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8.2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 一、浮游植物 淡水浮游植物主要由藻类、细菌和藻状菌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组成。本节只介绍与淡水渔业有关的浮游植物,其类群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等七类。 1. 概论 (1) 体型。浮游植物一般都是小型,肉眼难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其细微结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有的则是丝状体,丝状体种类大多不分枝。浮游植物的细胞主要有球形、椭圆形、卵形、圆柱形、纺锤形、纤维形等各种形状;另外,有些种类的细胞扁平、阔展成四方形、三角形、圆盘形、板片形等,这样的形状具有较大的相对面积,更容易悬浮于水中。 (2) 细
2、胞结构。在细胞结构方面,浮游植物通常都有细胞壁,但裸藻类无细胞壁,仅有一层由原生质特化的表膜。细胞内部,除蓝藻类以外,都具有真核。在细胞质中,因种类不同而含有不同的色素。主要色素有叶绿素、黄色素、胡萝卜素和藻色素。各种浮游植物的色素由多种色素配合而成,由于色素的种类以及配合比例的不同,使得各种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体色。除蓝藻类以外,浮游植物的色素均集结成色素体。 (3) 运动。有些浮游植物具有鞭毛,可以自由游泳;有些则不具鞭毛,不能游动,只能随水漂浮。具有鞭毛的浮游植物,其鞭毛的数目、长短及着生部位,因种类而不同。 (4) 繁殖。浮游植物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有三种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
3、有性繁殖。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比较普遍,有性繁殖仅绿藻类具有。 2. 蓝藻门 蓝藻门约有 150 属 1500 种。植物体通常呈蓝色或蓝绿色,有单细胞体、群体和丝状体等不同体型。构成植物体的细胞均为原核细胞。 (1) 分布。本门植物分布广泛,但大多数都生活于淡水中,成为淡水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淡水中的浮游蓝藻,在温暖季节里常大量繁殖、集聚水面形成“水华”。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孢藻、项圈藻、螺旋藻、节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片藻、席藻等 10 多个属。 (2) 经济意义。以往人们认为蓝藻不能为鱼类消化利用,不适宜作为鱼类饲料。但在我国南方蓝藻常年大量出现的鱼池中,鱼类生
4、长良好。据陕西水产研究所试验结果,用螺旋项圈藻饲养白鲢、有极为良好的效果。而且用同位素标定测定消化情况,表明能够被白鲢消化、吸收。又据国外材料介绍,草鱼和鲤鱼也可以消化吸收蓝藻;爪哇罗非鱼可以完全消化拟项圈藻;香鱼可以消化颤藻、林氏藻胶鞘藻和螺旋藻等蓝藻类。因此,过去那种认为蓝藻不能为鱼类消化利用的概念应该予以纠正。 然而大多数蓝藻,特别是那些小型的单细胞藻类,对鱼类的消化情况较差。微胞藻和项圈藻生长过盛时,在夜间消耗大量水中氧气,使水中含氧量下降,同时它们死亡分解后,能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致病或死亡。所以对浮游蓝藻在淡水鱼类养殖上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3. 裸藻门 本门约有 40 属
5、、 800 多种,除胶柄藻属外,都是无细胞壁、有鞭毛、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藻类。常见属种有裸藻属、扁裸藻属和囊裸藻属等。 (1) 分布。裸藻门植物主要分布在淡水中,特别在有机质丰富的小水坑和小水洼内最为常见,营浮游生活。本门植物喜强光和较高的水温,在温暖季节常大量繁殖使水呈绿色,并浮在水面上形成暗灰色或黄绿色的水华。 (2) 经济意义。过去人们认为裸藻是鱼类不能消化的种类,但据不少渔民经验,认为池中裸藻出现,表明水质轻肥,对鱼类生长有利。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工作也表明,裸藻是白鲢容易消化的食物,其中如血红裸藻还是一种优质饵料。当然,也有一些种类不易为鱼类消化,如绿裸藻 4. 绿藻门 本门是藻类植物
6、中最大的一门,约有 350 属、 5000 8000 种。植物体通常呈草绿色。形态多种多样,有单细胞体、群体、丝状体和叶状体等不同体型。 (1) 分布。绿藻门植物绝大多数的种类分布于淡水中,江河、湖泊、溪流、池塘、沟渠、甚至积水坑中都有分布。许多单细胞体、群体和丝状体种类,漂浮在水中,营浮游生活,是淡水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淡水中常见的有团藻目、四孢藻目、绿球藻目和接合藻目等,其中绝大多数种类营浮游生活。 (2) 经济意义。绿藻种类繁多,常大量繁殖形成水中优势种,是水生动物和养殖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小型绿球藻类是浮游动物的良好食物,丝状体种类常为鲤鱼、鲫鱼所直接摄食。但水中如果绿藻繁殖过多
7、,能引起水中气体含量不稳,不利于鱼类生活。在鱼苗池中,当日光增强、绿藻类过分繁殖时,使水中氧气饱和,鱼苗易生气泡病。另外,水网藻大量繁殖时,能妨碍鱼苗正常活动,甚至使游入其中的鱼苗囚死。 5. 金藻门 本门约有 70 属、 250 种,植物体多为单细胞体和群体,具鞭毛,营浮游生活。淡水中常见的浮游属种有金藻属、鱼鳞藻属、钟罩藻属、赭球藻属及合尾藻属等。本门植物的植物体常呈金黄褐色。 (1) 分布。金藻类主要分布于淡水中,营浮游生活。淡水种类大都喜欢生活于软水及透明度较大的清水中,多出现于水温较低的春秋季节,夏季的数量明显减少。在水中,金藻类大多分布在中下层,就湖泊而言,多出现湖泊的中央区域,近
8、岸区域的数量不多。采集金藻,要在早春、晚秋低温季节,到山溪、水库和湖泊等清洁水域,常可采集到大量金藻。但本门中能运动的种类大多没有细胞壁,采来的标本不易保存,通常须用活体标本进行种类鉴定。 (2) 经济意义。金藻类多数种类原生质体裸露,并含有白糖素、油滴等丰富的营养物质,成为鱼类容易消化的饵料。尤其在早春、晚秋低温季节正值其它藻类数量锐减之时,金藻类恰在此时大量繁殖,更显示它在鱼类养殖上的意义。 6. 黄藻门 本门约有 75 属、 370 余种,植物体通常呈黄绿色,大多数种类是不运动单细胞体或群体。 (1) 分布和习性。黄藻门植物主要为淡水产,喜欢生活于半流动、较清洁的软水中。淡水中常见的浮游
9、属种有黄球藻属、葡萄藻属、黄丝藻属、变形藻属和顶刺藻属等。 (2) 经济意义。本门植物大部分种类可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但丝状体属种和有胶被的属种,鱼类食后不易消化。本门种类如果在水中大量繁殖,其它浮游藻类就会大量减少。 本门植物多出现于寒冷季节,常混杂于其它藻类中。 7. 硅藻门 本门约有 155 属、 5400 余种。植物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群体有丝状、带状、星状和放射状等。本门植物的细胞壁含硅质,由上、下两壳套合而成。 (1) 分布。淡水中的硅藻以羽纹目的种类最多,而且常见。其中有不少浮游种类。硅藻门植物通常喜低温,在光线极其充分而温度又较低的春秋两季,常能大量繁殖。就地区分布情况来说,温
10、度低的温带、寒带、高山、高原等地区的种类多,数量大。 (2) 经济意义。硅藻是鱼类和其它水产动物的饵料,是水域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时硅藻大量繁殖,水中营养物质突然减少,会导致硅藻大量死亡,而使水体发生腥臭,不利于鱼类生存。 8. 甲藻门 本门共有 135 属、 1000 余种。植物体大都为能游动的单细胞体,体型略成球形、椭圆形等,体色通常为黄绿色或金黄褐色。 (1) 分布。本门的淡水浮游种类均来自隐藻纲。隐藻纲喜欢生活于含有机质多,硬度大的池塘、小型湖泊和水库中,温暖季节尤其多见。 (2) 经济意义。淡水中的隐藻纲植物,是肥水养鱼池中最常见的优势种类,大部分种类都能被鱼类消化利用,是淡
11、水养鱼的重要天然饵料之一。 二、浮游动物 淡水浮游动物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四类组成。它们在淡水鱼类的饵料生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绝大部分鱼类的幼鱼和花鲢终生都以浮游动物为饵料。 1. 概论 淡水的浮游动物,除了主要营浮游生活外,都能兼营底栖生活,即在成年时期,有时会沉到水底或暂时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它物体上。 浮游动物的食物,主要是细菌、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和其它种类的浮游动物。 在繁殖方面,浮游动物的繁殖力很强,生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淡水中各种浮游动物,都有特殊方法适应外界不良条件,如在干旱或寒冷气候条件下,原生动物能形成孢囊,轮虫能形成休眠卵等。 2. 原生动
12、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由单细胞构成的微小动物,共有 30000 余种,有不少种类生活在淡水中,营浮游生活,常见属种有变形虫、表壳虫、太阳虫、栉毛虫、漫游虫、草履虫、喇叭虫等。 (1) 分布和习性。原生动物由于体形小,孢囊又能抵抗干旱,所以极易为风力和动物传播,又由于生活周期很短,即使在仅仅存在几天的雨后积水坑中也能繁殖后代,所以几乎任何有水的地方都有原生动物的存在,而且大多数种类都是普生性的种类。 原生动物以单细胞藻类、细菌、其它原生动物以及各种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所以在富含藻类和细菌的静水水体中,原生动物的种数和个体数都很丰富,反之,在水质清彻的流水中,则很少能见到它们。 温度对原生动物个体数量的
13、影响十分显著,大多数原生动物最适的温度范围是 16 25 ,但是即使在 10 以下和 28 以上的水中,原生动物种类组成仍然相似。因此,夏季和冬季水体中原生动物的差别主要在个体数量方面。 (2) 经济意义。原生动物中许多种类是淡水鱼类、贝类的天然饵料,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鱼类所利用。另外,由于原生动物以细菌、有机碎屑为食物,因而能促进水体净化。 3. 轮虫动物门 轮虫是一类体型很小的多细胞动物,体长仅 100 500 微米,已知约 1500 种。淡水轮虫在我国分布最普遍的有螺形龟甲轮虫、矩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虫、长三肢轮虫、前节晶囊轮虫、梳状疣毛轮虫、颤动疣毛轮虫、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等
14、 21 种。 (1) 形状。多数轮虫体型纵长,少数为袋形或近圆球形。轮虫身体分为头冠部、躯干部和足部三部分。其头冠部的纤毛不停摆动,有如车轮不停地运转,从而获得了轮虫这一名称。 (2) 分布。轮虫中约有 75% 的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其中有少数种类营浮游生活。绝大多数轮虫是普生性种类。我国常见的 21 种轮虫,在世界其它国家也同样普遍存在。浮游轮虫具有高度的生态耐性,从很浅的池沼到深水湖中都能生存。 (3) 经济意义。轮虫以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原生动物、小型桡足类以及不同种类的轮虫为食,同时它们又是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的饵料。特别当鱼苗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主动寻食时,轮虫是最适口的天然饵料,有些成
15、鱼也吃很多轮虫,而且消化良好。 轮虫能利用鱼类所不能利用的藻类,是淡水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上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水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淡水养鱼的关系十分密切。 4. 枝角类 枝角类通称水蚤,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体长平均为 1 毫米,通常用肉眼可以看到。全世界枝角类有 500 600 种。淡水常见属种有水蚤、薄皮蚤等。 (1) 形态。枝角类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身体被两瓣透明的壳瓣复盖着。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第二触角十分发达,枝角状,为主要游水器官。 (2) 分布和习性。枝角类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中的种类一般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质肥沃的水域,湖泊、池塘中的数量常较水库
16、、江河为多。枝角类大多营浮游生活。 枝角类的取食方式分为猎食性和滤食性两类。猎食性的种类不多,如薄皮蚤和大眼蚤等,主要猎食原生动物、轮虫、小型甲壳动物及大型藻类。滤食性种类占大多数,主要滤食酵母、细菌、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等。 (3) 经济意义。枝角类常见种类并不多,但数量很大,是淡水鱼类的天然饵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在鱼苗放养的中、后期,枝角类是最重要的天然饵料。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枝角类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含有鱼类需要的全部氨基酸。此外,枝角类还含有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脂肪和钙质。人工养殖鲤鱼时,如完全喂以枝角类,代谢强度就可提高 100% 。只用枝角类饲喂鲟鱼、白鲑的幼鱼时,不但生长
17、良好,对高温、缺氧、污染等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也增强。如只用一种其它活饵料,则幼鱼生长不良,易患各种疾病。所以淡水养鱼的鱼产量与枝角类有着十分密切的依从关系。 5. 桡足类 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体长不超过 3 毫米。全世界的桡足类共有 7500 种,淡水常见属种有剑水蚤、真剑水蚤等。 (1) 形态。桡足类身体纵长,分节明显,没有显著的被甲。身体分节,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具有 1 对发达的小触角和 5 对胸肢,腹部无附肢,其末端具 1 对尾叉。 (2) 分布和习性。桡足类一般营浮游生活,大部分种类分布于海洋,少数种类分布于淡水中。淡水中的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桡足类取食方式也分为滤食性和捕食性两类。滤食性种类主要滤食细菌、有机质碎屑、单细胞藻类等。捕食性种类则捕食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水蚯蚓、其它桡足类等。有些种类,如剑水蚤,还捕食鱼卵和出膜不久的仔鱼。 (3) 经济意义。桡足类分布广,数量多,也是淡水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但它们的繁殖速度比轮虫和枝角类慢,并且运动迅速,幼鱼不易捕到。此外有的种类伤害鱼卵和仔鱼,进行人工孵化时,必须注意这一点,以免影响孵化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