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操作方法.docx
《煤气发生炉操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发生炉操作方法.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气发生炉操作方法一、基本知识 名词解释 1饱和温度:混合煤气发生炉制取煤气是将空气与蒸汽混合在一起作为气化剂通过饱和空气管道送入炉内,这个混合气化剂的温度就称作饱和温度。 饱和温度主要是由空气混入蒸汽的多少来控制。一般在50-65之间,在不结渣炼炉前提下越低越好。 2炉底饱和压力:炉底饱和蒸汽压力由炉底饱和压力表显示,由空气闸板阀控制,决定气化剂入炉流量。与煤气产量、炉况等因素有关。 3炉出温度:指煤气出口温度,由炉出口温度表显示;其高低由入炉空气量与蒸汽量和炉况决定,一般在400-550之间;条件许可情况下宜高不宜低。 4炉出压力:指煤气出口压力,由煤气出口压力表显示;与炉底饱和蒸汽压力和
2、炉况、煤气用量等因素有关。 5燃料层次:煤气发生炉内燃料层次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被称作:灰渣层、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干燥层;干燥层上面为空层;氧化层与还原层统称为气化层。 灰渣层:用以预热刚刚进入炉内的气化剂,使气化剂在炉内均匀分布。同时降温后的灰渣层对炉底设备起保护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灰渣层的厚度通过探火来观察,一般掌握中心灰层高出风帽150-200mm,四周灰层控制在450mm左右。 气化层:煤气发生炉内对气化真正有效的燃料层次。氧化层厚度约为150mm左右,还原层厚度要控制的厚些,可提高二氧化碳的还原率与蒸汽的分解率,增加煤气产量,提高煤气质量。实际操作中适当提高碳层总高度来加厚气
3、化层,而碳层总高度都用测空层的方法来确定。 干馏层与干燥层:在这两个层次中,燃料中的水分和挥发分得以蒸发与挥发,使燃料得到了净化并提高了温度,为与气化剂反应打下基础。该层次厚度无严格规定,与炉出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干馏层与干燥层的总厚度掌握在300mm左1 右。 6最佳气化条件:指煤气炉达到优质高产时的条件,即“三高”,高碳层,高炉温与高流速。 煤气站工艺流程 1热煤气站工艺流程 原料煤 2 用 户 2冷煤气站工艺流程 灰渣排除 用 户 参数调整 运行中的煤气炉要维持正常气化,必须对一系列的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 1燃料层厚度: 所用燃料粒度大,含碳量低,炉子负荷量大的情况下,选择 高碳层操作。
4、 所用燃料粒度小或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都不好时,应采用低碳层操作。 2供风: 以生产负荷为依据调整,生产所需煤气量增加,风量要增大。 炉内料层阻力大,炉出口压力大,则供风压力要增大。 3饱和温度: 燃料灰分大,块度小,应提高饱和温度;含水分多,应采用较低的饱和温度。 随风量风压的增加,饱和温度应提高。 火层温度高,应提高饱和温度;反之,应降低饱和温度。 气化无烟煤时,饱和温度在50-60之间变化;气化烟煤时饱和温度在45-55之间波动。 2 不正常炉况及处理 1发生炉热运行: 特征:炉出温度超范围。 炉面呈红亮或黄亮色,局部冒火。 炉内结渣,探火时,插钎困难;火层温度高,钎子拿出来时,火层区呈黄
5、亮色,甚至烧断钎。 取样化验CO2超标,发热值降低。 原因:饱和温度太低。 燃料层调整不当。 处理:提高饱和温度。 插钎、打钎碎渣,严重到整渣不碎无法下料时应停炉打渣。 加快出灰、加煤、使料层达到规定值。 2发生炉冷运行: 特征:炉出口温度低于规定值。 炉面是暗红色或黑色。 烧钎后,钎上氧化层区域呈暗红色,甚至看不出火层区域。 煤气取样化验CO、H2含量较低,炉渣含碳量高。 原因:饱和温度太高。 燃料层调整不当。 发生炉产量太低。 处理:降低饱和温度。 停止出灰,停止或减少加煤。 加强调度,提高产量。单炉生产可短时放散。 建储气柜。 3偏炉: 特征:炉内一部分呈热运行状态,一部分呈冷运行状态。
6、 炉面局部成红亮色,甚至烧穿冒火,另一部分呈黑色。 3 插钎检查:有的孔钎子氧化区烧成黄亮色,有熔渣块;而有的孔钎子氧化区呈暗红色,甚至分不清哪段是氧化区。 综合作用结果,炉出温度增高。 取样化验,煤气质量下降,灰渣含碳量增加。 原因:供风不均匀:炉内出现小块熔渣未及时处理造成。 点炉时炉内装渣的粒度差别太大,分布不均匀。 加煤不均匀:料钟位臵不当,煤的块度相差太大。 出灰不均匀:大灰刀前后灰渣松紧多少不一致。 处理:勤操作,发现小块熔渣及时处理。 装炉时严格执行工艺要求,点炉时使整个炉子横截面均匀点着。 检查煤的粒度及加煤情况,必要时人工拨煤。 问题复杂难以处理时,转热备后再处理。 二、发生
7、炉技术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1司炉工应熟悉本机房机电设备的结构、性能。经培训、考试合格,能独立操作者方可上岗。 2司炉工应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3司炉工应执行交接班制度。 双方在机房内直接交接。 交班要详细介绍本班运转情况和建议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双方进行共同全面的交接检查:设备状况、炉况等。 检查记录结束,双方同意共同签字,未经签字交班司机不得离岗。 点炉: 1点炉前准备: 检查供水、供电、鼓风系统是否正常,各项测量仪表及附属设4 备是否安装齐全。 向水套注水,至汽包水位计1/2处,检查汽包安全阀、水位计、压力表是否安全灵活。 向炉底水封注水,并保持溢流。 向灰盘注水离灰盘上沿100mm。 检查
8、钟罩阀,是否灵活好用,有无卡阻现象。 启动灰盘,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 2装炉: 先装入2550毫米中块煤渣,至风帽顶200毫米高,四周均匀呈馒头状,转动灰盘,使灰渣松动,再从人孔装入木柴,木柴上面铺以适量的刨花或废棉纱,并加少量废机油,严禁使用汽油、柴油等挥发性燃料,此时先拉起钟罩阀打开炉底自然吸风阀。 3点炉: 先点燃火把,从人孔投入炉内,待炉内木柴均匀燃烧后,关闭人孔,关闭自然吸风阀,同时开动空气阀少量给风,控制风压约为10毫米水柱,待木柴全部烧旺后,即可少量加煤,控制炉出温度为300左右,逐渐加大鼓风压力和鼓风量,适当给饱和温度,待2小时后探火,火层达100毫米厚,总料层800毫米左右时
9、,取样化验煤气成份,当煤气中O2 18%时即算合格,并调整饱和温度至正常值,即可开始向系统或用户供煤气。 正常操作 在运转中,应严格注意发生炉及其附属设备、仪表等情况是否正常,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修。 按生产工艺要求,保持炉子各项操作指标正常,每小时记录一次。 根据炉内气化情况和煤气生产量的大小,保持燃料层的总高度,决定加煤量。 根据煤种和气化情况,调整饱和温度,一般为5065,气5 化用煤灰份高、灰溶点低时,应适当提高饱和温度;反之,则应适当降低饱和温度。当炉内温度过高,出现粘结现象时,应提高饱和温度 探火 探火时停止出灰,按探火孔单双号分批进行。一般每小时烧钎探火一次,钎子直径为14毫米
10、圆钢,每次对称探,烧两根钎,但不允许同时探2个孔,烧钎时间约2分钟,根据烧钎的位臵可以正确记录中灰、边灰的厚度,火层高度。一般红色为火层,红色以下黑色为渣层,红色以上去掉空层,即为料层。根据火层的颜色,判断炉内是冷运行、热运行还是正常气化。 出灰 根据炉内气化和烧钎情况,决定是否出灰,一般宜勤出、少出,不允许一次大量出灰,以免引起火层下降,烧坏炉篦,并使灰渣含碳量升高。 打钎扎钎 每次出灰后,须根据料层下降情况及通风情况,决定普遍或局部扎炉一次。火层不匀时,向火层高的部分扎钎,灰层不匀时,向灰层高的部分打钎,燃烧有空洞悬挂现象时,向悬挂处打钎使其紧密,当发现炉内结渣时,应立即打钎处理,而当炉子
11、正常时应少扎钎。 8注意汽包压力,汽包压力控制在294KPa以下。将安全阀在第一次生产时调整好,给汽包补水,正常水位为玻璃管1/3至2/3处,防止过满和无水,每班定期排污一次。 9经常注意炉出口温度和压力,保持出口煤气压力的稳定,当用户用气量大时,炉出口压力会降低,立即开大空气管阀门,要检查炉内是否冒火,料层是否太薄等原因。 10每二小时检查一次炉底水封是否溢流,灰盘水位是否降低。 11每班接班后,检查一次炉出钟罩阀是否灵活好用,水封溢流是否正常。 12每班接班后,及时给各运转设备加油,保证润滑良好。 13经常注意灰渣中含碳量的多少,当发现灰渣含碳量过高时,6 应及时检查炉内状况是否正常。 1
12、4经常注意鼓风机的运转情况,当发现空气管压力下降应立即检查原因,当发现鼓风机停车时,煤气炉需按停电处理。 停炉及热备 1生产炉转热备炉: 热煤气炉 将发生炉与系统切断,一般关闭隔离水封或盘阀,同时慢慢打开钟罩阀,注意保护出口压力稳定,然后慢慢关闭炉底进风管阀门,停鼓风机,关闭饱和蒸汽,打开自然吸风阀,发生炉及转为热备用。 冷煤气炉 减少供风量,适当多加煤,降低炉出口温度。 停止加煤机和出灰机构运转,通知配电工停除焦器高压电。 将发生炉与系统切断,同时慢慢拉起钟罩阀。 缓慢关闭供风阀和供饱和温度蒸汽阀,停鼓风机,打开自然通风阀,发生炉转为热备。 热备期间,不能打开探炉孔,不得启动加煤机和出灰机,
13、注意检查各处水位水封。 热备时间超过48小时,应启动炉子处理一次;关闭自然通风阀,启动风机供风,进行加煤和出灰,经探炉确认正常后,恢复热备状态。 2热备炉转生产炉: 通知各岗位做好准备,检查各处仪表、阀门、水封、机械传动装臵是否正常 关闭自然通风阀,用蒸汽吹扫1-2分钟。 启动鼓风机,逐渐打开供风阀,向炉内供风。 启动灰盘松动料层,加煤,调大竖管和洗涤塔冷却水。 当炉出口温度达到300时,适当加入蒸汽,使饱和温度逐渐提高。 插钎测量炉内情况,调整加煤、出灰及饱和温度。 取样化验煤气成分,煤气成分合格后,解除双竖管水封,7 启动加压机,当炉出压力低于200Pa时,完全放下钟罩阀。 调整各参数正常
14、。 气化正常,10分钟后通知配电工送电除焦高压电。 3停炉: 按生产转热备用炉的程序转为热备状态。 开大蒸汽,加快熄炉。 炉火熄灭后,停电、停水、停蒸汽,打开自然通风孔和人孔。 几小时后出灰。 冬天应将不需的水封放水。 停电处理 1加压机停,鼓风机不停,炉内压力突升: 迅速拉起钟罩阀。 关小进风阀,控制炉内正压。 超过15分钟考虑热备。 2鼓风机停,加压机不停,炉内压力降低: 通知停加压机。 迅速关闭供风阀。 开大炉底饱和蒸汽阀,保持炉内正压。 鼓风机短时间不能恢复,考虑热备。 鼓风机正常后,应用蒸汽吹扫炉底才能鼓风正常生产。 3全厂停电: 立即关闭供风阀。 视炉出压力调整钟罩阀。 开大蒸汽,
15、保持炉内正压,封孔双竖管水封,转为热备。 三、煤气分析化验技术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1化验员应熟悉化验仪器的结构性能,能独立操作,经考试合格后,取得化验员操作证,无证不得从事化验工作。 2化验员应执行交接班制度。 8 化验员应按时在化验室进行交接。 交班化验员要详细介绍本班生产情况和建议下一班注意事项。 双方会同一起进行检查。 双方同意记录检查结果,签字交接,未经签字,交班化验员不得离岗。 取样: 1煤气发生炉正常生产时,必须每一小时取一次气样,并及时分析化验,特殊情况,如点炉、炉况不正常时,则听从值班班长或厂长指挥取样。 2取样前,利用煤气对取样球胆冲洗2-3次。 化验: 1化验前,必须对气
16、体分析仪进行气密检查,发现漏气,药品不正常等,要及时处理后,再进行化验。 2要用新取煤气对刻度管等进行冲2-3次,以保证化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在化验分析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水准瓶是否严密,要保持一定的水位,水准瓶下口不得漏出水,如发现刻度管出现气泡,要重新取样进行化验。 4在化验操作过程中,吸收时,必须严格按顺序进行,即: 氢氧化钾溶液瓶吸收CO2。 焦性没食子酸吸收O2。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 稀硫酸溶液吸收氨气。 爆炸法计算CH4及H2。 减差法求N2。 5读刻度时,眼睛必须对准瓶液面和刻度管液面下沿,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6在进行吸收操作时,串动时吸收管与量管之液体不可超过活
17、塞,但必须使液面到吸收瓶颈部。 7爆炸:吸收后余下的全部气体加12-16H2=2/3 9 瓶,用火花发生器通电爆炸,待冷却后测量甲烷和氢气值,其计算公式为: H2=2/3 8发热量计算: Q=CO%12697.3 + H2%10797.3 + CH4%35832 9允许误差: CO2:0.2% O2:0.2% CO:0.4% CH4:0.2% H2:0.2% 试剂: 吸收液配臵以100ml计算,实际配臵量按吸收瓶容积约250ml: 130%KOH,30gKOH加入100mlH2O。1ml吸收液能吸收40mlCO2。 210%焦性没食子酸10g焦性没食子酸加入100ml30%KOH溶液。1ml吸
18、收液能吸收22.5mlO2。 3氨性CuCl溶液27g CuCl加30gNH4Cl,注入100mlH2O振荡,并加入铜丝,沉淀一周,使用时取上层透明液,按1:1体积比加入比重为0.9的NH4OH。1ml吸收液能吸收16mlCO。 410% H2SO4溶液在100ml水中加入6.0ml浓硫酸,滴入数滴甲基橙。 5水封液在100ml水中加入3.0ml浓硫酸,滴入数滴甲基橙。 计算举例: 1取煤气样100ml 2将煤气样第一瓶吸收后得95ml,则: CO2%=100-95=5% 3将95ml煤气在第二瓶吸收后得数94.8ml,则: O2%=95-94.8=0.2% 4将94.8%ml气体在第三、四、
19、五瓶吸收得数70ml,则: CO%=94.8-70=24.8% 5将70ml气体加纯氧12-16ml在爆炸瓶内,爆炸后测得数58ml。 6将58ml气体放到第一瓶吸收得56ml,则: CH4%=58-56=2% 10 7H2%=2/3 =2/3 =13.3% 8N2%=100- =100- =54.7% 发热值=CO%12697.3+ CH4 %35832+H2%10797.3 =24.8%12697.3+2%35832+13.310797.3 =5301.6KJ/Nm =24.8%12697.3+2%35832+13.310797.3 =5301.6KJ/Nm 注意事项: 1每次读数时间,尽
20、量掌握一致,以免因管壁液体流出,影响前后读数不一致。 2连接的胶管不要太长,以免影响体积。 3读刻度时,应眼、水准瓶和量管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读取刻度为液面凹面与量管的切线。 4吸收时间来回串动,吸收管内液面不可超过活塞,以免液体进入活塞,结住活塞或弄脏梳形管,但必须将吸收瓶注满。 5水准瓶和爆炸瓶内封闭液必须保持一定酸性,否则会影响CO2和CH4值。 6串动时活塞必须按次序开关,以免空气进入或煤气跑出。吸收时一定要按次序,否则试验会失败。 7水准瓶内的液位保持一定,操作时水准瓶下口不能露出水面,如发现刻度管出现气泡,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8盛氨性氯化亚铜的两只吸收瓶,在倒入吸收液后,应放入团好
21、的铜丝两根。 9煤气成分低发热值: CH4:35832KJ/Nm3 H2:10797.3KJ/Nm3 CO:12697.3KJ/Nm3 四、水泵技术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11 1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经过实际操作和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持证操作,无证不得操作。 2司机应熟悉本机房内机电设备的结构性能,动作原理和技术特征。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应按时在现场进行。 交班司机应详细介绍本班运行情况,建议下一班注意事项。 双方会同一次交接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A.电机水泵运转是否正常,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B.各指示仪表齐全完好,指示正常。 C.盘根松紧适度,不漏水,有滴水但不成线。
22、 接班司机检查运转记录是否齐全完整,经双方同意后,方可签字交接。 接班司机不得喝酒,精神不振或不适于上班者,不准接班。 运行操作: 1泵启动前的检查: 水泵轴承是否缺油,联轴节连接是否完好,防护罩安装是否可靠。 各部螺栓是否连接紧固。 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盘转一至两圈是否灵活无阻。 2充水排气启动水泵: 冲水排气。打开排气塞和充水阀,直至排气孔喷水为止,然后关闭充水阀,拧紧排气塞。 启动水泵电机。本水泵系直接启动,轻按启动按扭,待启动电流返回正常后,慢慢打开出水阀门,不得在出水阀门关闭下长期运转。 3水泵运转检查。在水泵运转后,司机应进行下列检查,并保持每30分钟检查一次。 电压不得超过规定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气 发生 操作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4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