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docx
《物化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化实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化实验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 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 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 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30%
2、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 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 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 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 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
3、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平台。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平台。 6. 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 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首先通过热分析法绘制SnBi的二组分相图,然后再绘制该合金样品的步冷曲线,与SnBi的二组分相图对照即可得出该合金的组成。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 本实验是否一定需要校正旋光计的读数? 答:不一定。数据处理时利用 对 作图得
4、直线,在同一台旋光仪测定时, 的差值与旋光计的零点校正无关。 2 为什么配蔗糖溶液可用粗天平衡量? 答:本实验只需要记录tt数据,根据 作图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数据处理时不需要知道蔗糖溶液的精确初始浓度,故配蔗糖溶液可用粗天平衡量蔗糖。 3 如何测定? 答:将剩余的混合液置于55左右的水浴中温热 30分钟,以加速水解反应,然后冷却至实验温度,测其旋光度,此值即可认为是。 4 本实验的关键步骤是什么?如何减少误差? 答(1) 温度对反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整个过程应保持恒温。用水浴加热反应液测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产生副反应,溶液变黄,加热过程应同时避免溶液蒸发使糖的浓度改变,从而影响的测定。 (
5、2)由于反应初始阶段速率较快,旋光度变化大,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准确性。 (3)根据反应温度,可适当增加HCl的浓度,以缩短反应时间。 5. 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对测量结果k有无影响? 取用盐酸的体积不准呢? 答:蔗糖的浓度不影响lnc=-kt + B的斜率,因而蔗糖浓度不准对k的测量无影响。H+在该反应体系中作催化剂,它的浓度会影响k的大小。 6. 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时,我们将盐酸溶液加到蔗糖溶液里去,可否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为什么? 答:不能。本反应中氢离子为催化剂,如果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在瞬间体系中氢离子浓度较高,导致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测定。 7 测定最终旋光度
6、时,为了加快蔗糖水解进程,采用60左右的恒温使反应进行到底,为什么不能采用更高的温度进行恒温? 答:温度过高将会产生副反应,颜色变黄。 8. 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答:因为除了被测物有旋光性外,溶液中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有旋光性,因此一般要用试剂空白对零点进行校正。本实验不需要校正,因为在数据处理中用的是两个旋光度的差值。 9. 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会影响到k值的测定?为什么? 答:不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相同。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 配制乙酸乙酯溶液时,为什么在容量瓶中事先加入适量的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化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4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