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蓝棣之.docx
《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蓝棣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蓝棣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 蓝棣之 卷一 掩藏的症候 鲁迅:呐喊、彷徨 1、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是可以在好几个层面上进行的。作家说出了什么样的意思,是一个层面,作家到底想说什么,又是一个层面;作品在实际上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它象征或暗示着什么,是一个层面,而作家没有明确察觉到他想说什么或说了些什么,也是一个层面。这个没有明确察觉的意向,看来是在很深的地方左右着作家的创作,甚至成为作家创作的潜在动因。西方批评家通常把这叫做作家的无意识趋向。以分析作家创作无意识趋向为宗旨的批评,通常叫心理批评。心理批评所要分析的,第一是作家创作时的无意识趋向,第二是作品中虚构人物的无意识趋向,
2、第三是作家与读者之间没有意识到的关系。心理批评仿佛提供了一把钥匙,用以揭示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家没有觉察到的用意和虚构人物的动机。通过分析作品,批评家作为分析家,将会发现作家的无意识趋向和所受到的压抑。这既可以使我们得以推测作家身世的“里层”内容,反过来还可以增进对作品本身的理解,甚至做出某种解释。 一、鲁迅的呐喊:梦与寂寞 1、在孔乙己里,有一种很深的寂寞,因为是在一个迂腐落魄、被人嘲弄而不被人理解的人身上,这种寂寞就来得特别深刻、真实而蕴藉。 2、方玄绰的“口头禅”是“都一样”或“差不多”,作者分析说这其实反映了方玄绰没有和恶社会奋斗的勇气,是瞒心昧已着意造出的一种逃路,很近于对社会问题是
3、非不分。这是一种安分的空论,一种极其软弱的表现。所谓孤高者,其实是没有本领。 二、鲁迅的彷徨:内心求索 1、下意识不只是人的本能,也不是先天秉赋,而是一个人的阅历、教养、欲望、本能等等在心灵深处的沉淀,是一种潜移默化了而存在于心的东西,它在更深的地方左右一个人的行动。 2、如果我们假设作者对于涓生的忏悔是肯定的,那仍然存在好些问题,诸如:作者肯定作品人物的忏悔,是否就是肯定他的认识?我们能不能把涓生在忏悔时所认识到的问题当作鲁迅的观点?涓生忏悔所认识到的问题,是否就是鲁迅所要提出的问题? 3、涓生的悲剧正在这里:他不了解自己对于婚姻生活烦厌情绪的由来,也不真正了解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甚至并不知
4、道什么是爱情。 4、当一次爱情成熟了,是否就意味着爱情的最美好的时光和体验都无可奈何地逝去了呢? 1 / 6 5、随着爱的成熟而来的,不仅是爱的激情的逐渐消退,而且无法消除的隔膜里逐渐生长的危机,最终将使得爱的双方成为怨偶。 6、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同居,在深处碰到了这两个问题:爱情因成熟而失去 激情,爱情因转化成生活而变味。 茅盾:蚀 1、方罗兰在爱情和政治两方面都表现动摇。然而又正是这动摇,表现了他不是浅薄的,不随波逐流,表现出他的认真和负责,表现出他的真诚和可爱。正因为他动摇,他在爱情上的严肃态度得以表现;也正因为他动摇,成就了他是一位政治家而非政客。 2、孙舞阳与方罗兰对于时局的不同处理方
5、式,无意中反映了茅盾本人思想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的思想矛盾。 3、动摇是知识多、想事深刻的人的特点,难怪孙舞阳那样深地爱上了方罗兰。孙舞阳的坚决果断,是凭常识和女性对于时局的敏锐感觉就可以做到的,她觉得要做到不动摇并不难,难的是有思想,有深度,所以方罗兰才令她神往。 4、蚀三部曲所表现的失望、怀疑与悲观,并不都是消极的,失望是有所批评,怀疑是有所思考,悲观是有所否定,因而可以重新选择。 柔石:二月 1、陶岚合乎逻辑地把青春不再来理解为它的作者和弹奏者萧涧秋试图表达对于青春和春天的欢乐的向往,甚至追求。当陶岚把这一点表达出来时,萧立即意识到陶岚并不能理解他内心深处“秋天里底飘落的黄叶”一样的悲
6、观,而是要简单地占有这悲观,把这悲观转化或改造为对她的爱。 2、萧涧秋对于陶岚,至始至终,都采取了拖延的策略,这正如萧告诉陶慕侃,陶岚所应该采取的对付不受欢迎的求爱者钱正兴的办法:“延宕就是了,使对方慢慢地冷去。” 3、既然采莲还不能懂,可见是超越了她这个年龄段通常能懂的范围,最后既然采莲不懂又要告诉她,说明萧是多么希望她能懂得呵! 4、柔石成功地在两个层面上叙述故事,一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叙述了一个极想有为,怀着热爱的青年,将他自己的快乐反映到人类不幸的心上去的故事;另一个是在更深的层面上,叙述了一个厌倦、悲观的青年寻找纯洁理想的故事。前者是社会现实里的故事,后者是感情的精神的故事。由于后者
7、的成功叙述,作品因而把前者最深厚的动因揭示出来了。 曹禺:雷雨 2 / 6 1、曹禺这段话里有几个要点,值得注意:一,作家创作时的确存在着他未曾意识到的地方,对于他所创造的文本,也有他心里想的而又说不出来的含义。批评家的工作是对此加以解释,应当而且可以看得出来,批评家要能够“忖度”作家的“有心”。二,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点和艺术观点,渗透在他所创造的文本里,批评家可以而且应当从文本里去分析。三,作品的主题不是事先规定好的,是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 2、这里所发生的悲剧故事的特点在于:第一,有鲜明的叛逆性,时代性;第二,可以象征一切世俗不认可而当事人自有深情的恋情,可以象征任
8、何情感对世俗的矛盾和对抗,并蕴涵着命运主题。 3、评价一个作品里的人物,不能完全根据作家的说法,只能根据作品本身。然而,又必须要研究作者创作的意图,从创作意图与人物形象的相悖、相矛盾、相冲突中,也许就可以发现那些作家没意识到然而却在深处左右他创作的力量。 4、有一种说法认为,当他弄清楚来在身边的女人即是当年的侍萍时,立即表现出警惕和冷酷,足以证明他的虚伪。其实,这里的矛盾不是感情自身的矛盾,而是感情与思想的矛盾:他的感情是怀旧的,思想是现实的;感情还在梦里,可思想却在现实里;感情是真实的,思想却是复杂的。所以,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忏悔是认真的,说他虚伪是一种经不起分析的说法。 5、古希
9、腊悲剧里所谓恋母情结,那指的是一种没意识到的情感,一种命运,像蘩漪这样明目张胆爱丈夫之子,亘古未有,世所罕见。 6、如果说爱本身就包涵着某些自我牺牲和承受,和对于自己的约束,蘩漪是丝毫也没有这些品质的。因此,也可以说她从来也没有爱过谁。蘩漪的变态,她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同样,蘩漪的悲剧,也是她的思想和性格的悲剧。 老舍:骆驼祥子 1、我认为:这部小说在一个层面上,是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资产阶级的老女子诱惑、腐蚀和占有无产阶级青年男子的卑劣行径,在这里得以再现;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一种无端的性缠扰和强加的性关系所带来的痛苦、腐蚀和堕落,是强加的婚姻所带来的毁灭性的悲剧。这样就使得这个作品有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文学 经典 症候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5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