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形色协奏曲》教案.docx
《湘教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形色协奏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形色协奏曲》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湘教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形色协奏曲教案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1课时 形色协奏曲 备课人 :吴允丽 课 题 1、形色协奏曲 课 型 欣赏评述 授课班级 六年级110班 课 时 内 容 设 计 学 习 目 标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课时 本课 重点 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难点 作品。 分析 教 具 名家作品图片,多媒体等。 准 备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2、 设 计 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媒 体 运 用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课件播放音乐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渔舟唱晚 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形式初探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不似之间”寻找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课件出示蒙德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提炼元素 1、感受发掘:看看这张摄影的山
3、川,能提取课件出示山川和山川的照什么美术语言? 片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 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课件出示三幅风景图片 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迚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不实景哪些地方 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 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 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形式探讨 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
4、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主观表达 1、 感受色彩: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 赏析画作:冠中先生窗外无月,色的处理如何?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间穿揑了大块的白和黑,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色。 课件出示吴冠中江南水乡和相似的风景照片。 欣赏提升 学生作业 1、老师示范:梯田为例,用曲线画田埂,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不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不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
5、形色协奏曲”的。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课件出示同一幅画面不同颜色的两幅作品 课件出示吴冠中中国画窗外无月。 课件出示梯田风景图片 课件依次出示画家作品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和多张风景图片 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的。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实物投影仪展示和学生习作展墙
6、 出示吴冠中的三幅作品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板 书 设 计 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形色协奏曲 1、 蒙德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 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 作品山川 3、 吴冠中江南水乡窗外无月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2课时 形色协奏曲 备课人 :吴允丽 课 题 1、形色协奏曲 授课班级 课 型 欣赏评述 课 时 六年级110班 2课时 内 容 设 计 学 习 目 标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
7、作品。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本课 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重点 作品。 难点 分析 教 具 名家作品图片,多媒体等。 准 备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观念引入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1、 欣赏抽象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抽象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抽象绘画,今天我们来看看更加纯粹的抽象画。 2、 提问: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感受?单从绘画形象上看不出它像什么,但这些画使用了什么样的线条、形状和颜色? 3、 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媒 体 运 用 课件出示几幅抽象画作品
8、 速览概况 1、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抽象画是怎样产生的? 2、 通过刚才的课件介绍,同学们是不是对抽象画有了一定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三幅抽象画,向大师学画抽象画。 课件出示介绍抽象画由来的短片 欣赏感受 典型启发 1、 看到康定斯基的这幅作品,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又没有从画中找到一种音乐的节奏? 分析: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对具体事物形体特征的描绘不再是重点,他希望完全借助色彩、线条和形状,不以具象造型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他赋予色彩、线条、形状等音乐般的节奏。 2、 为什么这幅画取名叫江南早春?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江南早春? 分析:这幅画所用的色彩跟江南的房屋和春天的柳树一致;这幅画中的形状大多
9、使用了较规则的方形或多边形,与方形的房屋、门窗、石板相吻合。虽然这是一幅抽象画,但是画中的颜色和形状折射了江南早春的特征。 3、 这幅画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画面上方是大面积的色块,而画面中间是小面积的色块,这样表现会形成什么感受? 分析:画家用流畅的运笔推着色块和线条游动,线条和色彩所形成的韵律和动感在画布上跳跃,宛如钢琴家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绘画演示 课件出示:小小的喜悦 课件出示:江南早春 课件出示:灿烂 1、 老师示范:为了达到自然渗透的绘画效果,在实物展示台先将画纸刷一层清水,趁湿在纸上随意勾、上演示 点、涂、染,一幅抽象画随之产生。 2、 学生参与创作:线
10、条、形状、色彩。线条要流畅,色块要分明,适可而止,不宜混色过多或重叠过多,这样会影响画面效果。 学生创作 1、 欣赏与设想:出示几幅学生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绘画?你准备创作一幅什么样的抽象画,将用到哪些线条、形状和颜色? 2、 学生活动:尝试用刷子在纸上涂上一层清水,然后用笔随意描画点染,使色彩自然渗透混合,形成一幅抽象画。 1、 你最喜欢哪一幅抽象画,说说为什么。你是怎样绘制出这幅抽象画的?能不能给你的画取一个名字?谈一谈你的创作感想。 2、 拓展:一泓水、一面墙、一堆颜料形与色的交融,宛如一幅幅抽象画,只要我们细心地发掘与感受,抽象就在我们身边,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学生抽象画作
11、品 课件播放轻音乐 展评拓展 用实物展示台或黑板展示学生作业课件出示水面、墙面、调色板、大地河流、彩霞等图片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板 书 设 计 尝试用刷子在纸上涂上一层清水,然后用笔随意描画点染,使色彩自然渗透混合,形成一幅抽象画。 形色协奏曲 1、 欣赏抽象画:小小的喜悦 江南早春 灿烂 2、 理解抽象画 3、 创作抽象画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3课时 俯仰之间 备课人 :吴允丽 课 题 2、俯仰之间 授课班级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六年级110班 1课时 内 容 设 计 学 习 目 标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之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12、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增强学生表现的能力,使之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的眼光,使之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本课 重点 增强学生表现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的眼光,使之体验视觉位置变化难点 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分析 教 具 摄影作品,多媒体等。 准 备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欣赏感受 观察分析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1欣赏俯视角度下的中国地理系列图片,从长沙城出发,到有名的景点景区张家界、长城、故宫、喜马拉雅山等,学生体会俯视视角下画面的独特魅力,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13、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2对比欣赏书上三幅图,问:谈谈它们的区别,说一说你的感受。 3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 4师:摄影作品残局拍摄的是我们眼睛正下方的物体,是俯视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在这种俯视图中,房间的结构和陈设一览无余,连各种小细节都十分清晰。 5欣赏俯视视角下部分家居房间的图片。 媒 体 运 用 课件38出示中国地理系列图片。 课件9 11出示第9页书上三幅图。 课件1214出示部分家居房间的图片。 自主探究 尝试制作 创作表现 教师辅导 1、 学生自学书上图例,分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自学的心得,谈自己的体会和困惑。3师生共同完成卧室俯视图。 (1)画出矩形,用虚线作对角
14、线,对角线相交的点即为房间的中心点。 (2)在矩形的方框里画出两个矩形,以确定墙壁的厚度和高度(3)画出桌子、床、书柜、茶几的位置,并在墙上确定它们的高度。 (4)从中心点向家具的各角拉辅助线,确定家具的轮廓。 (5)擦掉所有辅助线,调整,涂色完成。 1欣赏其他学生优秀作品 2学生创作,作业要求:运用你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自己房间的俯视图,要求准确、精美。 3教室播放轻音乐,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课件15出示书上图例 课件16出示其他学生优秀作品 课件17出示学生作业要求 课件18播放轻音乐,循环播放学生作品 张贴展示 评述交流 拓展延伸 全课小结 1张贴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2自
15、评、互评、师评作业,以表扬肯定为主。 1师: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课件1922出察同一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在我们生示玩具、用品、活中运用比辕广泛,我们一起来看看。 汽车三视图 2全课总结,宣布下课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板 书 设 计 运用你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自己房间的俯视图,要求准确、精美。 俯仰之间 卧室俯视图 (1)画出矩形,用虚线作对角线,对角线相交的点即为房间的中心点。 (2)在矩形的方框里画出两个矩形,以确定墙壁的厚度和高度。 (3)画出桌子、床、书柜、茶几的位置,并在墙上确定它们的高度。 (4)从中心点向家具的各角拉辅助线,确定家具的轮廓。 (5)擦掉所有辅助线
16、,调整,涂色完成。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4课时 遥远的地平线 备课人 :吴允丽 课 题 3、遥远的地平线 授课班级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六年级110班 1课时 内 容 设 计 学 习 目 标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使学生学会推理性的观察方法,能忠实地表现自己的所见 所想。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在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条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 本课 重点 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难点 深感,在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
17、条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 分析 教 具 透视学图,多媒体等。 准 备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复习旧知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1学习的基本透视概念:地平线、消失点。 2提供新的透视知识作为本课预备学习内容。 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想连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延伸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媒 体 运 用 CAI课件出示透视学图及相关概念 直观感受 作品分析 1. 出示三幅本班教室内一张课桌的平行透视图,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辨析,实地 教师手绘三
18、幅估测分别是站在哪个角度描画的。 图为平视,课桌只能看见两个面。 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 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 1 师生共同寻找这三幅平行透视图的视平线。教师先在图中标出视平线、心点,再请学生在图和图中分别标出视平线和心点。 思考:视平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关系;怎样确定室内景物的视平线。 2 运用透视概念,分析平行透视图中的视平线、视点、视线、心点。 3 教师将课臬扭转一点,让学生站在原地观察,思考透视图该怎样画。 4 教师示范画这张课桌的成角透视图,分别标出视平线和左、右消失点。 分析教材中画家作品图例,比较床铺和远处餐桌的透视变化: 1分别标出两者的视平线、消失点。 2两者相
19、同之处: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3两者不同之处:床铺的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远处餐桌的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教师手绘三幅课桌的平行透视图 白纸准备画课桌的成角透视图 CAI课件出示教材中画家作品图例 纠错训练 出示三幅错误的透视图,学生辨识并改错: CAI课件出示三1冰箱基底线没有产生透视变化,侧面底座线幅错误的透视没有画出透视效果。 图 2书本透视线没有集聚到消失点。 3凳子是较复杂的立体形,物体同向的成角边不集中,形成多个消失点问题。 1知识小结:强调透视规律,思考视点与消失点的关系。 2画平行透视图步骤小结: 画出视平线、心点、视点、距点。 画出物体的平行面。 平行面的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
20、线。 一个顶角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深度。 CAI课件出示。 作业要求 平行透况图步骤 知识巩固 连线成立体图形。 3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适时考虑成角透视图步骤小结 作业要求:选挥室内1-2个物体,找准它们的课件出示作业自主表现 视平线和消失点,画出简单的透视图。(建议画要求 课桌椅、文具盒、书本、粉笔盒、粉笔刷、书包、立式空调、冰箱) 1 作业讲评。 课件出示最后评价交流 2 欣赏作品最后的晚餐,教师总结:根据的晚餐 科学的法则,理性地研究透视的变化规律,我们就能在平面的画纸上准确地表现出富有立体感、空间感的艺术作品。 作 业 选挥室内1-2个物体,找准它们的视平线和消失点,画出简
21、单的与 透视图。 课 堂 评 价 板 书 设 计 视平线: 视点: 视线: 心点: 消失点: 遥远的地平线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5课时 壶趣 备课人 :吴允丽 课 题 4、壶趣 课 型 综合探索 授课班级 六年级110班 课 时 内 容 设 计 学 习 目 标 本课 重点 难点 分析 情 感 与 态度目标 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方 法 与 过程目标 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知 识 与 能力目标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使其尝试运用中国画中字与图结合的构图方式画壶。 2课时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的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色协奏曲 六年级 下册 美术 协奏曲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