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docx
《环境保护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保护论文环境保护论文 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等的蓬勃发展,给农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果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保护农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特别是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是保护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现状 ; 目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水环境污染十分突出。目前,全市农村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有的河流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不能满足养殖、灌溉的要求。大多数河流已被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超标率高。诸如“垃圾
2、往水里倒,牲畜死了往水里扔”等陋习十分普遍,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很多群众不能喝到干净达标的水。另外,农村个体经营户如个体豆腐作坊、畜禽加工作坊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对周边水体环境影响很大。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每年均发生养殖死亡事故。 2、集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市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这对于农村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由于集镇居民的环境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人虽然进镇了,环境意识没有跟上,加之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集镇环保硬件设施难以跟上,造成集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3、乡镇企业污染仍较严重。现有的乡镇
3、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乡镇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同时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不少企业想法设法应付环保部门检查,污染治理一直没有到位。 4、农村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发达和比较发达地
4、区,地下水中NO3- -N含量中已经超过可饮用水的许可标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另外,有机磷农药的大量施用,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象让人震惊。 5、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目前,农村大型养殖场普遍缺沼气池等标准化的处理设施。这些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6、作物秸秆焚烧已成为一大公害。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已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
5、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秸秆季节性焚烧还严重影响交通、输电线路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 二、产生的原因 农村环境恶化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1、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
6、路。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目前全市配有的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比例很小。这样环保员的主要精力不可能放在环保工作上,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 深入开展工作。二是业务不精。目前镇环保助理队伍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急需加强环保操作实务培训。三是人员常变。环保工作业务
7、性强,往往分管领导、环保助理干上一年半载才能熟悉业务,适应岗位。而部分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变动过快,使刚刚启动的乡镇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因此,当前农村环保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3、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紧张,一些基层环保局没有财政拨款,环境监测、监理设备老化,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环保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改善环境质
8、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城市化进程。 4、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5、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
9、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杆影响后茬,就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6、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目前农村治污资金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之所以出现资金困难、投入不足,主要原因:一是村级集体缺乏经济实力。不少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的“空白村”或“负债村”,正常的办公费用都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维持,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防污治污设施的建设。二是城乡分治
10、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入在城市上和工业上。城市污染逐渐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几乎得不到污染防治和管理方面的资金。三是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没有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7治理方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基本上是套用治理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方法,但农村污染有污染源分散、污染物多样等特点,故而“末端治理”的效果不佳,对“源头控制”是即缺失执行者,又缺少经费支持,更缺乏群众基础。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改善农村环境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各级
11、党委、*要清醒认识、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地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环境保护业绩硬性考核制度,对市、县、乡党委、*及其领导实施严格的环保业绩考核。另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庞大系统工程,仅靠涉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应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切实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环保工作,并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乡镇、村环保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5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