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
《湘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湘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第1课哆来咪(活动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 教学准备 玻璃杯7个,颜料等 教学程序 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分
2、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 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装饰美化 第1课哆来咪(活动二) 教
3、学程序 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
4、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 第1课哆来咪(活动三) 教学程序 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
5、变的细线串联起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 (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练习 1学生练习,
6、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第2课彩云衣(活动一) 教学目标 1、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2、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 3、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4、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教学重点难点 能设计出有漂亮纹样的衣服并且用彩纸制作出来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程序 趣味导入 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
7、彩,自由涂满白纸。 趣味伸入 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 渗透知识 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 学生作业、 小组讨论 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
8、训练。 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 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 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 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互评。 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 学生作业,欣赏服装 1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 2欣赏服装,了解服装随着社会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 (1)引导学生欣赏款式各异的服装。 (2)引导学生欣赏面料不同的各类服装。引导学生去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第2课彩云衣(活动二) 教学程序 看一看: (导入) 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都是有
9、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 想一想: (分析) 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试一试: (探索) 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 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 4小结。 说一说: (设想) 1欣赏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 圆一圆: (创造) 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 2小结,学生自
10、主设计。 换一换: (合作) 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 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 议一议: (评价) 1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 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 3总结下课。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2、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和一个小挂袋。 3、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 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针线,剪刀,课件 教学程序 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
11、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玩一玩,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
12、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2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3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评一评,说一说 1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2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以及更多制作方法。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3、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生运用布艺小品表演童话剧。 第3课布艺温馨(活动二)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
13、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教学程序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探索 1 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 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 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基本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
14、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尝试 1.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2.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3.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第4课搭架子(活动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
15、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棍、筷子、绳、502胶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欣赏架子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 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 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 分析方法 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小结: 图1,主体由细竹
16、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 (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 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3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材料,适合用什么方法搭建起来呢? 教师示范 (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自主制作 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 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
17、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第4课搭架子(活动二) 教学程序 欣赏分析 1欣赏教师制作的果篮实物,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 (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用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可以拆分果篮,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分组制作比赛 1引导思维:给你一些筷子,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 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一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
18、粘贴在篮身下。 教师进行示范: (1)502胶黏性很强,如果不小心粘到手上或者不应该粘到的地方,就会带来麻烦。 (2)切割筷子要用到小刀,一定要小心使用,先用刀刃切割筷 子四边,将四边切出缺口,再用手把筷子折断就可以了。 2比赛 分组(四人一组),比赛搭建三角形果篮,看哪组分工合作得愉快,完成得最快最好。 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1在3分钟之内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果篮。 2制作得精致平稳的小组获胜。 3课件出示快节奏的音乐,营造比赛气氛。 反馈评价 1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和粗糙的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美观。 2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 深入欣赏、了解
19、做法 1欣赏其他形状、其他材料的果篮,分析制作的方法。 2巩固制作步骤。 评价交流 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 2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组制作的作品。介绍的时候要突出制作的特色。教师带领学生评一评各组制作的果篮。 第5课周末日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以及绘画中人物动态的表现要点,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美术语言纪录和表现周末的生活。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以及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绘画中人物动态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及人物动态的组合。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布置学生带上自己在周末活动里的一些照片。 教学程序 谈话导入呈现学习任务 1同学们,在
20、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 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 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好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周末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充电站,合理安排、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分析讨论解决人物的动态表现问题 游戏: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止状态的简笔画人物。 2问题:怎样画才能使静止的人物动起来? 尝试练习: 改变黑板上静止人物的头、躯干、四肢的动作,看谁在一分钟内画出的人物动态最多。 思考1:人体的结构 思考2:人体的动态变化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的? 师生评价、讨论、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 年级 上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