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资料.docx
《测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树学复习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树学复习资料测树学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立木:生长着的树木 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径阶:在测定树木直径时,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胸径:成人的胸高位置的立木直径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伐倒木区分求积法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干形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计算:中央断面积公式 平均断面积公式 第二章:林分调查 林分调查因
2、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数量和质量等。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根据林分的树木的年龄,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株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树称为株树密度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相同立
3、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立地质量: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评价指标:地位级和地位指数 地位级:是根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是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 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地位指数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一种指标。实际上就是某一立地上某树种林分在标准
4、年龄时优势木所达到的平均树高值。 林分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标准地用途:某些专业性的调查研究工作;林分调查 标准地种类:按目的与用途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 标准地设置:一、基本要求: 必须对所预定的林分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 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的形状和面积: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 三、标准地的境界测量。 四、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 标准地调查工作:一、每木调查,即测定标
5、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 径阶大小的确定; 起测径阶; 划分材质等级; 每木检尺的注意事项和林分平均直径的计算。 二、测树高:林木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 三、测定年龄 四、计算其他各项林分调查因子: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疏密度、蓄积量等。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林分密度指标:株树密度;每公顷断面积;疏密度;立木度;郁闭度;林分 密度指数;树冠竞争因子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测定方法:标准木法:平均标准木法、分级标准木法 材积表法:一元材积表法、二元材积表法、三元材积表法、树高级立木材积表 3P样木法、标准表法、平均实验形数法、角规测树法 平均标准木法: 标准木:具
6、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 标准木法: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平均标准木法步骤:测设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 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 和平均高H 相接近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 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一元材积表法: 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 编制:材积编表数据:相同树种、来自同一地区、一定数量的胸径 选择合适模型 检验 二元材积表法: 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回归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树学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