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docx
《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 对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或寄生虫病的病原检查,主要是根据寄生虫排离阶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蠕虫的虫卵、幼虫、成虫或节片,原虫的滋养体、包囊、卵囊或孢子囊,以及某些节肢动物;有些虫体如雌性蛲虫可在肛周产卵,牛带绦虫孕节片主动从肛门逸出过程中被挤破、虫卵可散落在肛周,因而可从肛周检获虫卵或虫体。所以,采用粪便检查或肛门周围检查寄生虫是对消化道寄生虫检查的主要手段。要取得粪便检查的准确结果,必须注意: 保证粪便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尤其对原虫滋养体检查,必须在粪便排出后半小时内进行,或暂时保存在3537 条件下待查; 盛粪便的容器须干燥、洁净,无尿
2、液或水混入,以及无药物、泥土和杂质污染; 容器外贴有标签,注明受检者姓名和受检目的等; 受检粪量一般为510g ,若要求作粪便自然沉淀或血吸虫毛蚴孵化, 受检粪量一般不少于30g,检查蠕虫成虫或绦虫节片则留检一日内全部粪量; 要严格按照粪检程序进行操作,特别是镜检时要熟悉各病原体形态特点并遵顺序观察的原则,以免漏检。人体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见下表。 人体常见寄生虫卵的鉴别 蠕虫卵与异物的区别 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消化道寄生虫 适用于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方法虽简便,由于取材较少,故检出率较低,若连续涂片3 张,可提高检出率。 1检查蠕虫卵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用竹
3、签或牙签挑取米粒大小的粪便,置于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其厚度以载玻片置于报纸上,能透过粪膜隐约辨认玻片下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发现可疑虫卵转用高倍镜观察时,需加盖玻片,以免污染镜头。镜检时光线要适当,过强的亮度会影响观察效果。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的异物区别,可依据虫卵的形状、大小、颜色、卵壳 和内含物等特征加以鉴别。由于雌性蛔虫产卵量较大,该法特别适用于检查蛔虫卵,涂片1张的检出率约为85,涂片3张的检出率可达9095。 2检查原虫 可根据原虫不同的排离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检查蠕虫卵,但涂片要薄而均匀。要求粪便新鲜,不能混入尿液和水。若为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对其
4、粘液血便标本,要取粘液部分。在气温较低时,要注意保温,必要时可用保温台保持温度,或先将载玻片和生理盐水略加温,为使滋养体保持活动状态,便于观察。 包囊碘液染色检查:以碘液代替生理盐水滴加于载玻片上,挑取米粒大小的粪便置于碘液中,调匀涂片,加盖玻片。若需同时检查滋养体,可在玻片的另一侧滴一滴生理盐水,同上法涂抹粪便标本,再加盖玻片。这样可使一侧查活滋养体,而加碘液的另一侧查包囊。染色后的包囊呈黄色或棕黄色,糖原泡为棕红色,囊壁、核仁和拟染色体均不着色。 碘液配方:碘化钾4g ,溶于100 ml 蒸馏水中,再加入碘2g ,溶解后贮于棕色瓶中即可使用 厚涂片透明法检查消化道寄生虫 该法即改良加藤法,
5、适用于检查蠕虫卵。用大小约4cm4cm的100目英寸的尼龙网覆盖在粪便标本上,用塑料刮片在网上刮取粪便约50mg,置于载玻片上,用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覆于粪便上,以胶塞轻压使粪便展开约20mm25mm大小模块。置于3036温箱中约30分钟,或25约1 小时,待粪膜稍干并透明即可镜检。 本法要注意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时间,若粪膜过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若透明时间过长,虫卵则变形,也不易辨认。如检查钩虫卵时,透明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0 分钟。 玻璃纸制备:将玻璃纸剪成大小约22 mm30 mm 的小片,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直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定量透明法检查粪便
6、虫卵及计数 定量透明法适用于各种粪便内蠕虫卵的检查及计数,可测定人体内蠕虫的感染度,也可判断药物驱虫效果。此法系在厚涂片透明法的基础上,定量刮取粪便,并检出粪内全部虫卵予以计数。应用改良聚苯乙烯作定量板,大小为40 mm30 mm137 mm,模孔为一长圆孔,孔径为8 mm4 mm,两端呈半圆形,孔内平均可容纳粪样417 mg。操作时将定量板置于载玻片上,用手指压住定量板的两端,自筛网上刮取的粪便填满模孔,刮去多余的粪便。掀起定量板, 载玻片上留下一长条形的粪样。将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 覆盖在粪样上,用胶塞轻轻加压,使粪样展平铺成一长椭圆形, 在25 经1 小时后即可镜检,顺序观察并记录
7、粪样中的全部虫卵数。将虫卵数乘以24,再乘以粪便性状系数,即为每克粪便虫卵数。并根据排便量和常见蠕虫的每条雌虫每天的排卵数 计算出虫荷。其他注意事项同厚涂片透明法。 常见蠕虫每条雌虫每日排卵数估计 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线虫卵 此法利用某些蠕虫卵的比重小于饱和盐水,虫卵可浮于水面的原理。此法适用于检查各种线虫卵,尤以检查钩虫卵的效果最好,也可检查带绦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但不适宜检查吸虫卵和原虫包囊。蠕虫卵及原虫包囊的比重见下表。 蠕虫卵及原虫包囊的比重 用竹签挑取黄豆大小 粪便置于盛有少量饱和盐水浮聚瓶内,也可用青霉素小瓶代替, 将粪便充分捣碎并与盐水搅匀后,加饱和盐水至瓶口,用竹签挑取浮于水面
8、的粪渣,再慢慢加饱和盐水至稍高于瓶口而不溢出为止。在瓶口轻轻覆盖一载玻片,注意勿使产生气泡;如有较大气泡,应揭开载玻片加满饱和盐水后再覆盖之。静置15分钟后,将载玻片提起并迅速翻转,置镜下观察 饱和盐水的配制:烧杯中盛有清水煮沸后,慢慢加入食盐并不时搅动,直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冷却后的液体即为饱和盐水。100 ml沸水约加食盐3540g 。 饱和盐水浮聚法 自然沉淀法检查蠕虫卵 此法主要用于蠕虫卵的检查,蠕虫卵比重大于水,可沉于水底,使虫卵可集中,并经过水洗后,视野较清晰,易于检出,但较费时。比重较小的钩虫卵效果较差,但比重大的原虫包囊也可用此法。 取粪便2030g ,加水调成混悬液,经60
9、目铜筛过滤于500 ml 三角量杯内,用水冲散粪渣,再加水至离杯口2cm 处,静置2030 分钟,缓缓倒去上液,加满清水后,再次沉淀,如此重复23 次,最后倾去上液,吸取沉渣涂片镜检。若检查原虫包囊,则每隔6小时换水1次,使包囊充分沉于水底。 自然沉淀法 钩蚴培养法 亦称试管滤纸培养法。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钩虫卵在数日内发育并孵出幼虫,一般在35 天后,可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检出率为直接涂片法的7 倍,也优于饱和盐水浮聚法,孵出的丝状蚴可作虫种鉴定。 取1cm 10cm 的洁净试管1 只,加冷开水约15 2 ml 。将滤纸剪成与试管内径等宽但略短于试管长度的“T” 字型,上端用铅笔写上
10、受检者姓名或编号、受检日期。用竹签挑取约04g 粪便均匀涂于滤纸中24 处, 上、下各14 处不涂粪便。将滤纸沿管壁插入试管内,使滤纸下端空白处的12 浸入水中,勿使粪便接触液面,置于2530温箱中孵育。每天沿管壁添加少量清水, 以保持液面高度。3 天后, 可见试管底部有作蛇样运动的钩蚴。如无钩蚴,可继续培养观察至第5 天。如需作虫种鉴定应从管底吸出钩蚴镜检,气温较低时可将试管放入温水 中数分钟后,再作检查。 钩蚴培养法 此法亦可用于分离人体消化道内各种阿米巴滋养体和肠道滴虫滋养体,检出率较高,但每管粪便量需10g ,培养2 4 天。检查肠道各种原虫,仍应结合包囊碘液染色检查 肛门拭子法与肛周
11、蛲虫检查法 此法是根据雌性蛲虫在人体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产卵,带绦虫孕节从肛门排出或主动逸出过程中破裂、虫卵粘附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特性而设计的,对这两种虫体的检出率远比其他粪便检查为高。一般在清晨醒后或午睡后、便前、洗澡前进行检查,如首次检查阴性,可连续检查23 天。常用方法有棉签拭子法和透明胶纸法: 1棉签拭子法 先将棉签浸入生理盐水中,取出后挤去过多的盐水,用棉签在受检者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皮肤擦拭,然后将棉签放入盛有饱和盐水的试管或青霉素小瓶中,充分搅动,使虫卵洗入盐水中,迅速提起棉签,在试管内壁挤去盐水后弃之。再加饱和盐水至管口,并按饱和盐水浮聚法操作检查。也可将擦拭肛周皮肤的棉签放人盛有
12、清水的试管中,充分浸泡后,提起棉签在管壁内挤去水分后弃之。试管静置10分钟,或离心后,倒去上液,取沉渣镜检。 2透明胶纸法 用宽1018cm 透明胶纸剪成长约6cm的小段,一端向胶面折叠约04cm 后,再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载玻片的一端贴上标签, 并注明受检者姓名或编号等。检查时揭下胶纸,清晨便前用胶面粘贴患者肛周皮肤,然后将胶纸复位贴在载玻片上、镜检。如胶纸下有较多汽泡,可揭开胶纸加一滴生理盐水或二甲苯,覆盖胶纸后镜检 透明胶纸法 3成虫检查 雌性蛲虫常在宿主睡眠期间爬出肛门产卵,可在肛门周围被检获。对于儿童,可在睡眠1小时后或肛门瘙痒惊醒时,暴露其肛门,仔细观察肛门周围皮肤,若发现白色小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道 寄生虫 病原 检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