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氏易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焦氏易林 焦氏易林与汉代易学研究 . 摘要:焦氏易林是研究汉代易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主要从易林在汉代齐易学派中的特殊性、周易经学的文学转换两个方面,对其在汉易发展史上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作了详细分析,从而有利于对其的正确解读。 关键词:焦氏易林;汉易;文学化 焦氏易林(以下称易林)是西汉焦延寿所撰的一部易学著作,又名周易变卦、大易通变等。全书共4096卦,卦辞多为四言韵语。其思想来源主要源于周易,是研究汉代易学演变发展的重要文献。 1 齐易学派之奇葩 易林以“易”为名,其创作初衷首先就是为诠释易而作。它侧重于卜筮验占,故古代学者多视之为术数之末流、易学之另类,历代官修目录和私人著述也都基本上
2、将之归入术数或阴阳五行类。正史中对该书的最早著录见于隋书经籍志三历数类,其后,新、旧唐书均收入“五行类”,宋史艺文志归入“蓍龟类”。私人著述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入“卜筮类”:“旧见沙随程迥所记,南渡诸人以易林筮国事,多奇验。求之累年,宝庆丁亥始得之莆田。皆韵语古雅,颇类左氏所载繇辞。或时援引古事,间尝筮之,亦验。”元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外篇“论易林”条:“今焦氏诗既不本之卦爻辞,又不取之卦爻象,虽其变卦次第本文王序卦,而义则无取。”实际上,易林虽由于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而被前人认为已“不复更及易道”,但并非与易完全无关,它是植根于易学传统之中的,有其产生的基础。过去的易学研究常常忽视它,提到
3、“汉易”多言孟喜、京房,对易林或省略不提,或一笔带过。近年来此书渐受重视,被视为易学奇葩,如民国尚秉和先生认为易林不但传经,且文辞字字皆由象生,解决了几千年来无法解释的卦爻辞与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发掘易林用象1500余例,由之返观周易、左传、国语等所载卦爻辞,建立了尚氏易学体系 ,著有焦氏易诂、焦氏易林注、周易尚氏学等。 对周易的研究,从汉代开始,大致分为象数和易理两大流派,“汉易”即属前者。汉初官方传易的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三家,同出田何。据史记儒林列传,孔子传易商瞿,六世至齐人田何。田何开创了“汉易”的主流学派“齐易”,其传人仅丁宽、王同、周王孙三人的后学有记载。王同传杨何,其后学多以易显
4、赫,如即墨成、主父偃等,司马迁父子所学亦为此。施、孟、梁丘三家受业于田王孙,为丁宽一脉,三家之学有所不同,其中施、梁丘二家所遗资料甚少,于今可考的田氏后学,主要有孟喜、焦延寿、京房三家。 焦延寿为京房师,在正史中无传,相关记载见于汉书儒林传及京房传。京房传曰: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卒于小黄。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 儒
5、林传曰: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房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自有传。 从上文可知,虽然焦延寿受业于孟喜,但其说及京氏学都同当时易学正统有所不同,故不被孟氏传人承认。刘向认为他“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隐士之说”即是焦、京二人的阴阳灾变说或卦气说,与正宗孟氏易学相异。然其中值得商榷之处甚多: 阴阳灾变说非焦氏独创,而为“齐易”共有。卜筮本为田何家法之一,孟喜是不排斥阴阳灾
6、变的,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周易孟氏章句:“其说精微奥衍,于阴阳消息独见发挥,虽断简残编,而田何一线之传,籍此不坠矣。”又汉书儒林传:“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此事虽不为同门梁丘贺承认,但从侧面反映了孟喜学说是以阴阳灾变为宗的,而且阴阳灾变可谓田氏易学的一大特征。 卦气说也非焦氏独创,孟喜学说中卦气说也是一主要内容 。孟喜卦气说的特点是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的变化,具体作法是六十卦配以七十二候,每月配以五卦,每卦主六日七分;坎、震、离、兑四卦为“四正卦”,各主管二十四节气中的六个节气,每卦六爻,每爻又主管一个节气,四正卦的初爻分别为冬至、
7、夏至、春分、秋分。唐释一行卦议评论曰:“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汉书颜注焦氏“以风雨寒温为候”引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王之气。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也。”可见焦氏明显是继承孟喜的卦气说并加以运用。 刘向本人也是长于使用阴阳灾变说的,如汉书五行志: 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刘歆以为上阳施不下通,下阴施不上达,故雨,而木为之冰,雰气寒,木不曲直也。刘向以为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之象也。此人将有害,则
8、阴气胁木,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 关于此类记载,郊祀志和五行志中不胜枚举。汉代是非常讲究学派流别和师承渊源的,如果刘向认为焦、京的阴阳灾变说是易学中的异说,那么他本人又怎会去习此异说? 以下将孟、焦、京 三人的学说作一简单比较。见表1。 孟喜 焦延寿 京房 阴阳灾变说 以阴阳解说周易 以阴阳灾异对应人事 阴阳二气变易和转化,天人感应、天人相副 卦气说 四正卦配四时和二十四节气,十二辟卦配十二月,六十卦配一年的日数和七十二候 六十四卦共变四千零九十六林,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 四正卦纳入一年的日数,四正卦增加巽艮二卦主管二十四节气 八宫卦说 / / 重排六十四卦的顺序 世应说 / /
9、 每卦六爻各有贵贱等级之位 飞伏说 / / 卦象和爻象有飞和伏 纳甲说 / 八宫卦各配以十干,各爻分别配以十二支 五行说 / / 以五行解说卦爻象、辞的吉凶,包括五星配卦说、五行爻位说、五行生克说 表1 孟、焦、京学说比较表 可以看出:焦延寿继承了孟喜易学,对之进行了创新和发挥,并影响了京房的阴阳说和卦气说的发展。在占筮体例上,易林采用卦变说,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共变四千零九十六林,每林系一林辞。在思维意识上,易林的思维逻辑化程度更高了,它以八卦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发展传统的象数成为意象。它在研究汉代易学的传承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过渡作用,不应将其简单地视为术数之末流、易学之另类,刘向的认
10、识有偏颇之处。我们对史传资料一定要采取审慎的态度,这样才能对易林做出正确的历史评判。 其实,汉易在传承过程中也并非一成不变,后学往往吸收了其它学说的观点,如此易学才能在继承与创新中壮大。如汉书儒林传记载丁宽受业于其师田何,同时又从其同窗周王孙处“得古义”。此说遭到后人的质疑,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提出:“丁宽读易精敏,学成东归,何至曰易以东矣,是宽已尽何之道,为传道弟子,余子莫及。周王孙古义,其传自何邪?则宽当知之;其非传自何邪?则正如赵宾之小数,隐士之异说;宽为何高弟,岂有为所惑而从而受之之理!”可见丁宽所受的古义,并非出于周王孙,而应是田何易以外的学说。若焦延寿易林吸收了“隐士之说”即是易学异说
11、,那么,丁宽从他处习易学“古义”,岂非也是“异说”了?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易林非但不是“离经叛道”的易学另类,反而是齐易学苑的一枝奇葩,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它不仅集卦变之大成,且打破了周易体例,为每卦重新系辞,基本上全用四言韵语。这种新的方式开创了扬雄太玄、司马光潜虚一派,成为知识分子通过著述筮书表达其哲学思想的蓝本。 2 周易经学的文学化 虽然史传对易林的评价有偏颇,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即易林虽以“易”为名,但其结构形式和文辞内容都与周易经学有很大差别,因此才被视为易学之奇书。 易林自问世以来就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周易经学视之为另类,而文学也将之排诸于外。直到明代才突破了
12、仅仅视其为占卜书的传统观念,而越来越注重去发掘其所蕴涵的文学价值,如杨慎升庵集、钟惺古诗归皆从文学的角度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见识和目光更加敏锐,他在易林琼枝之后所作的三则杂记之一六经与文学中,把六经在汉代向文学转换、发展作了一个目录式的展示 : 诗赋 乐乐府 书、春秋史记 易易林 然而仅列有提纲,而未深入展开讨论。陈良运先生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周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无形的、作用于创作心理动机的,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层次影响”,而易林就是体现这种深层次影响的典型范例和直接证据 。 闻、陈二人的评价非常中肯,他们在一般学者从文体或文辞角度强调易林的文学史意义之外,
13、突出了易林在体现和展示经学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凸现了其在传统经学向文学领域渗透、深入并影响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和文献价值。 简言之,易林所展现的周易经学向文学的转换,可以概括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在形式上主要是吸收周易卦、爻辞短小精炼的特点,改革诗经及汉初的长诗体,发展成为言简意赅的四言短诗体。关于这一方面,笔者另著有文讨论。这里主要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探讨易林与周易的特殊关系: 直接征引或化用周易文意、思想,但偏重抒发情感,淡化经学色彩,突出文学性。 易林与周易相关的有145首诗凡76处。其中直接引用周易原文的共36句,如“田获三狐”出现了6次,语出易解九二:“田获三狐,得黄
14、矢,贞吉。”又如“夫妻反目”出现了5次,语出易小畜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更多的则是化用文意或改造加工语句,如: 刲羊不当,血少无羹。女执空筐,不得采桑。(随之艮)刲羊不当,女执空筐。兔跛鹿踦,缘山坠堕,谗佞乱作。(归妹之睽)刲羊不当,女执空筐。兔跛鹿踦,缘山坠堕。(丰之大壮)隐喻诗,化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失舆剥庐”(乾之震、复之屯、颐之益、中孚之睽)化用易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反用“君子得舆,小人剥庐”的文意,再缩略成短语。 易林对周易并非简单的征引或化用,而是注重抒情性的发挥,借之表现各种情感状态和审美情趣。如: 日中为市,交易资宝
15、。各利所有,心悦以喜。(豫之损)日中为市,各抱所有。交易赀贿,函珠怀宝,心悦欢喜。(震之无妄)日中为市,各持所有。交易资贿,函珠怀宝,心悦欢喜。(丰之贲)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鸟鸣庭中,以戒灾凶。重门击柝,备忧暴客。(大过之涣)鸦噪庭中,以戒灾凶。重门击柝,备忧暴客。(旅之困)易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从周易“立象尽意”到易林“以象表意”的文学转换。 尚秉和先生易林研究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象数,他认为“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 ,“有吾人不知其象者矣,断无象外之辞” 。这凸现了易林与文学相通的独特的艺术特征象。 陈良运先生认为从上
16、古到中古,作为中国古代重要思维方式的“立象”,经历了三次飞跃 。周易代表了从具象到抽象符号,又扩大符号代指具象功能的“别卦”思维;而易林则是将代指符号还原为各种具象,用以描述生活场景的“变卦”、“卦变”思维。 易系辞上最早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较之于周易,易林更“工于拟象”,且象和意的关系也大大地扩展了,象不再囿于尽意,而更多的用于表意,表现形形色色的生活画面,这直接影响了魏晋及以后文学意象思维走向成熟。易林中的象大致具有寓言化、哲理化、拟人化的描写特征。 寓言化。占卜辞最突出的特征即是采用含蓄的语言或间接用
17、意象隐喻,这是出于圆通灵活地解释占验结果的需要。周易就采用了不少寓言式的物象,如中孚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易林继承了这一特点,而且所采用的寓言式的动植物意象数量更多,相对的独立性更强。其功能主要有三:一为明理,通过简短的叙事,寓言于物而阐明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如: 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牛牡猳,独无室家。(师之屯)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牛牡猳,鳏无室家。(革之蒙)殊类异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履之巽)蹇驴不才,骏骥失时。筋力劳尽,罢于沙丘。(剥之师)无才、有才而不逢时都同样不能达到目标,即千里马不遇伯乐之叹
18、。 二为讽刺,以戏谑之语进行巧妙地讽喻,如: 猕猴冠带,盗载非位。众犬共吠,麏走蹶足。(剥之随)猕猴冠带,盗载非位。众犬嘈吠,狂走蹶足。(大壮之屯)非法窃取高位,必无好下场。 三蛆逐蝇,陷堕釜中。灌沸渰殪,与母长诀。(大畜之观)讽刺贪利亡身之辈。钱钟书先生评曰:“取琐秽之物以譬惨戚之况,相映成趣矣。” 其三为喻实,通过寓言化地描写动物物象,来暗示、隐喻社会现实生活状态,尤其是中下层人民的困苦艰辛。这类寓言极具现实意义,生活实感强,在周易、先秦诸子的寓言中都极为稀少。如: 桃雀窃脂,巢于小枝。摇动不安,为风所吹。寒心栗栗,常忧殆危。(谦之遯、噬嗑之涣)喻下层人民生活动荡不安。 鹿在泽陂,豺伤其麑
19、,淬血独哀。(益之旅)喻百姓生离死别。 一般而言,周易诸类占筮书所采用的寓言化物象,其含义的解释往往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易林中则不然,其物象的含义极少模糊指向,情感表意都非常明确,言外之意是褒是贬,抒发情感是喜是忧,都有鲜明的体现。这一特殊性就增强了易林的诗歌意味和文学性质。 哲理化。周易中已有直接表述哲理的文辞,如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易林发展周易的卦爻辞为诗体的占验辞,将其所表述的人生宇宙的种种哲理加以诗化,如: 炎绝续光,火灭复明。简易理得,以成乾功。(屯之咸)易系辞上:“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履危不止,与鬼相视。惊恐失气,如骑虎尾。(临之困)履蛇
20、蹑虺,与鬼相视。惊恐失气,如骑虎尾。(坎之观)易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不仅如此,由于焦氏生活在中下层,对官场政治和民间苦难都有深刻的体会,其宇宙观和人生体验更敏锐独特,易林的文学意象所表现的哲理范畴也更广泛深远。有涉及日常生活的,如:“鸟飞无翼,兔走折足。不常其德,自为羞辱。”(贲之比)有关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如:“两矛相刺,勇力钧敌。交绥结和,不破不缺。”(需之同人)有关于人生体验感悟的,如:“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谦之无妄)有涉及政治寓意的,如:“作室山根,人以为安。一昔崩顚,破我壶飱。”(贲之明夷)有对时空的认识,如:“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21、。荣宠赫赫,不可得保。顚陨坠堕,更为士伍。”(巽之震) 拟人化。喜怒哀乐是人的心理活动,祸福吉凶、贫富利禄等都是抽象的事物状态。易林却通过拟人化的描写方式,将这些无形的情感和抽象物转化为动态的行为主体,与人发生联系。如: 东行避兵,南去不祥。西逐凶恶,北迎福王,与喜相逢。(无妄之谦) 喜怒不时,雪霜为灾。稼穑无功,后稷饥忧。(观之大畜) 视夜无明,不利远乡。闭门塞牖,福为我母。(大畜之涣) 即如闻一多先生所言,易林的创作对象“不只人且及万物”,“以生物比人”,通过“人格化全宇宙皆有知识有感情了”。将无形的抽象物象通过拟人化描写,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这在周易乃至后世诗歌中都极为少见,是易林独特的文学特征。 综上所述,易林在汉代孟、京易学的传承中承上启下,是周易经学在汉代向文学转换、发展的范例,在汉代易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的文献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4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