩具亦称成型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14. 结构造型玩具 结构造型玩具,如各种积木、积塑、泥、沙、雪等。由于这种玩具的玩法没有定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利用这种玩具建造各种建筑物或者立体形象,对挖掘儿童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提高
8、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幼儿游戏与玩具复习 一单选 1教育家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2.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础教育的教育家。 3.是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 4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1 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并为学前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 5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始人是。 6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 7游戏觉醒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8游戏的觉醒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9.于20世纪提出活动理论是游戏教学的哲学基础的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1019 世纪初,从培养幼
9、儿审美感受力入手, 给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使其在观察、欣赏、感受美的存在的同时获得关于颜色、形状、数量、大小等相关概念。 11.提出借助游戏来增加幼儿学习天分的“游戏-询问-再游戏”课程建构模式 12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 13幼儿在时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 ”。 14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15.国对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明确规定应不低于。对寄宿制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不少于。 16.险性游戏场地起始于。 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幼儿游戏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17.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 18.17世纪,尝试制作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把具变成对儿童具有
10、教育意义的材料的是。 19.下列玩具中不属于形象玩具的是。 20.皮亚杰认为,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第一章 游戏概述 二简答 1.简述“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 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 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
11、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2.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 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3.游戏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主要观点是: 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 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4.游戏的元
12、交际理论。 答: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贝特森,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需技能的重要途径。 5.为什么说“玩具是孩子第一部无文字的教科书”? 答: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
13、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6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7.经典游戏理论的局限性 答: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第二章 幼儿游戏与玩具 1.教师应该从那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答: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答:游戏的可观察的
14、外部行为表现;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情景。 3.幼儿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 答: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验幽默感驱力愉快 4.幼儿游戏的特征。 答: 主动性。指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 虚构性。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 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 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 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通过象征与转换, 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兴趣性。幼儿的游戏活动和行为受情绪化的兴趣支配。游戏的兴趣性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情节反映出来,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形象性。游戏的形象性体现在声、形、动、情之中。
15、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社会各阶层人物,充分创造人物的形象,仿佛真实生活一样。游戏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强烈地吸引着幼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5.为什么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答: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游戏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情感; 游戏可以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8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答: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
16、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9. 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基本路径。 答: (1) 游戏教学化 “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 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 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 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 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 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但是游戏教学
17、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 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 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 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 强化游戏的手段, 轻结果重过程。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 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10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答: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18、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11. 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第三章 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1按认知发展进行游戏分类。 答: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四类。 2 2按社会性发展进行游戏分类。 答: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
19、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即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6按照游戏与教育关系的游戏分类。 答: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 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幼儿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 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活动。工具性游戏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
20、戏形式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种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属于此类游戏。 7. 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 答:游戏内容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范围规定,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幼儿所在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构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成为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源泉。 婴儿时期: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幼儿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 2、3岁幼儿的生活由于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
21、较明确的主题。 3、4岁幼儿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 4、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 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而且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内容。 8. 幼儿游戏形式的发展趋势。 答:游戏形式最终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游戏动作、语言、持续时间、参加人数、规则等反映了游戏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体现是:游戏动作的渐次连贯。 游戏语言的准确化。 游戏持续
22、时间的推延。 游戏规则的明朗化。 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第四章 幼儿游戏指导、观察与评价 1.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答:促进幼儿的发展符合幼儿特点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2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作何划分? 答: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分为传统的游戏场地、创造性的游戏场地以及冒险性游戏场地。 3人类发展生态学家对幼儿室内游戏环境的观察研究结论。 答:材料配备齐全的积木角能激励幼儿积极的动手操作及进行想象游戏;安静的阅览室和图书能养成幼儿认真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在美术角,幼儿经常更多的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在娃娃家,幼儿则会频频的与人交谈,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
23、发展。 4幼儿游戏目标制定。 答:应考虑儿童年龄特点;根据游戏类型确定不同的目标;游戏的目标要有实际针对性;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渐进发展性; 5游戏的内容选择。 答: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具有可操作性。 6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自由选择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答: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 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教师在协助幼儿组织、完成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满足幼儿自由选择商议,决定游戏的时间空间。 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 要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 帮助幼儿解决选
24、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7教学游戏组织的环节。 答: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游戏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并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8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的时机。 答: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10如何确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 答:幼儿的兴趣点。 幼儿的行为类型,行为过程和结果。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幼儿的情绪体验。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11. 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 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 幼儿游戏与玩具期末总复习 幼儿 游戏 玩具 期末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6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