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docx
《生物化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化学复习第七章 糖代谢 1、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并提供能量的过程。是一切生物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2、糖酵解的过程:(场所:细胞质 第一阶段:酵解的准备阶段、吸能阶段 第二阶段:放能阶段) 第一步:葡萄糖的磷酸化激活 第二步:葡萄糖6-磷酸异构为果糖6-磷酸 第三步:第二次活化,果糖6-磷酸磷酸化是变构酶,该步反应是糖酵解关键步骤) 第四步:果糖1,6二磷酸的裂解 第五步:丙糖磷酸的异构 第六步: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第七步:1,3-二磷酸甘油酸的磷酰基转移给ADP生成ATP 第八步:3-磷酸甘油酸变位生成2-磷酸甘油
2、酸 第九步: 2-磷酸甘油酸脱水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十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酰基转移给ADP生成ATP 3、糖酵解的调节: 反应 ATP摩尔数的增减反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1 6-磷酸果糖1, 6-二磷酸果糖 -1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2 每摩尔葡萄糖净增ATP摩尔数 +2 4、丙酮酸的去路: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乙醛,进而生成乙醇。 有氧条件下,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在酵解过程中有三个不可逆反应,也就是说有三个调控步骤,分别被三个酶多点调节: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
3、酶。己糖激酶可以控制葡萄糖的进入,丙酮酸激酶调节酵解的出口。 糖酵解有二重作用:一是降解产生ATP,二是产生含碳的中间物为合成反应提供原料。 化学反应历程 1.已糖激酶 2.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3.磷酸果糖激酶-1 4.醛缩酶 5.丙糖磷酸异构酶 6.甘油醛磷酸脱氢酶 7. 磷酸甘油酸激酶 8.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9.烯醇化酶 10.丙酮酸激酶 3、计算糖酵解生成ATP的数目: 化供能。 5、三羧酸循环过程,能量计算: 过程: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合成为柠檬酸 2.柠檬酸异构为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为a-酮戊二酸 4.a-酮戊二酸氧化形成琥珀酸COA+CO2 5.琥珀酸COA转化为琥珀酸 6
4、.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 7.延胡索酸水合形成苹果酸 8.L-苹果酸氧化为草酰乙酸 能量计算: 6、为什么说TCA是物质代谢的枢纽? 柠檬酸主要是绝大多数生物体主要的分解代谢途径也是准备提供大量自由能的重要代谢系统,在许多合成代谢中都利用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作为生物合成的前提来源。 柠檬酸循环中由于参与其他代谢途径而失去的中间产物,必须予以及时补充才能保持柠檬酸循环顺利的不间断地转运。 直接利用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葡萄糖.脂类等合成 对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有补充作用的反应称为填补反应,这一反应的酶为丙酮酸酶 有些降解途径可产生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7、磷酸戊糖途径有何意义? 产生大量
5、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 非氧化重排阶段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及酶类与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的大多数中间产物和酶相同,因而磷酸戊糖途径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并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 8、糖异生: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作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作用。 9、糖异生与糖酵解不同的三个反应: 糖酵解作用 葡糖异生作用 已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果糖激酶 果糖1,6-二磷酸酶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反应:丙酮酸羧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6-二磷酸果糖转化成6-磷酸果糖。 6-
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 10、下列途径中哪个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糖酵解途径 三羧酸循环 戊糖磷酸途径 C3循环 11、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 磷酸戊糖途径 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糖异生 12、糖酵解的限速酶是 磷酸果糖激酶 醛缩酶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丙酮酸激酶 第八章 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有何特点?以葡萄糖为例,比较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异同: 在活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递体参与下进行,其途径迂回曲折,有条不紊。 氧化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其中一部分由一些高能化合物截获,再供给机体所需。在此过程中既不会因氧化过程中能量骤然释放而伤害机体,又能使释放的能量尽可
7、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生物氧化和有机物在体外氧化的实质相同,都是脱氢、失电子或与氧结合,消耗氧气,都生成CO2和H2O,所释放的能量也相同。 2、何谓高能化合物?体内ATP 有哪些生理功能?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释放出大量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 3、氰化物和一氧化碳为什么能引起窒息死亡?原理何在? 1,一氧化碳与亚铁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500倍,吸入的一氧化碳大量与血红蛋白结合,人自然就缺氧中毒了,中毒者会面色红润!像身体很好一样! 2,氰化物就不一样了,它的毒性是氰酸根CN- 它不会和亚铁血红蛋
8、白结合,所以会被血液送到全身,它进入细胞后会与细胞色素 4、计算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ATP的分子数。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 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 能荷: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O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 5、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c1bcaa3O2 cc1baa3O2 c1cbaa3O2 bc1caa3O2 6、名词解释: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ATP, 这种氧化放能和ATP生成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其实质是
9、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ATP, 这种氧化放能和ATP生成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线粒体基质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底物在这里的氧化所产生的NADH和FADH2将质子和电子转移到内膜的载体上,经过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传递,最后传递给O2和水,这种有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称为电子传递链,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 磷氧比: 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消耗量和分子氧消耗为能荷。 第九章 脂类代谢 1、从以下几方面比较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与生物合成的异同:反应的亚细胞定位,酰基载体,C
10、2单位,氧化还原反应的受氢体和供氢体,中间产物的构型,合成或降解的方向,酶系统情况。 2、简述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脂肪转化成糖的机理: 脂肪酸分偶数链脂肪酸和奇数链脂肪酸,偶数链脂肪酸降解的产物不能转变成糖,而奇数链脂肪酸降解的产物能够转变成糖。因为偶数碳脂肪酸降解的产物是乙酰CoA 不是糖异生作用的前体,它不能直接转变成丙酮酸,因为对于每个进入柠檬酸循环的二碳单位来说,只能被降解以CO2的形式释放。但是奇数碳脂肪酸的最后三个碳原子是丙酰CoA,它可以羧化,经过三个反应步骤能转变成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琥珀CoA,柠檬酸循环的中间物都是糖异生的前体。 4、乙酰CoA的代谢结局: 进入三羧酸循环及电子
11、传递系统,完全氧化为CO2和H2O; 作为类固醇的前体,生成胆固醇; 步入脂肪酸代谢的逆方向,成为脂肪酸合成前体; 转化为酮体。 5、名词解释: ACP: 脂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是一种低分子量的3.氨的去路有生成新的氨基酸、生成铵盐和酰胺;酰胺生成的生理作用是贮存NH3和解毒作用。 4.氨基酸通过脱氨、脱羧和羟化降解,脱羧后产生CO2和胺,此过程需磷酸吡哆醛作辅基。 5.Trp脱NH3,然后脱羧后生成吲哚乙酸。 蛋白质,组成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一部分,并且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作为酰基的载体发挥功能。 -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端的位C原子发
12、生氧化,碳链在位C原子与位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二个碳单位的脂酰CoA ,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氧化.。 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第十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一、 解释下列名词 氧化脱氨基作用:在有氧条件下,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酮酸的过程称为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 -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这种
13、脱氨基是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进行的,所以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的酮戊二酸实际上是一种氨基传递体,它可由三羧酸循环大量产生。 二、 填空题 1.转氨作用是沟通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桥梁。 2.尿素循环中涉及的天然蛋白质氨基酸是Arg。 6.Tyr羟化后生成多巴后者经脱羧生成多巴胺。 7.氨基酸脱氨基后,变成了酮酸。根据酮酸代谢的可能途径,可把氨基酸分为两大类,即生酮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三、 单项选择 1.转氨酶的辅酶是 : TPP 磷酸吡哆醛 生物素 核黄素 2.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 氧化脱羧 直接脱羧 转氨作用 联合脱氨 3.能直接转变为-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 As
14、p Ala Glu Gln 4.下列哪个氨基酸不能直接通过TCA中间产物经转氨作用生成: Ala Asn Glu Asp 5.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实质是 生成尿素 转氨基和脱氨基联合进行的方式 合成嘌呤核苷酸 分解嘌呤核苷酸 6. 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它的辅酶是NAD+ 或NADP + 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反 它在生物体内活力很弱 7. 氨基转移不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因为 转氨酶在体内分布不广泛 氨酶的辅酶容易缺乏 转氨酶作用的特异性不强 转氨酶催化的反应只是转氨基,没有游离氨产生 8. 白化病患者体内缺乏什么酶? 苯丙氨酸羟化
15、酶 酪氨酸酶 尿黑酸氧化酶 酪酸酶转氨酶 9.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时,线粒体提供的氨来自 游离NH3 谷氨酰胺 谷氨酸 天冬氨酸 10.下述氨基酸除哪种外,都是生糖氨基酸或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Asp Arg Phe Asn 四、 问答题 1.氨基酸脱氨基以后生成的-酮酸有哪些代谢途径? 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转变成糖、脂类 氧化供能 2.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氨有哪些出路?在动物体内和植物、微生物体内有何不同? 3.试述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方式和意义。 方式:溶酶体途径、泛肽途径、半胱天冬酶降解途径。 意义:细胞成分的更新有利于细胞内部的正常代谢的进行,从免疫角度来说可以帮助
16、机体识别自己清除在胸腺成熟的绝大多数T细胞。第十一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的代谢 1、氨甲酰磷酸可以用来合成( B ) (A) 尿酸 (B)嘧啶核苷酸 (C)嘌呤核苷酸 (D)胆固醇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产生的第一个核苷酸是( B ) (A)XMP (B) IMP (C) GMP (D) AMP 3、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B ) 尿素 尿酸 氨 丙氨酸氨基异丁酸 4、 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是( B ) 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在三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在核苷水平上还原 直接由核糖还原 5、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比较。 嘌呤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 相 1
17、.合成原料基本相同 同 2.合成部位对高等动物来说,主要在肝脏 点 3.都有两种合成途径 4.都是先合成一个与之有关的核苷酸,然后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核苷酸 不 1.在5-P-R基1.先合成嘧啶环再与5 同 础上合成嘌呤环 -P-R结合 点 2.最先合成的核2.先合成UMP 苷酸是IMP 3.以UMP为基础,完成CTP, 3.在IMP基础上TMP的合成 完成AMP和GMP 的合成 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1、何谓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答: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5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