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docx
《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研究計劃 王陽明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一、前言: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哲學体系中兩個重要的觀念。陽明在他的著作中論及致良知、知行合一之處甚多,有些地方甚且明說知行合一之知、即為致良知,之良知。可見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關係非常密切。有些學者認為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兩者在實質上是相同的。有些學者卻認為明明德與致良知是一事。有的學者則認為心即理、致良知都是知行合一。說法不一。究竟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關係為何?我特別將各家的說法比對來看,試圖整理出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關係。 二、各個學者的說法 首先來看看學者們對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說法。馮友蘭說:王守仁講良知並不是一般地講認識論。良
2、知是知,致良知是行,這個行也不是一般的行。他講知行合一,並不是一般地講認識和行為的關係,也不是一般地講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知行合一是王守仁哲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所講的知行合一也就是致良知 。(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五冊,頁215)馮友蘭認為良知與行是認識論上的意義,是正確的。他在這裡只是簡單地說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並沒有詳細論述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為何是一樣的觀念。 蒙培元與馮友蘭有相同的看法,他也認為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他說: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說,也就是他的致良知說。又說:良知是意識本體,即主觀精神;致良知是意識的發現流行,即主觀精神的實現。二者是體用本末關係。知行關係同樣如此。良知之外無知,致良
3、知之外無行。因此知行也是合一的。(以上見理學的演變頁348)蒙培元以良知與致良知的關係比知,行的關係,進一步說,良知之外無知,致良知之外無行。接著他引原文,闡論知,行確是合一的,而且知行都是良知的功用。這樣看來,良知似乎是知、行可以合一的本體根據,知行合一也就是致良知的工夫。蒙培元似乎是承繼馮友蘭的說法,而加以發揮。其實許多大陸學者,都有類似的看法,在此只舉蒙培元為例。 勞思光並不以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反認為明明德與致良知是一事。他論致良知說:陽明之工夫論,則以致良知一語為中心。他認為致良知為成德工夫之實踐歷程,又以致知與格物互不相離,引陽明告徐愛語証物為行為,格物為正行為,由此論致知在格物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阳明 良知 知行合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4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