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退火问题与切割.docx
《玻璃退火问题与切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退火问题与切割.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玻璃退火问题与切割玻璃退火问题与切割 一、厚玻璃退火问题的解决 (1 ) 生碴( 糖状物) 产生生碴的根本原因在于表层应力曲线不合理、板芯温度高、残余的板芯张应力过大, 玻璃板在横掰时经常在断面上出现白色的生碴。 在退火曲线上表现为降温速度过快, 调节的方法为降低锡槽出口温度, 使A 区入口温度保持在575580左右, 提高B1 区温度10 左右、B2 区1520左右、C1 区2025左右、C2 区出口15左右, 上述数值是与5mm 玻璃退火温度相比的。 (2 ) 裂口玻璃板在横掰处, 在刀口断面上有小的裂纹延伸到板里约110mm 左右。 这种玻璃在冷端斜坡输送辊上稍微受力就会自动炸开, 有的
2、在装箱后运输中炸裂。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一种是因为横掰辊子抬得过高引起, 这可以通过调节辊子高度解决; 另一种是因为退火造成的, 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裂口处在退火区温度相对较高, 退火后区裂口处温度偏低, 使此部位张应力太大。可通过降低退火区裂口对应部位玻璃温度或升高退火后区裂口对应部位玻璃温度解决。 板上下温差过大, 有的C区板下温度比板上要高6070 , 而F 区离横切较近, F区风管由于板下比板上堵塞严重, 这就造成板下比板上风量小, 这些因素使端面上部受张应力过大, 强行掰断就易产生裂口。调解上可以将C区板上温度适当上调。有时裂口与生碴同时出现, 调解上可先按处理生碴的方法调解, 这
3、时裂口有时会同时消失, 若消失不了再按处理裂口方法调解。 (3 ) 中分表现为中分不走刀口, 出现多角或少角。 某厂曾对12mm 玻璃进行过大片离线应力检测, 应力曲线如图5-11 ( a ) 所示。冷风工艺的应力曲线应为图5-11( b ) 所示。(注: 应力单位为度, 1 度= 3. 27m光程差) 由此可以看出, 板中与两肋受永久压应力, 造成中分不走刀口。这种情况一般可通过提高B 区中部温度或降低C 区中部温度, 增大横向温差, 从而增大中间的张应力加以解决。 (4 ) 掰边表现为掰边时出现多角或少角, 掰不完整。 这种情况主要由自由边薄、散热快、温度低及退火窑边部密封不好使边部压应力
4、过大引起的。可以通过提高边部张应力加以解决, 解决的方法主要有 通过烧边火提高边部温度。 在自动掰边机的基础上增加杠杆机械轮、顶轮、压轮等辅助掰边设备。用拉边机成形的厚玻璃, 板边比齿印内的玻璃薄, 边部散热比板中部多, 因此, 板边比中部温度低。在退火区, 这种温差的存在, 将使温度均衡后的玻璃边部受压应力,中部受张应力, 切割掰断时, 切口出现多角或少角, 也就是说横切边部不走刀线。在冷却区, 这种温差的存在, 边部将受张应力, 中部将受压应力, 厚度越厚, 温差越大, 边部极易发生纵炸。在生产10mm、12mm 厚的玻璃板时, 常出现沿齿痕附近的纵炸条, 损失严重。 二、薄玻璃的退火 用
5、拉边机成形的薄玻璃与厚玻璃边部温度情况相反, 边部比齿印内部的温度高, 在退火区这种温差的存在, 将使温度均衡后的玻璃边部受张应力, 中部受压应力, 切割后, 玻璃中分时, 不走刀线, 切口出现多角或少角。在冷却区, 这种温差的存在, 边部将受压应力, 中部将受张应力, 玻璃越薄温差越大, 此时易发生横向炸裂。在玻璃厚为3mm 时, 常出现较大的荷叶边, 主要也是这个原因。薄玻璃生产中, 退火问题处理不好, 同样影响成品率和产量, 为减少薄玻璃的生产损失, 同样需要改善退火质量, 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 ) 同样加强退火窑的保温和密封, 使玻璃板面各处温度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2 ) 在退
6、火窑各区, 相应降低边部温度的设定值。同样, 这种降低是有限度的, 否则在冷却区易发生纵炸。 (3 ) 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在敞开的冷却区内另加一套临时风冷措施, 专门冷却较厚的边部, 这种冷却要稳定、可调。 (4 ) 通过成形各参数的调整, 使玻璃的横向厚薄差减少, 同时光边控制到最小限度, 有利于温度的合理分布。 (5 ) 合理控制退火区的冷却速度, 不能超过允许应力值, 否则, 炸裂现象严重, 无法切割。 三、实际退火操作中玻璃炸裂的分析与处理 玻璃在退火过程中, 不论厚度方向还是平面方向, 只要有温度梯度存在, 就会使玻璃产生永久内应力或暂时内应力。当这些应力大于玻璃极限强度时, 玻璃
7、就发生破裂。尤其是在温度不对称分布和温度差过大时, 会给玻璃退火带来更大的缺陷。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1、玻璃边部由于张应力边子紧而产生的纵向炸裂 当玻璃边部张应力值大于玻璃的拉伸强度时, 玻璃总是首先在张应力处炸裂。一旦玻璃中存在有薄弱区域, 如结石、夹杂物、粘锡等 图5-12 玻璃带纵向炸裂时的应力曲线 原因, 纵向炸裂就会开始产生。出现纵向炸裂时的应力分布如图5-12 所示。生产中发现,纵向裂纹处于应力曲线零点附近( 图中A 点附近) , 再逆玻璃走向延伸。 在大多数情况下, 玻璃纵裂往往发生在退火窑的冷却区( 即C 区) 后部和切割机之间。发生这种纵裂的情况, 主要是因为玻璃带在退火区
8、域以下板边冷却速度太快的缘故, 必须很好地检查, 仔细地进行调整。当退火窑在负压下操作时, 辊子两端轴头密封不好, 或侧墙有裂缝, 使大量的冷空气从两边进入窑中, 是发生上述问题的关键。产生纵向炸裂时, 应仔细地检查每个区的情况, 并关注各种干扰因素, 如气流、玻璃带摆动造成边部忽热忽冷等因素。必要的话, 以每次1左右的调节量逐渐调节控制器的设定值, 等待并确认其结果的有效性。 (1 ) 在退火区内的调整与玻璃带中部相比, 因边部温度太高产生的纵炸, 应减少对玻璃带边部的加热, 或减少对玻璃带中部的冷却。 (2 ) 在退火后区内的调整与玻璃带中部相比, 因边部温度太低产生的纵炸应视不同原因作如
9、下调整: 因边部冷却强度太大、则需减少边部的冷却; 因敞开区处( RET 区与F 区之间或F 区) 的气流太大(有穿堂风) , 则需关闭车间厂房的门, 并且在大风量冷却区周围设置隔离挡帘; 因玻璃带边部距加热元件太远, 则只使用外侧而不使用内侧电加热, 或者加大中部的冷却; 生产厚玻璃时, 因使用反向拉边机造成玻璃带边部较薄的问题, 可在退火窑入口之前的过渡辊台处, 给这些极薄的边部加设辅助烧嘴加热; 如果在保温段出口处玻璃的薄边仍然太冷, 同样可在保温段出口处或在出口处与RET 区之间加设烧嘴加热。 (3 ) 纵炸时的应急处理先在玻璃带裂纹的尾部进行局部保温或加热, 使该处的温度明显的高于周
10、围的温度, 使其周围产生一个较大的暂时压应力, 压住裂纹, 并阻止裂纹继续延伸, 然后再逐步加以调节。 2、玻璃边部由于压应力边子松而产生的横向炸裂 当玻璃带边部一侧或两侧的压应力值太高时, 或玻璃带存在某些弱点时( 如结石、夹杂物、粘锡等) , 会产生横向炸裂。一侧或两侧边部压应力值太高时出现横向炸裂的应力分布如图5-13 所示。在压应力高的一侧往往产生Y 形裂纹, 特别是在横掰时尤为明显。 通常横向炸裂是由于波浪形的边部引起的。在退火区之前产生的波浪形称为波形弯曲;在退火区或退火后区产生的波浪形称为凹凸变形。 (1 ) 波形弯曲锡槽出口处玻璃带温度太高, 进入预退火区因强度不够, 在辊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玻璃 退火 问题 切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5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