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省到自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自省到自醒.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由自省到自醒由“自省”到“自醒” 自我教育在德育活动中的运用 戴南京 班上自修课,有两位学生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争吵一事,课后班长立即召开班委会,和班委干部讨论如何解决,我给班委会提出两个要求:要对事不对人,采取正面教育;另外,要教育当事人,还要教育全班同学。结果:学生通过类似中央台的实话实说的方式,对“争吵”之事进行讨论,坦白内心。作为观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这种表现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望今后改正。”“他俩的表现是不尊重其他同学的表现,教室里不只是他俩,难道这么做不影响他人?”“同学之间要团结,不要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养成一种宽大的胸襟。”“他们这么做是破坏纪律,影响集
2、体荣誉!希望改正。”“他俩的争吵实际上是一种沟通,有事进行交流是应该的,但应选择时间、场合、与方式 , 望今后注意。” 等等,最后主持人 班长说:“ 前面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请两位当事人分别谈谈想法。” 当事人甲:“ 我脾气躁,当时我没考虑那么多,感情用事,是我不对,望大家谅解。” 当事人乙:“ 我器量小,不该与同学计较,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改正,希望大家督促。”当场两位当事人握手言和,学生们为他们的举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这一活动中,不论是班长、其他学生还是当事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教育,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不过客体随着情境的不同发生着变化,有时是外部世界,有时是其他
3、学生,有时是主体本身。但不管客体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学生身上始终闪烁着独立的主体意识,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德育态度;为达到自己的德育目标,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研讨;能够对自己的德育活动进行支配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着自身的潜能;并且形式灵活,想像力丰富,有较强的批判思维。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运用自身的本质力量,圆满地完成了德育任务,学生始终是这一活动的德育主体,这也是自我教育在德育活动中的运用的一种表现。 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是这样叙述自我教育的: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长期
4、以来我国德育过程主要信奉“转化”理论,强调“灌输”及“内化”,我认为这是对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严重忽视。学生只有内心真正要求上进,渴求知识,追求学习和接受教育,有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意向,才能学有所得,德有所进,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自我教育这种特殊形式的德育过程中,显然学生是主体,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育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可见,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 由此我们发现,学生不仅可以从组织方面支配他们的活动,而且也可以支配涉及思想情感和感受的精神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活动客体、活动手段、方式的选择,活动目的 步骤、计划的确定,活动环节之间的调节、活动过程的控
5、制无不需要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参与。自主性是核心,能动性是基础,而创造性才是灵魂。教师只有多创设和提供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情境和机会,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说,自我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学生文化的一种德育功能,对培养学生个性,全面提高素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而言之,我在尝试构建和谐班集体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条原则:一指导学生关心、帮助他人,从中看到自己身上好的方面在他人身上的体现,重新认识自己。二给学生独立自主的权力,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指导的前提下,尽可能放手让他们去做,当然放手不是撒手,指导不是包办。三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自我教育,增强能力和自信心。 我始终坚定地相信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教育真正成功的时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5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