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欲望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与欲望发言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理想与欲望发言稿理想与欲望 一、理想与欲望的区别 理想和欲望,看似褒贬分明,却又是咫尺之隔,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常被问道“有什么理想”,绝不会有人问“有什么欲望”。人们认为理想是高尚的,而欲望是不堪示人的,但给出的回答十之八九是欲望,诸如:“成为某层次主管”,“达到年薪XX万”,“在XX地买个什么样的房子”等等。有个同学说自己的理想是考公务员,但他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个人抱负,个人价值,而是醉心于特权阶层的虚荣,“如果有一天我坐的车前面有警车开道,那种感觉多棒”。人们打着理想的美丽招牌,任凭欲望肆意膨胀。 我们在高中时,考上某名牌大学成为最普遍的“理想”,这是自我中心的体现和物质欲的最初表现形
2、式,诚然,所谓的理想学府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悠久绵长的文化,但更多的考虑在于毕业后的“便利”;毕业工作后的理想就已经完全物质化了,多数人把“理想”定义为具体的可知可感:去马尔代夫旅行,看银色的沙滩,或者买一座林海的房子,倚在落地窗边看日落欲望就是欲望,不管描述得多么美轮美奂,都是思想里物欲的驱动力。 把理想和欲望混为一谈,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理想还是欲望。那么,理想是什么?往高大上了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通俗易懂的说,理想是内心的充盈,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欲望追求物质
3、的满足。 欲望来自于人的动物性,每个人都有吃饭、睡觉的欲望。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欲望,而理想是将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尺,人有理想,而动物没有理想。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会有所追求,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的生命之旅就是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其实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获得人生的幸福共同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人们大致选择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条路是追逐欲望以满足肉体的享乐与安逸,另一条路是追求理想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向往。因为当人们的肉体获得享受和欲望得到满足时,或当人们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得以实现时,都会给人们带来类似幸福的成就感与快乐,所以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中
4、,不断地去追逐那些能够帮助自己获得快乐和满足的东西。但有人追逐理想,有人追逐欲望。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欲望是低层次的需要,追求个人物质和肉体上的满足,而理想是高层次的需要,它是自我实现,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人们按特定次序满足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可以满足,只是有些人一直追求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只是追求欲望的人,有的人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他们在在追求理想。 理想是理性的,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合理估计,它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欲望是感官受到刺激产生的一种相对短暂且目标明确的冲
5、动,欲望是满足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需要,满足自己的享乐。 二、欲望是贬义词吗? 欲望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欲望其实是一个中性词,作为人的基本的生理欲望是正当的,你吃饭的欲望、睡觉的欲望,这些都是人生存下去的基础,就如经济学上所说的,欲望是幸福的基础,你一个人连欲望都没有,清心寡欲,又怎么会有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幸福感呢? 经济学承认利己是人的本性,即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利己来自人的欲望。满足欲望需要物质财富特别是金钱,有了钱才能购买满足各种欲望的物品与劳务。所以,人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人类欲望的特点是无限性,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正是这种欲望的无限性推动着人们不
6、停地去追求满足。从这种意义上或许可以说,欲望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如果人没有了欲望,没有了满足欲望的追求,社会就无法进步了。 传统伦理观把欲望看作万恶之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对人性的扼杀。经济学对欲望和利己的肯定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要特别强调的是,欲望、利己并不等同于贪婪。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肯定了由欲望产生的利己的合理性,但他严格区分了利己与贪婪。他在另一部名著道德情操论中说明了利己的人应如何在社会中控制自己的私欲和行为,使得由利己的人构成的社会也是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他的这两部书描绘了既承认利己、又要以道德克制贪婪的理想市场经济社会。 三、理想和欲望有区别,社会上人们推崇理想,而将
7、欲望看做是一个贬义词,这不是对于理想和欲望的定义,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人们将欲望看作是坏的东西,因为这些欲望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人们将所贬斥的不是欲望,而是过度的欲望,是贪婪。 欲望与贪婪有什么不同呢? 欲望是人正当的要求,它与人满足欲望的能力应该是匹配的。换句话说,欲望是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满足的,或通过正当途径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贪婪则表现为追求无法实现的欲望。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渔夫的妻子从要一个木盆到房子、世袭的贵妇人,统治者,海上的女霸王,不是正当欲望,而成了贪婪。在现实中,一个有能力的人想买一辆汽车是正当的欲望,还可以促进汽车业发展和经济繁荣。但一个
8、身无分文的人想马上要一辆汽车就属于贪婪。可见,不切实际地想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就会使欲望变为贪婪。 欲望推动人努力工作,而贪婪会使人犯罪。当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想买车,人们就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这有利于整个社会。但如果是贪婪,一无所有却想迅速发财致富,就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许多人正是被贪婪推上不归路的从抢劫犯到贪官。欲望与贪婪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但真理跨过一步就是谬误。人的欲望是很容易变为贪婪的,斯密多次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正是由于看到了这种可能性。一个社会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会导致对大自然的掠夺;一个人对财富的欲望一旦变为贪婪,就会不去勤奋工作,而是想歪门邪道了。 过度的欲
9、望尽头是毁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因直接或通过其子刘德成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3558万余元,被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将欲望变成了贪婪,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不该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金钱,最终也将自己送上了毁灭的道路。 我们推崇理想是因为理想是每个人的人生愿望与追求,理想能够使人达成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是无害的,是不以损害和侵犯他人的权利为手段的。理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更是为了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证实自己对社会的价值而赢得社会的认同与尊重,理想对整个人类社会是有建设性的。 我们贬斥过度膨胀的欲望,是因为这会以牺牲和侵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享乐和满足,欲望对人类社会是有破坏性的。沉迷于欲望的人也会因丧失志向而消沉堕落,过度的欲望会使一个人的内在生命呈聚敛状态,不断地从社会中索取外在物质和主张放任自己的权利。虽然能给人的肉体带来短暂的满足与安逸,但却无法给人的内心带来真实的安慰与幸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5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