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的调整及入门.docx
《浮的调整及入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的调整及入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浮的调整及入门浮标的调整及入门 -何蔚蓝 一些初学钓鱼的朋友向我讨教钓鱼之道,我总说一句话:“要教你钓很多鱼容易,但要教你比别人多钓一条鱼难!”君不见钓王、大师们为了比别人多钓一条而吃尽苦头,钓得两眼发花,满头冒油,直拚个你死我活! 调钓是萧春平、廖心阳两先生在推广“台钓”时没有办法中的一个办法,只是廖老先生将他写的台钓入门书改了一个书名,叫台钓秘笈。 现在大家都在进步。浮标种类及可调性、可钓性都在改良,标尖长厘米,目标长,还有的是长厘米,只有目,还怎样“调钓”? 每支浮标的浮力大小不同,标尖的目数有多有少,所表达的残余浮力也不同。“调钓”已不够用,但鱼要钓,标要调,怎么办?以我设计浮标的理念
2、及长期施钓的体会是,不管你用一支什么类型的浮标,必须调整出浮标的灵敏状态和表达稳定的鱼讯信号。其方法是:在当天钓鱼的水域,先将鱼饵拌好,然后开始调标。 步骤一:空钩半水不到底 首先,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标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后,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粒鱼饵,再往钓区抛出。此时你会发现浮标往下沉没,之后修剪铅皮,重新挂一饵抛出。如此反复,修剪铅皮,直到量出一粒鱼饵悬停在半水的状态,标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状为止。但要切记,你用的鱼饵大小要估计到它是不是就是在水底的大小。因为鱼饵从水面下沉到池底的过程中肯定会溶化掉一部分,一粒正常的鱼饵从水面到池底大概溶得只剩左右。所以,调标时只能将要用的鱼饵取出
3、一小团搓粘,使它不容易雾化才对。以正常施钓鱼饵的左右半水调标,是一重要环节,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行,因为这粒鱼饵的大小决定了今天调标的目数。如果你选用的浮标浮力偏小,或标尖的长度偏长,可以从修剪铅皮中使浮标标尖露出目或目半。假使标体和浮力偏大,标尖又短,可以调整标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步骤二:两饵轻触底 调标完成后,再将不带鱼饵的空钩抛至钓区,可见浮标下沉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沉了,这露出的目数就是今天适合你使用鱼饵的调目。以这种方法调标,完成双钩挂饵抛出,浮标一定会缓慢下沉,接着再将浮标往上移动,一直至双饵到底露出目就可施钓。我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因为“台钓”的浮标功能主要是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发
4、生鱼讯时,是以鱼饵在水下保持轻触底状态的信号为准。这种调标法绝对保证鱼饵到底,两粒鱼饵的重量既不会因浮标的浮力不够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负担造成迟钝现象,更不会因为盲目的调几目而造成浮标的浮力过大,出现鱼饵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发生。这种调法的目的是鱼饵重量的一半由浮标的浮力向上牵引,另一半由池底来承托负担。 浮标的鱼讯语言 看程宁钓鱼,有的人会觉得奇怪,浮标站直,呆着不动,他就扬竿中鱼了;浮标快速下沉,该扬竿了,他却没有反应,时机的把握似乎不在乎浮标的动作幅度,而是一种理念。浮标的作用是传递信号,程宁把鱼作用钓饵产生的浮标反应称为“鱼讯语言”,并在实践中发现浮标自身语言也不是孤立的,受鱼情影响,
5、浮标的自身语言常常同鱼讯语言交织在一起,成为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特殊现象,而这正是令一般钓手困惑、烦恼的主要方面。 1、降讯语言。程宁将铅坠入水后浮标在不同运动状态中出现非自身语言的异常表现分析得很细,他说:在连续抛钩中必须正确把握铅坠入水至起呈斜插状的都应理解为鱼讯,特别是草鱼、鳊鱼和白鲦鱼较多的水域,浮标该翻不翻就是鱼讯。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浮标欲站不直,或站直后出现摇晃和过了停顿时间不肯下降等,都是上层游鱼抢钩的表现。当浮标按900C弧线轨迹运行到450C位置后,其继续向浮标垂直方向运动又会出现停顿处长、提前加速、突然下挫、回升摇晃、大幅反弹等鱼讯。这类在浮标运动中出现的鱼讯称为“浮标的降讯
6、语言”其中以缓降阶段出现的信号异常最为真实,可称“截杀”,中鱼率最高。然而,因钓饵大小、软硬与鱼的口型有时并不完全吻合,以及水底洄流的存在,此类鱼讯有许多是拉不上鱼来的。什么信号扬竿,什么信号放弃,只能从施钓过程中去摸索,硬要给个标准是不现实的。 2、定讯语言。经过一系列运动过程后,浮标稳定于设定的钓目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通常,我们所看到的鱼讯有:标尖上升、颠簸、摇晃、停顿、略略浮起、有力下顿等。仔细分辨,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信号出现之前有或明或暗的预警动作,从这一个动作可以推断下一个更大的动作。将之称为钓技精髓就是如何判断和把握这些信号,提高扬竿的中鱼率。对此程宁认为,每个钓手对鱼讯的把握都
7、有不同的感受,在甲能精确判断猾口小鲫鱼微弱得只有半目的鱼讯,是因为他平时训练和接触这类鱼的机会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广东钓手用对付罗非鱼养成的鱼讯判断标准去争取钓幼鲫的好成绩;反之,北方钓手在钓幼鲫上积累的鱼讯经验到了广东也会失灵。但是,作为钓技基本功的定讯语言中的“难以读懂”有些是钓组匹配不合理造成的,如标尖老是哆嗦就应该到浮标和线组上去寻原因;已经钓灵了,可标尖的动作只有半目下沉,调得再灵也是如此,问题就是鱼了,这是猾口小鲫鱼吸饵的基本形态,非软饵细线小钩不人有好成绩。 3、次降语言。传统钓技在坠钩平底钓组上有一项“引钓”技术,即鱼聚窝而对钓饵缺乏兴趣时,不防将钩稍稍提起一点,到钩重新坠下鱼就
8、咬钩了。程宁认为:悬坠钓法可以从传统钓技中汲取养料。他对抛钩后压水产生的咬钩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从中提炼出浮标的次降语言。两钩定位后浮标长时间没有反应,至一饵溶化标尖升起2目的过程中人出现下挫,扬竿中鱼;标尖显示两饵完全溶化,提钩重新装饵,抛出后压水,竿还在前推中标尖就迅速上升,扬竿的中鱼率达到90%,抛钩后不压水鱼就不咬;用软饵时怕压水会将饵抖散,然而在下钩触底,上钩继续下行的过程中标尖又会突然停住,扬竿有鱼,如果此时不扬竿,到两钩静止就没有鱼咬钩了。以包括压水在内的人为动作造成两钩的间歇性不稳定状态,可以得到标尖上升、上升复下挫、上升骤停、加速下沉等不同的鱼讯。它是在水温、气压悄悄变化而
9、大多数钓手还没有觉察的情况下,争取更多咬钩机会的积极措施。 一、下迟钝状态的划分及应用 文章的前面我提到老鬼学校一位学员A使用一支20厘米长漂尾的浮漂,浮漂只调了三目,用于搓饵施钓。当时他并未计算鱼饵鱼钩的重量,很明显因为浮漂的剩余浮力不够,线组的张力不够和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造戚鱼儿吸食时鱼饵滑动困难的现象,特别是鱼的个体较大,很容易引起在鱼儿接近线组和鱼饵时所产生的水流造成了浮漂的无故下沉;还有浮漂对鱼饵的牵引力不够,鱼饵就很容易陷于池底的淤泥及已雾化的鱼饵之内,造成鱼儿很难找到鱼饵,老是在线组旁游动而产生不必要的假动作。在我们主要施钓对象的家鱼之中,除了鲢、鳙鱼这类滤食性的鱼类,
10、其他鱼基本是对于已雾化开的雾状鱼饵因为吸食困难而不感兴趣,鱼饵的雾化只是我们引诱鱼儿追食、寻找、靠近鱼饵的手段,而当时这位学员是处于因为浮漂的调目不够而造成浮力不够形成“下迟钝”,假灵敏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剪去部分铅皮以解决以上的问题。我把这种因为调目太低,剩余浮力不够造成鱼饵在池底的压力和鱼饵的重量大于鱼吸食的力量,或者鱼饵藏于淤泥里令鱼儿无法顺利进食的现象统称为“下迟钝”状态,所以我们不能说浮漂是调得越低越灵敏的。 “下迟钝”的应用:下迟钝区域多用来解决无法在正常状态下解决的问题。例如天气较差、缺氧、鱼儿厌食、水温太低等一些造成鱼儿游动的速度缓慢、吸食动作轻微的时候,多数时候我们
11、都会将鱼饵做得较轻,挂得较小,线组、鱼钩都选用比平时小一些,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选用一支浮力较小,较灵敏的浮漂去配合“下迟钝”的区域使用,因为上述问题的发生,鱼儿游动的速度很慢,对线组干扰的水流较小,造成碰线的机会少,加上钩轻饵小,鱼饵陷于淤泥的机会也少。这种鱼情相对来说要求鱼饵在池底的稳定度增大。特别在北方的冬天,鱼已处于不是游动只是移动的状态,吸食的动作变为慢慢的吞食,可想鱼讯是多么轻微,如果滑动性能较好的“轻触底”状态就会因为鱼饵的容易移位反而不能让鱼儿准确及稳定吸食鱼饵,优点变成了缺点。为什么冬钓时传统钓法那种用动物鱼饵躺在池底的钓法经常钓况较好呢?第一是动物鱼饵在这段时间较吸引鱼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整 入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