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docx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 5.1 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液压设备是由机械、液压、电气等装置组合而成的,故出现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某一种故障现象可能由许多因素影响后造成的,因此分析液压故障必须能看懂液压系统原理图,对原理图中各个元件的作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针对许多因素引起的故障原因需逐一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较好的解决和排除。液压系统中工作液在元件和管路中的流动情况,外界是很难了解
2、到的,所以给分析、诊断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因此要求人们具备较强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在机械、液压、电气诸多复杂的关系中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并及时、准确加以排除。 5.1.1 简易故障诊断法 简易故障诊断法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方法,它是靠维修人员凭个人的经验,利用简单仪表根据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客观的采用问、看、听、摸、闻等方法了解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诊断、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具体做法如下: 1)询问设备操作者,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其中包括: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液压泵有无异常现象;液压油检测清洁度的时间及结果;滤芯清洗和更换情况;发生故障前是否对液压元件进行了调节;是否更换过密封元件;故障前后
3、液压系统出现过哪些不正常现象;过去该系统出现过什么故障,是如何排除的等,需逐一进行了解。 2)看液压系统工作的实际状况,观察系统压力、速度、油液、泄漏、振动等是否存在问题。 3)听液压系统的声音,如:冲击声;泵的噪声及异常声;判断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摸温升、振动、爬行及联接处的松紧程度判定运动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总之,简易诊断法只是一个简易的定性分析,对快速判断和排除故障,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5.1.2 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法 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出现的故障,找出故障产生的部位及原因,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液压系统图分析法是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它要求人
4、们对液压知识具有一定基础并能看懂液压系统图掌握各图形符号所代表元件的名称、功能、对元件的原理、结构及性能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有这样的基础,结合动作循环表对照分析、判断故障就很容易了。所以认真学习液压基础知识掌握液压原理图是故障诊断与排除最有力的助手,也是其它故障分析法的基础。必须认真掌握。 5.1.3 其它分析法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往往不能立即找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根源,为了避免盲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目性,人们必须根据液压系统原理进行逻辑分析或采用因果分析等方法逐一排除,最后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这就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查找出故障。为了便于应用,故障诊断专家设
5、计了逻辑流程图或其它图表对故障进行逻辑判断,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方便。 5.2 系统噪声、振动大的消除方法 表10 系统噪声、振动大的消除方法 故障现象及原因 动,引起管路、联接 油箱共振 2.泵不要装在油箱上,应将电动机和泵单独装在底座上,和油箱分开 3.加大液压泵,降低电动机转数 4.在泵的底座和油箱下面塞进防振材料 5.选择低噪声泵,采用立式电动机将液压泵浸在油液中 2.阀弹簧所引起1.改变弹簧的安装位置 的系统共振 2.改变弹簧的刚度 3.把溢流阀改成外部泄油形式 4.采用遥控的溢流阀 5.完全排出回路中的空气 6.改变管道的长短、粗细、材质、厚度等 7.增加管夹使管道不致振动 8.在管道
6、的某一部位装上节流阀 3.空气进入液压1.很好地排出空气 冲击噪声 5.油箱有共鸣声 1.增厚箱板 2.在侧板、底板上增设筋板 3.改变回油管末端的形状或位置 6.阀换向产生的1.降低电液阀换向的控制压力 2.在控制管路或回油管路上增设节流阀 3.选用带先导卸荷功能的元件 4.采用电气控制方法,使两个以上的阀不能同时换向 7.溢流阀、卸荷1.适当处装上节流阀 缸引起的振动 2.可对液压缸活塞、密封衬阀、液控单向阀、2.改变外泄形式 垫涂上二硫化钼润滑脂即可 平衡阀等工作不3.对回路进行改造 良,引起的管道4.增设管夹 振动和噪声 消除方法 故障现象及原因 烈流动的噪声 许范围内 2.少用弯头多
7、采用曲率小的弯管 3.采用胶管 4.油流紊乱处不采用直角弯头或三通 5.采用消声器、蓄能器等 消除方法 1.泵中噪声、振1.在泵的进、出油口用软管4.管道内油流激1.加粗管道,使流速控制在允 5.3 系统压力不正常的消除方法 表11 系统压力不正常的消除方法 故障现象及原因 压力不足 溢流阀旁通阀损坏 减压阀设定值太低 消除方法 修理或更换 重新设定 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集成通道块设计有误 减压阀损坏 泵、马达或缸损坏、内泄大 油中混有空气 溢流阀磨损、弹簧刚性差 压力不稳定 油液污染、堵塞阀阻尼孔 蓄能器或充气阀失效 泵、马达或缸磨损 减压阀、溢流阀或
8、卸荷阀设定值不对 压力过高 变量机构不工作 减压阀、溢流阀或卸荷阀堵塞或损坏 重新设计 修理或更换 修理或更换 堵漏、加油、排气 修理或更换 清洗、换油 修理或更换 修理或更换 重新设定 修理或更换 清洗或更换 5.4 系统动作不正常的消除方法 表12 系统动作不正常的消除方法 故障现象及原因 电磁阀中电磁铁有故障 限位或顺序装置不工作或调得不对 系统压力正常执行元件无动作 机械故障 没有指令信号 放大器不工作或调得不对 阀不工作 缸或马达损坏 泵输出流量不足或系统泄漏太大 油液粘度太高或太低 阀的控制压力不够或阀内阻尼孔堵执行元件动作太慢 塞 外负载过大 放大器失灵或调得不对 阀芯卡涩 缸或
9、马达磨损严重 压力不正常 油中混有空气 指令信号不稳定 动作不规则 放大器失灵或调得不对 传感器反馈失灵 阀芯卡涩 缸或马达磨损或损坏 消除方法 排除或更换 调整、修复或更换 排除 查找、修复 调整、修复或更换 调整、修复或更换 修复或更换 检查、修复或更换 检查、调整或更换 清洗、调整 检查、调整 调整修复或更换 清洗、过滤或换油 修理或更换 见5.3节消除 加油、排气 查找、修复 调整、修复或更换 修理或更换 清洗、滤油 修理或更换 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 5.5 系统液压冲击大的消除方法 表13 系统液压冲击大的消除方法 现象及原因 换向时产生冲击
10、消除方法 换向时瞬时关闭、开启,1.延长换向时间 造成动能或势能相互转换2.设计带缓冲的阀芯 时产生的液压冲击 液压缸运动时,具有很大液压缸在运动中突然被制的动量和惯性,突然被制动所产生的液压冲击 动,引起较大的压力增值故产生液压冲击 液压缸运动时产生的动量和惯性与缸体发生碰撞,引起的冲击 3.加粗管径、缩短管路 1.液压缸进出油口处分别设置,反应快、灵敏度高的小型安全阀 2.在满足驱动力时尽量减少系统工作压力,或适当提高系统背压 3.液压缸附近安装囊式蓄能器 1.在液压缸两端设缓冲装置 2.液压缸进出油口处分别设置反应快,灵敏度高的小型溢流阀 3.设置行程阀 液压缸到达终点时产生的液压冲击
11、5.6 系统油温过高的消除方法 表14 系统油温过高的消除方法 故障现象及原因 1.设定压力过高 元件工作不良 3.卸荷回路的元件调定值不适当,卸压时间短 重新调定,延长卸压时间 4.阀的漏损大,卸荷时间短 流 6.因粘度低或泵有故障,增大了泵的内泄漏换油、修理、更换液压泵 量,使泵壳温度升高 7.油箱内油量不足 8.油箱结构不合理 9.蓄能器容量不足或有故障 加油,加大油箱 改进结构,使油箱周围温升均匀 换大蓄能器,修理蓄能器 修理漏损大的阀,考虑不采用大规格阀 5.高压小流量、低压大流量时不要由溢流阀溢变更回路,采用卸荷阀、变量泵 适当调整压力 消除方法 2.溢流阀、卸荷阀、压力继电器等卸
12、荷回路的改正各元件工作不正常状况 10.需要安装冷却器,冷却器容量不足,冷却安装冷却器,加大冷却器,修理冷却器的故障,器有故障,进水阀门工作不良,水量不足,油修理阀门,增加水量,修理调温装置 温自动调节装置有故障 11.溢流阀遥控口节流过量,卸荷的剩余压力高 进行适当调整 12.管路的阻力大 13.附近热源影响,辐射热大 采用适当的管径 采用隔热材料反射板或变更布置场所;设置通风、冷却装置等,选用合适的工作油液 6 液压件常见故障及处理 6.1 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 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表15 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 故障现象 输油 原因分析 1) 未接通
13、电源 2) 电气线路及元件故障 电动机发热跳闸 闷泵 孔堵塞或溢流阀阻尼孔堵塞造成超压不溢流 3) 泵出口单向阀装反或阀芯卡死而闷泵 4) 电动机故障 泵轴或电动机轴上无连接键 1) 更换键 1) 折断 2) 漏装 泵内部滑动副卡死 1) 配合间隙太小 1) 拆开检修,按要求选配间隙 2) 更换零件,重新装配,使配合2) 补装键 1) 调节溢流阀压力值 3) 检修单向阀 1) 溢流阀调压过高,超载荷后2) 检修阀闷 2) 溢流阀阀芯卡死阀芯中心油4) 检修或更换电动机 消除方法 检查电气并排除故障 泵不1.泵不转 电动机轴未转动 2) 零件精度差,装配质量差,间隙达到要求 齿轮与轴同轴度偏差太
14、大;柱塞头3) 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 部卡死;叶片垂直度差;转子摆差4) 检查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检查太大,转子槽有伤口或叶片有伤痕油箱油量并加油至油位线 受力后断裂而卡死 3) 油液太脏 4) 油温过高使零件热变形 5) 泵的吸油腔进入脏物而卡死 2.泵反转 电动机转向不对 1) 电气线路接错 2) 泵体上旋向箭头错误 3.泵轴仍泵轴内部折断 可转动 1) 轴质量差 2) 泵内滑动副卡死 4.泵不吸油箱油位过低 油 吸油过滤器堵塞 泵吸油管上阀门未打开 泵或吸油管密封不严 细长并弯头太多 加油至油位线 清洗滤芯或更换 检查打开阀门 检查和紧固接头处,紧固泵盖涂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 1
15、) 检查原因,更换新轴 2) 处理见本表1 1) 纠正电气线路 2) 纠正泵体上旋向箭头 5) 拆开清洗并在吸油口安装吸油过滤器 泵吸油高度超标准且吸油管螺钉,在泵盖结合处和接头连接处吸油过滤器过滤精度太高,降低吸油高度,更换管子,减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或通油面积太小 油的粘度太高 少弯头 选择合的过滤精度,加大滤油叶片泵叶片未伸出,或卡死 器规格 叶片泵变量机构动作不灵,检查油的粘度,更换适宜的油使偏心量为零 液,冬季要检查加热器的效果 柱塞泵变量机构失灵,如加拆开清洗,合理选配间隙,检工精度差,装配不良,配合间隙太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 小,泵内部摩
16、擦阻力太大,伺服活更换或调整变量机构 塞、变量活塞及弹簧芯轴卡死,通拆开检查,修配或更换零件,向变量机构的个别油道有堵塞以合理选配间隙;过滤或更换油液;及油液太脏,油温太高,使零件热检查冷却器效果;检查油箱内的油变形等 位并加至油位线 柱塞泵缸体与配油盘之间不更换弹簧 密封 拆开清洗重新装配 叶片泵配油盘与泵体之间不密封 泵噪1.吸空现吸油过滤器有部分堵塞,吸清洗或更换过滤器 声大 象严重 油阻力大 吸油管距油面较近 低 泵和吸油管口密封不严 油的粘度过高 吸油过滤器通过面积过小 足或有故障 油箱上空气过滤器堵塞 泵轴油封失效 适当加长调整吸油管长度或位置 高度 检查连接处和结合面的密封,并紧
17、固 度 更换通油面积大的滤器 修理或更换辅助泵 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器 更换 2.吸入气油液中溶解一定量的空气,在油箱内增设隔板,将回油经泡 在工作过程中又生成的气泡 回油涡流强烈生成泡沫 管道内或泵壳内存有空气 过隔板消泡后再吸入,油液中加消泡剂 吸油管与回油管要隔开一定距进行空载运转,排除空气 加长吸油管,往油箱中注油使其液面升高 3.液压泵泵内轴承磨损严重或破损 运转不良 泵内部零件破损或磨损 吸油位置太高或油箱液位太降低泵的安装高度或提高液位泵的转速太高 检查油质,按要求选用油的粘非自吸泵的辅助泵供油量不控制在最高转速以下 吸油管浸入油面的深度不够 离,回油管口要插入油面以下 拆开清洗,
18、更换 1) 更换定子圈 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1) 定子环内表面磨损严重 2) 齿轮精度低,摆差大 2) 研配修复或更换 4.泵的结困油严重产生较大的流量脉1) 改进设计,提高卸荷能力 构因素 动和压力脉动 1) 卸荷槽设计不佳 2) 加工精度差 2) 提高加工精度 拆开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 变量泵变量机构工作不良拆开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隙过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脏等) 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 双级叶片泵的压力分配阀工作不正常。 5.泵安装泵轴与电动机轴同轴度差 不良 并有松动 泵出1.容积效泵内部滑动零件磨损严重 油量不
19、足 率低 2) 齿轮端面与测板磨损严重 磨损严重 重 损严重 泵装配不良 1) 重新装配,按技术要求选配间1) 定子与转子、柱塞与缸体、隙 齿轮与泵体、齿轮与侧板之间的间2) 重新拧紧螺钉并达到受力均匀 隙太大 2) 叶片泵、齿轮泵泵盖上螺钉拧紧力矩不匀或有松动 3) 叶片和转子反装 油的粘度过低更换油液,检查油温过高原因,油温过高) 2.泵有吸参见本表1、2。 气现象 3.泵内部参见本表4。 机构工作不良 4.供油量非自吸泵的辅助泵供油量不足或修理或更换辅助泵 不足 重新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同轴重新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并用顶丝紧固联轴器 拆开清洗,修理和更换 2) 研磨修理工理或更换 4) 更换
20、柱塞并配研到要求间隙,5) 研磨两端面达到要求,清洗后联轴器安装不良,同轴度差度一般应达到0.1mm以内 1) 叶片泵配油盘端面磨损严重 1) 研磨配油盘端面 3) 齿轮泵因轴承损坏使泵体孔3) 更换轴承并修理 4) 柱塞泵柱塞与缸体孔磨损严清洗后重新装配 5) 柱塞泵配油盘与缸体端面磨重新装配 3) 纠正方向重新装配 提出降温措施 参见本表1、2。 参见本表4。 有故障 标签:机械,cad,仪表仪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械工程师压力1.漏油严参见本表1。 不足或压重 力升不高 2.驱动机电动机输出功率过小 构功率过1) 设计不合理 小 2) 电动机有故障 参见本表1。 1) 核算电动机功率
21、,若不足应更换 2) 检查电动机并排除故障 机械驱动机构输出功率过小 核算驱动功率并更换驱动机构 3.泵排量造成驱动机构或电动机功率不足 重新计算匹配压力,流量和功率,选得过大或压力调得过高 压力1.泵有吸参见本表1、2。 不稳定,流气现象 量不稳定 2.油液过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卡住或伸出过滤或更换油液 脏 不良 困难 大,造成高压油向低压腔流动 小,造成卡住或伸出困难 个别柱塞与缸体孔配合间隙过大,造成漏油量大 4.泵的结参见本表4。 构因素 5.供油量非自吸泵的辅助泵有故障 波动 异常1.装配不间隙选配不当拆开清洗,测量间隙,重新配发热 良 体、叶片与转子槽、定子与转子、研达到规定间隙 齿
22、轮与测板等配合间隙过小,造成拆开清洗,重新装配,达到技滑动部件过热烧伤) 术要求 装配质量差,传动部分同轴拆开检查,更换轴承,重新装度未达到技术要求,运转时有别劲配 现象 1) 安装好回油管 轴承质量差,或装配时被打2) 清洗管道 坏,或安装时未清洗干净,造成运3) 更换管子,减少管头 转时别劲 经过轴承的润滑油排油口不畅通 1) 回油口螺塞未打开 2) 安装时油道未清洗干净,有脏物堵住 使之合理 参见本表1、2。 3.泵装配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间隙过拆开清洗,修配或更换叶片,合理选配间隙 修配后使间隙达到要求 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间隙过修配,使叶片运动灵活 参见本表4。 修理或更换辅助泵 标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压 系统 常见故障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