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丧葬习俗.docx
《滦南丧葬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滦南丧葬习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滦南丧葬习俗滦南丧葬习俗 这是东南部的习俗。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临终,停尸,叫道,火化,、送行出殡,这些习俗,早上去世的当天火化出殡,下午去世的第二天出殡 以下是详细介绍 临终 滦乐一代办丧事,要看房子的栿头,栿头朝北的要在房子北门口吹喇叭发送 本地讲究逝者咽气之后装裹穿衣服,老人快要临终的时候会去村里喇叭上广播泛某个字的一大家族的赶紧去,帮着收拾东西,借东西。 人一咽气马上在褥子底下垫上秫秸穿衣服,叫做不背着炕走,再顺炕沿放两根秫秸,铺上寿衣店买来的褥子准备穿好衣服横过来;寿衣里装上纸钱,逝者两手攥着果子。穿好之后横过来放到之前铺好的褥子上,盖上蒙脸布,准备停尸叫道。 整个过程一直到停尸孝子们是
2、不能哭的,只有叫道之后才可以哭嚎 停尸 1.把春凳放在堂屋东北角,把逝者抬到春凳上,逝者头冲着房子栿头的方向 2.停尸的时候都用春凳,没有春凳用长凳子和门板子搭一个和春凳一样大小的床,但是门板上得用高粱杆串一个拍子放门板上。 3、逝者头上盖上一块白布用檀香烫七个孔的蒙脸布。最后用寿单盖好,寿单不盖鞋和头。最后找一个生铁片压在逝者胸前。 4、在逝者头前放两个小方凳方凳上放三个碗。方凳前面放一个瓦盆烧纸,瓦盆底下正中心钻一个孔。最后在灶门点上蜡烛或者油灯。 停人的时候逝者的头必须冲着房子的栿头方向,栿头朝北的要头朝北停人,在北门口发送 注:停尸以柎头为准,柎头朝北,头朝北停,开堂屋北门,在北门发丧
3、,柎头朝南,头朝南停,开南门,在南门发丧。 栿头就是房子南北承重梁的大头,大头在北边,房子北门是正门,大头在南边,南边是正门 叫道 从人咽气到停尸孝子是不能哭的,只有承丧人叫道之后,才可以哭才可以烧纸 叫道:村里懂得扯孝的妇女扯22尺白布缠到不带勾的扁担上或者扁棍。长子脚踩堂屋下门槛顺,一手倒扳上门槛扶着扁担,扁担令一头冲着逝者头,一手拿着铁勺子敲上门槛,一边敲铁勺子一边向外边喊,三条道走中间的,喊三遍。之后孝子们才能大声哭号,烧纸。 叫道之后还要在房顶架两个大喇叭播放哀乐或者葬礼进行曲通报丧,通知村里的人有人升天了。 搭灵棚喇叭棚 在院子搭灵棚留着摆放骨灰盒,在门口搭喇叭棚请鼓乐队吹喇叭。
4、灵棚:对着堂屋和大门口正门,南北通透 注:老房子栿头朝北的北边没院子在北边街上搭灵棚喇叭鹏,没地方骨灰盒放堂屋不搭灵棚. 戴孝 戴孝分4种:儿子儿媳的孝是一样的,闺女的孝是一样的,姑爷女婿类的是一样的,其余的亲人是一样的 儿子儿媳的孝:头戴孝冒,头系着6尺白布包头,包头从后边向前绕,把扣子系在脑门上,两边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如下图1 闺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头也是六尺,直接系在头上活扣系在右边,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姑爷女婿的孝:身上不穿孝,把包头系在腰上,孝冒掖在里面。 其余亲人的孝:男的头戴孝冒,白布包头六尺活扣系在左边,身上一样
5、,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头,和闺女一样,但是裤腿不系白布。 买车马库童九连灯 生前数,象征死者灵魂和寿数 引魂幡,上写西方大路引魂幡和公故.之引魂幡 莲花椅,出灵时放生前数的。 金童玉女放骨灰盒两边,上写金童前引路,玉女送归山或者玉女伴西行 纸车马上写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或者车马行万里,一路保平安 金库 银库上写封条,驾鹤西游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封条交叉贴在上面 九连灯两个插在门口喇叭棚两边,莲灯九展赴极乐 死者为女性的话还的弄一个喝脏水的猪 开眼光 东南部习俗开眼光要用秤和镜子还有温酒壶 开眼光:旧时是把温酒壶拴上稻草挂在门上,把一杆秤,一面镜子挂在门上 现在是把酒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滦南 丧葬 习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