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教案.docx
《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教案教案 授课内容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课时 用图基础理论知识 中专、大专、士官班 2 教室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军事地形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识图、用图基本方法,为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地形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现地判定方位 2、地图与现地对照 3、图上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 4、按地图行进 5、按方位角行进 教学重点: 图上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 教案,Powerpoint课件。 教学要求: 一、 按教员授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二、 图上作业练习,要提高作业精度; 三、 课外复习,做好各章、节作业练习题。 教学
2、过程: 第一节 现地判定方位 现地判定方位,就是在现地辨明东、西、南、北方向。它是现地用图和遂行作战任务的前提。 一、利用指北针判定 指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携带方便操作方便,是现地判定方位的基本工具。 指北针的型号很多,但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图2.1是62式指北针,它由磁针、刻度盘、方位玻璃框、角度摆、距离估定器、里程表、直尺和反光镜等部件组成。 刻度盘,是固定不动的,上面刻有内外两圈分划,内圈为密位制,每个小分划是0-20;外圈为360制,每个小分划是2。主要用度量方位。 方位玻璃框,位于刻度盘上,可自由转动,上面刻有东、南、西、北字样,用来配合刻度盘指示方位。 角度摆和角度表,用
3、以测定坡度。角度表上分划单位为度,每个小分划是5,可测量俯仰角各60。“+”表示仰角,“-”表示俯角。 里程表,可用来量取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的里程。 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的宽度为12.3毫米,恰为照门至准星长度123毫米1/10,相当于对照门的张角0.1弧度,用以测定距离。 判定方位时,将指北针平放,待磁针静止后,磁针涂有夜光剂的一端所指的方向,即为现地的磁北方向。 注意:使用指北针以前,应检查磁针是否灵敏。其方法是,将指北针置平,以铁器多次吸引磁针,每次铁器撤去后,观察磁针能否迅速静止和各次所指分划是否一致。若磁针转动缓慢,较长时间不能静止,或各次所指分划数之差
4、大于1,则该指北针应予修理或充磁。二、利用星座判定 为便于识别星空,天文学家把天空发现的恒星,按其亮度、关系位置分为许多区域,叫做星座。每个星座按恒星的排列形状,人们臆造乐许多神话图像,并以此命名。图22即是按排列形状而命名的三个对判定方位有着重要意义的星座。 利用北极星判定 小熊星座尾巴上最亮的一颗星,叫北极星。它因位于北极上空而得名。由于地球绕地轴旋转,故地球上的人观察星空,好像北极星固定不动,而其它星座绕北极星顺时针方向旋转,每天旋转一周。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北方向。我国位于北半球,终年晴空夜间都可以看到北极星。 直接寻找北极星较为困难,因为小熊星座除北极星外,其他六颗星较暗,看不清
5、楚。故一般通过大熊星座和仙后星座对于北极星的关系位置判定。大熊星座由7颗较亮的星组成,像一把勺子,我国俗称北斗七星。顺着勺口外缘的甲、乙两星的方向,延伸勺深的5倍距离处,有一颗亮星即为北极星,如图23所示。仙后星座由5颗亮星组成,按顺序连以直线形如“W”,故又称W星座。由它的中间一颗星起,向垂直缺口方向延伸缺口宽的两倍距离处,有一颗亮星即为北极星。大熊星座与仙后星座位于北极星两侧,遥遥相对并绕北极星顺时针方向旋转,每天转一圈。如果将大熊星座的丙和仙后星座的丁连一直线,则北极星大致位于该连线的中点,如图23所示。 判准北极星后,面对北极星,前面是正上方,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 利用南十字
6、星座判定 南十字星座位于南极上空附近,由4颗较亮的星组成“十”字形。它是南半球判定南方位的主要星座。但在北纬23以南地区,每年上半年的晴空夜间也可以用它判定方位。判定时,将南十字星中距离较远的甲、乙两星间距的四倍半处,就是正南方。如图24所示。 三、利用太阳判定 利用太阳和时表判定 北半球当地时间0点,太阳在正北下方,6时左右是在东方,12时在南方,18时左右在西方,24时又回到正北下方。这就是说太阳二十四小时转一圈,而时表的时针转两圈。若将从0开始算起按24小时记时的时针云转角速度折半取一“假定时针”,则该假定时针任意时刻所指方向与表盘中心至“12”字方向的夹角,等于该时刻太阳的方位角。若将
7、假定时针指向太阳,则表盘中心至“12”方向即为实地的北方向。 如图25,当地时间是下午2时40分,则在表盘上找到折半时数7时20分的假定时针位置,并于其上竖一细针,将时表置于并转动时表使其表盘中心至7时20分之点的连线指向太阳,则表盘中心至“12”的方向即为北方向。通俗地说,就是“时间折半对太阳,12所指是北方”。 但应指出,该法以地方时为准,而我国采用东经120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标准时,称为北京时。故应按下式将标准时化为地方时,即 地方时=标准时+/150 对于北纬2326以南地区,夏季中午太阳位于天顶甚至天顶以北照射,故不宜采用上述方法. 利用太阳阴影判定 如图26,晴朗的白天,在一平
8、整的地面上立一根细直的杆子,在太阳照射下会投下一个影子OA,将该影子标示在地上;10-20分钟后,再标出影子的新位置OB,然后过两个影子的端点A和B画一条直线,此直线就是概略的东西方向线,第一个影子的端头A是西,第二个影子的端头B是东,而垂直于东西方向线的垂线就是南北方向线。 四、利用月亮判定 太阳每天的0时位置位于正北下方,24小时转一圈。所以,任意时刻t,太阳的方位角日约为15t。月亮约30天绕地球转一周,每当农历初一,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叫做朔;之后,月亮右侧逐渐亮起来,到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位于日、地延长线上,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一轮明月,叫做望;过后月亮从右向左逐渐暗
9、下来,直到农历初一又回到朔。月亮由朔到望,或由望到朔,各约十五天,在地球上的人看来,月亮对于太阳的夹角变化了180。所以农历任何一天月亮对于太阳的夹角为“180”。按此任意时刻月亮的方位角式中,t为以小时为单位的地方时刻。月亮右边亮,上式第二项取负号;反之,取正号。 求出月之后,可以用任何一种量角器具,标出方位角值,并把月约为 方位角线对准月亮,则其零度线方向即为北方向。 例:某地19时看到月亮右侧7/8的面积有亮光,则 日=1915=285 月= 以时表中心至4时15分的连线对准月亮,则表盘中心至“12”的方向即为北方。 五、利用自然特征判定 有些地物、地貌受阳光、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
10、了某种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有时也可以概略判定方位。 独立大树,通常是南面向阳的枝叶茂密,树皮光滑;而北面背阳的树叶稀疏,树皮较粗糙,有时还长着青苔。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北面间隔小,南面间隔大,如图27 突出地面的物体,南面干燥,青草茂密,冬季积雪融化较快;北面潮湿,易生青苔,积雪融化较慢。而土坑,沟渠和林中空地等南北方向的上述现象则相反。 我国北方草原、沙漠等地区,因受西北风的作用,在灌木、草棵附近形成的沙垄,其头部指西北方向,尾部指东南方向;在有新月形沙丘的地区,其迎风面坡缓,朝向西北;背风面坡陡,朝向东南。 第二节 现地对照地图与定位 现地对照地图,确定站立点、目标点在图上的位置,是现地使
11、用地图的主要内容。一、标定地图方位 现地标定地图方位,就是使地图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位与实地方位一致。以便于现地使用地图。 概略标定 在已明确实地方位的基础上,将地形图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则地图的方位即已概略标定。 、利用指北针标定 使用指北针的准星朝向地图的上方,直尺边与图上的磁子午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零,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如图28。 当要求精度较高时,应顾及磁北方向线的变化和指北针改正数的影响。即计算测图年代至使用年代磁偏角的变化值,并依此改绘磁北方向线。 若不使用磁子午线时,也可使指北针的直尺边与任一坐标纵线或东、西内图轮廓重合,然后转动地形图,使磁针北端指向偏角图中
12、载明的磁坐偏角值或磁偏角值,且关系位置要与偏角图相应,即图中磁北方向在东时,磁针指在零分划以东的角值上;若在西,则指在零分划西面的角值上。 由于指北针的精度约为1,故当偏角值小于该值时,可以认为磁北、坐标北和真北三者一致而可任意选用,即将指北针直尺边与任一条指北方向线重合,再转动地形图使磁针指零,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 、利用直长地物标定 直长地物,是指现地和地图上都有的又直又长的物体,如直长的路段、河渠、土堤和电线等。用直长地物标定地图方位时,先在地图上找到与现地相应的这段直长地物符号,将地图放平转动,使地图上的直长地物符号与现地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经过对照两侧地形,确认无误后,地图方位即已标
13、定。如图29为利用直长路段标定地图方位。 、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 现地和图上都有的醒目突出地形点,叫做明显地形点。如果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已经确定,可环顾四周,选择远方一明显地形点做目标点;然后将指北针直切于图上该两点,使目标点在前,转动地图使之找准实地目标点,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如图210,站立点为车行桥南端,目标点为三角点,当转动地图使图上该两的连线,位于实地相应竖直面内时,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 以上标定地图方位的方法,应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用。但以指北针标定地图方位较为方便。行进中使用图,由于地图与现地地形对照是持续进行的,故以利用直长地物或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方位较为迅速。当既无指北针、又无明
14、显地形点可以利用时,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夜间可以利用北极星或月亮判定方位后,按概略标定地图方位的方法处理。 二、 现地对照地形 现地对照地形,就是在实地把图上的地形符号与现地的地物、地貌一一对应判别出来。同时要求把现地有而图上没有,或图上有而现地已不存在的各类地形要素在图上或实地的位置找到。它通常是在标定地图方位之后进行的,先通过观察实地地形概貌,判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再依此进行全面、详细的现地对照,然后准确判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因此说,现地对照与判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是交替进行互相联系的一项工作。 现地对照地形的一般顺序是:先实地后图上,再由图上到实地,反复进行。对照的要领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地
15、形,后对照一般地形,先由近至远,再由远及近,按一定方向顺序进行,逐片进行对照。对照方法:先观察实地的地形分布特征,特别是山川大势,谷脊走向,形状大小,重要地物的分布及相互关系位置,然后在图上一一变换站立点位置或登高观察。 对照山地地形,首先应观察山岭走向,主要高地和山体的分布特征、关系位置,然后在图上寻找相似的等高线图形并判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再由图到实地,按方位顺序进行具体对照,逐次对照各山顶、鞍部、山背、山谷以及山间的村庄、道路等细部地形。 对照丘陵地地形,其方法基本上与山地相同。但因山顶浑圆,形状相似,地形零碎,难度一般较大。对照时,通常以山脊为骨干,抓住山背、山谷和明显地形点的特征及其
16、位置关系进行对照。当山脊前后重叠不易分辨时,可根据耕地形状的变化,植被颜色的不同,谷地、居民地的形状和大小以及露出的树冠等特征进行分析判定。 对照平原地形时,可先对照主要道路、河流、居民地、突出的独立地物和高地,然后再以道路或河流划分的地域,分片逐点地依地物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位置对照细部地形。 现地对照应注意: 1 要有比例尺概念 地形图上表示地形的详略程度,取决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大,表示较为详尽;比例尺小,舍弃的细小地形元素多,在表示上,综合程度也较大,某些地形的细部如小的山头、山背、山谷、河弯等,在图上可能找不到。 2 注意发展变化 地形图现势性差,图上表示的地物一般与实地地物分布
17、不完全一致。但相对而言,地貌变化较小,水系要素中的河流、湖泊、大中形水库变化也不大;仅居民地、道路网、沟渠等变化速度较快。因此,现地对照要以地貌和水系要素为先导,再推断其他要素的分布、位置与数量变化。在对居民地对照时,应以建筑时间较久的高大突出建筑物、十字街口和永久性独立地物为依据,再判定其他地形元素。 三、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现地用图需随时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以便利用地图了解周围地形和遂行作战任务。确定站立点的主要方法有: .地形关系位置判定法 先标定地图方位,按照现地对照的方法步骤,注意判出站立点四周明显地形点在图上的位置;再依它们对于站立点的关系位置,在图上确定出站立点的位置。如
18、图211,判读者站在三角点左下方的山背上,根据左侧的冲沟和前方的山顶等关系位置,即可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如图中左上角等高线图上的小圆点所示。 该法适用于地物较多的地区。 侧方交会法 若站立点位于线状地物上,则先标定地图方位;在线状地物侧方选一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于图上该符号的定位点插一细针,依照准器的直尺切绕该针,照准实地所选的明显地形点描绘方向线,该方向线与所在线状地物符号的交点,即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如图212所示。若站立点不在线状地物上而在其附近时,如图213,也可用侧方交会法,先在图上求出方向线与附近线状地物的交点g,再沿此方向测估出站立点至实地交点G的距离,然后在图上
19、由交点起沿方向线截取相应长,则其端点P即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后方交会法 如图214,先用指北针标定地图方位,再选择两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并于图上符号的定位点插一细针,然后以照准器直尺分别切绕细针照准实地相应地形点,并沿直尺向后画方向线,其交点即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膜片法 如图215,在四周较远处寻找三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就放平透明膜片,于其上任取一点O并插一细针;以照准器直尺切绕细针依次照准实地相应三地形点并向前画方向线;再将膜片置于地形图上,使所给三条方向线分别通过图上相应地形点,则此时0点的位置即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该法简捷、精度高,特别适于山地、丘陵地使用
20、如果三个地形点都十分突出,则在广阔的区域内均可依次判定站立点而无需再经对照地形的过程。 磁方位角法 在较远处选取两个交角良好的明显地形点,用指北针分别测出站立点至该两点的磁方位角;把图板放平,将图上的磁北方向分别推至两明显地形点,并以此为准,用量角器作出相应的反磁方位角线,其交点即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当无量角器时,也可在站立点近旁用指北针标定地图方位;再分别以指北针切绕图上两地形点,使磁针北端指向所测的相应磁方位角,然后沿直尺画线,两线的交点即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该法精度稍差,适与丛林和农作物生长茂密的平原地区。如图216,为攀登到便于向远方观察的树上施测磁方位角。 距离交会法 目前部
21、队已逐渐装备手持激光测距仪,如图217,它的大小和形状与望远镜相似。测距时,先照准目标,按动键钮,即可显示出站立点至目标点的距离。这样,只要用测距仪测出站立点至两个高大突出明显地形点的距离,依比例尺缩小后,以其为半径,以图上相应地形点为圆心画弧,两弧在相应方向上的交点,即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但应注意,测距仪通常测出的是斜距。当俯仰角超过5时,应按式将斜距化为平距后,才能做上述图解交会。 极距法 当便于测定站立点至明显地形点的距离时,可采用此法。如图218,标定地图方位;选择一个图上与实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以照准器直尺切绕图上所选明显地形点照准实地相应目标并沿直尺画方向线;测出站立点至地形点
22、的距离,在图上由地形点起在方向线上按比例尺截取距离,其端点即为在图上的位置。 也可用指北针测出站立点至所选地形点的磁方位角,再按前述方法于图上绘出该磁方位线,由地形点起,在该磁方位线上缩取相应距离,其端点即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依图确定站立点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情况灵活应用。但应注意,上述几种方法中,所讲的明显地形点的个数是必须的。为防止出现错误,最好多选一个点参与作业,以便检查。操作时,地图方位标定后,在定位过程中不能碰动地图,采用交会法时,交角最好为30至150。定位点确定后,还应再次对照周围地形,防止判错。 利用测地车确定站立点 测地车类型较多,但其基本原理与结构大致相同,它主要由陀螺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理论 知识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5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