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docx
《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 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的角色 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场戏,那么在孩子的人生舞台上父母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本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对有关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父母到底该怎么与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相处呢? 首先将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分为如下的六个阶段:母亲与孩子领衔主演期;异性父母与孩子领衔主演期;同性父母与孩子领衔主演期;旁白期;退出银屏期;退居幕后期;下面分别对这六个阶段进行阐述分析: 第一阶段:在母亲与孩子领衔主演期;我又按照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03月,当孩子还在母亲的子宫里的时候,由于生活环境是舒适
2、与完美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嘈杂的声音,没有恐惧,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舒适。但是在孩子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来到人世,与母亲分离之时就会产生一种原始的不安全感与恐惧感,这也是一种最原始的分离性焦虑!而且在来到人世之后,父母的“不适当”照料会使孩子体会到寒冷,饥饿,恐惧等负面的情绪体验。当然这些负面的情绪体验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父母的照料再周到也无法与母子一体时的那种高度的协调性相比。最经典的例子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在睡觉时会有“猛抖一下”的动作。这就是孩子来到人世之后的不安全感的一种体现形式。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生病这也是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外界生活的一种表现。这些在不同程
3、度上都会是孩子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受伤感。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的与孩子进行互动,对孩子的哭声回应及时而且敏感,可以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需要。 例如,在孩子哭的时候父母特别是母亲要能够很好的辨别孩子到底是饿了还是拉了还是撒尿了?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去给孩子进行处理以使孩子不至于受冷或挨饿太久! 假如这个阶段的母亲对待孩子不耐烦和不敏感往往会使孩子对母亲的形象有一种分裂感,也就是说,他会认为那个能够满足他需要的妈妈是个“好妈妈”而那个使他挨饿受冻的妈妈是一个“坏妈妈”,这个时期的孩子无法将这两个“妈妈”视为一个人,于是会产生分裂。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很可能发展偏执型人格的成人,这样的
4、成人往往是将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扩大化。当他们说一个人的好处时会把这个人夸得是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的缺点,而一旦他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就会将整个人一棒子打死一无是处!而无法将对方视为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即使他们认识到了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优点也都会有缺点,但是他们的潜意识是偏执的,会在无形中影响他们对一个人的判断。特别是在恋爱等一些亲密的关系中体现的最为强烈。例如,在亲密关系的初期他们总是可以看到对方的好处优点而忽视对方的缺点,但是后来一旦发现对方缺点就无法接受,感觉有十分大的落差感,此时他们就倾向于逃避而终止这段感情。这在恋爱关系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312月,此时的婴
5、儿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认识到其实原来那个“好妈妈”和“坏妈妈”是一个人,但是他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于是他就会处于一种郁闷状态,这段时期也需要妈妈去与孩子进行积极良好的互动,使得孩子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两个妈妈的确是一个妈妈,在给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同时往往也会因为照顾的不是那么的完美而使孩子有一种适度的挫折感,这样孩子会对“两个妈妈”进行整合,进而平安顺利的度过这段时期。否则的话,孩子没有很好的对母亲的形象进行整合,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不知道怎样对人才是好的,而因此陷入郁闷的情绪之中。例如,有些成人总是好心办坏事,而搞的自己经常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 13岁,此时的孩子与母亲的
6、情感会特别亲密,假如这段时期母亲因工作和其他原因而将孩子留守在父母家里,此时的孩子就会产生分离性的焦虑,会对母亲产生不信任感和被抛弃感,被遗弃感等。母亲在此阶段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孩子体会到母亲对他的爱。但是母亲不要总是干预孩子的活动,要让孩子去玩自己的游戏,母亲更不应该去过多的评价孩子,母亲最不应该说的话就是:“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要做”。这样只会将母亲自己的一些意志强加到孩子的头上,会使孩子失去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而是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也无时无刻的都会感觉到总有一双眼睛在监视着自己的行为而失去了自我的那份随性。母亲所要做的就是与孩子好好的待在一起,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当孩子寻求帮
7、助时再与孩子一起去解决困难。平安度过这个时期的孩子就会对人际关系充满了信任和谐并且富有创造力和主动性。 这个阶段是母亲与孩子领衔主演的时期,可见母亲在三岁之前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这个时期的母亲应该多陪着孩子,与孩子进行积极而良好的互动。这才是母亲的主要责任。 第二阶段:孩子与异性父母的领衔主演期;也就是弗洛伊德的恋父或恋母情结期,此时的孩子与异性父母之间会有一种“暧昧”关系,男孩会表现的特别依赖母亲,女孩会特别依赖父亲喜欢与爸爸相处。男孩子会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我长大了以后要跟你结婚等类似的话;而女孩子就说要嫁给爸爸。父母听到这些话不要感到奇怪和制止孩子这么说,要知道这是孩子发展时期的
8、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想法“不对”而加以制止的话对孩子以后的恋爱和婚姻关系都会有许多负面的影响。此时的父母应该使孩子的这些情感得到恰当的满足。父亲应多抽空陪陪女儿,母亲不要因为暂时的受冷落而去制止女儿与父亲的亲近,以使得女儿的这种情感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母亲也应该多陪陪儿子,父亲也不要吃“干醋”。父母应该注意到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发展期。同时此阶段还有一个明显的表现是:有心理学家称这段时期为“生理的断乳期”,此时的孩子行为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自我的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于是他们很渴望行为能自主独立。这个时期的父母应该保持孩子行为上的独立,不要怕孩子会犯错,因为只有犯错了才会使孩子体
9、会到下次该怎么做才会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要正视孩子的错误,如果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犯父母所认为错误,而是总是对孩子指指点点的。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一种畏首畏尾的心理,他们什么都不敢去做,做什么都害怕出错。尤其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评价过多,这样的孩子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乖孩子”的形象,然后按照父母所认为的那个乖孩子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他们上学以后也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以获得老师的夸奖,长大成人之后就会按照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以获得周围的人们对他的良好的评价。而使自己活的完全失去自我和活动的自由性。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创造性,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一辈子也只能永远的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严重的
10、时候还会发展成神经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 第三阶段孩子与同性父母领衔主演期;此时的孩子大部分已经上学,生活的重心也逐渐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但家庭还是孩子的主要阵地。此阶段的孩子在家里主要与同性的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男孩与父亲的关系会更亲密,与父亲一起活动的时间更多,并且在与父亲的交往活动将父亲的一些他认为比较合理的品质和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体系与价值观标准之中。当然学校的老师对孩子的品质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女孩会与母亲的交往活动中认同和内化母亲的一些品质和价值观,使自己表现的更有女子气息。孩子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以及一些男子气,女子气都是在这一段时间通过与父母的交往与互动中形成
11、的。在此阶段建议同性父母多陪陪自己的子女。 对于单亲家庭来说,要找一个同性的老师去在某种程度上充当孩子的缺少的爸爸或妈妈的角色。这个时期的父母也好包括老师也好,要充分尊重自己的的孩子,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行为。要默默的陪着孩子当孩子需要帮助时适当的给予孩子帮助。更不要命令,禁止 喝斥,辱骂,甚至殴打孩子。否则孩子会形成一种受压迫感。这样的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 一是成为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做能够讨父母开心的好孩子乖孩子。长大了就会发展成一个“老好人:”,他们总认为他们应该讨周围的所有人的欢心和认可。因而会过分的热情过分的乐于助人,从而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和认可,而且会时时刻刻的关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母 孩子 一生中 扮演 角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4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