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重点(1).docx
《温病学重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重点(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病学重点题型:名词解释 填空题 问答题 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
2、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
3、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法。 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刘河间,立新论:
4、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剂。 王安道 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 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2)温病发展具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温病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规律性主要表现在:1.病机演变的规律性:温邪病因的作用下,疾病在机体内有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演变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体卫气营血与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 2.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前期以机体功能失常为主,后期以实质损害为主,主要是阴津的耗损及重要脏器的损害。 3.从温病的发展趋向: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
5、。 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2、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3、易内陷生变 4、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3)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致病有哪些特点?P12-P14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2)易化燥伤阴;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以脾胃为病变中心;2)易困清阳,阻滞气机;3)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2)易致津液干燥;3)易从火化。 4)温病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各有几个证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病学 重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