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docx
《浅谈网络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网络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网络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浅谈网络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李老师对计算机文化及其创新启示上、中、下三篇的讲解和个人的认识理解,针对计算机网络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三个方面:礼俗等差、伦理道德、语言文字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在此过程中阐述了一些个人的意见、观点及看法,以期使网络语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积极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作用。 关键字:网络语言 传统文化 礼俗等差 伦理道德 影响 前 言 网络以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字,所以从网络诞生开始,网络语言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设施、技术有关的术
2、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该类词语和符号,生成速度快,使用频率高,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已经堂皇地步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大中学校等现实生活,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乃至标榜的时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礼俗等差的影响。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是贵族等级
3、的标志,是乡里庶族的规范,是立身处世的准则。从表现形式看,礼在社会上下层有不同表现,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在社会基层则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 传统礼俗具有鲜明的等差性特点。所谓“等差”,即等级、差别,人与人之间的秩序。礼记祭统云:“夫祭有十伦,见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这种君臣父子、长幼上下等十种人伦关系是宗法社会基本的等级关系。礼的作用就在于区分并维持这种等级关系,根本职能就在于按照等差原则调整社会关系,使“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
4、公利”,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由于传统礼俗过度强调等差关系,重在保障尊者、长者和贵者的权益,底层的人们或相对弱势群体由此积聚着一种压抑的心理,正常的个性不敢张扬,正确的主张不敢表达,正当的利益不敢争取。但是,从人类的本质来看,他们始终在等待或寻求机会,以张扬其个性,表现其主张,实现其利益,始终会把成为高层或优势群体作为终身或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但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很难给底层的人们或相对弱势群体以这种机会。然而,新兴的网络却给接触它的群体慷慨地提供了这种机会。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民们可以借助屏幕的遮蔽,掩饰自己的身份,隐藏自己的年龄,隐瞒自己的性别,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通过网络自
5、由交流。交流的对象即便是官员,他可以“Slap”他;即便是长辈,他可以称他为“BB”;即便是仇人,他可以“爱老虎油”;即便是妻子,他可以把她当作“BB”;自己是男性,可以“娶”交流的男性对象为“妻”,甚而“结婚、登记、生子”。交流当中,没有君臣之义、父子之伦,没有贵贱之等、亲疏之分,没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更没有爵赏之施、上下之际。 这种释放压抑、追求平等的思想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本来就没有形成必要的礼俗秩序。二是社会的局部方面,传统的礼俗秩序对人们过于束缚,而人们又苦于不得不接受,于是,来到无拘无束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语言的聊天交流来获得彻底冲破束缚的快感。三是优秀的传
6、统礼俗规约,尽管人们懂得它的好处,但由于教育的长期偏向以及社会环境的驱使,未能使人们自觉接受与遵从。 人们乐网不疲,就是因为在网络里,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网络语言,通过网络语言,释放现实沉重的压抑,享受内心渴望的平等。诚然,这种虚拟世界的发泄与享受,不失为是一种难得的心理调剂。但是,这种原本只在网络中流行的思想方式与行为,已经来到了现实生活。许多年轻人用自我标准去评价长辈或上级领导,凡不合自我标准的长辈或领导就不尊重,用利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们的决策,凡对自己不利的决策就不执行或消极执行。这是一种必要的礼俗等差秩序严重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予以重视并有效地加以修正,容易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7、从而出现社会的无序。 事实上,传统礼俗等差秩序有其可继承和发扬的一面。现代社会的长幼之间、管理层面的上下级之间,尽管从人格上讲是平等的,长者和上级也应该虚心、认真听取下辈或下级的建议、意见甚至批评。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想的角度不同,所负的责任不同,所具的经验和能力不同,一般而言,长者和上级的决策相对而言更为正确,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认真执行他们的决定。在其他方面也一样,为了保障社会和谐,必要的礼俗等差秩序还是必须要有的。 因此,从网络语言在传统礼俗等差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来看,我们既要调整过于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传统礼俗规约,但也应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人们自觉遵守必要的传统礼俗秩序。只有
8、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有序、和谐地存在和发展。 二、网络语言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历史上的各种哲学派别都曾对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继承西周时期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以视为三基德或三母德。他还提出了孝、悌、忠、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孟子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具体
9、表现为四端:“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父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又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四德”是孟子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是处理“五伦”关系的行为规范。发展到汉代,董仲舒更是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伦理,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 儒家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体系,总体上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光大。同时,传统伦理道德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所共同尊崇的价值原则。在这种价值原则的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品德。这些美德,比如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崇尚圣贤,不仅为过去中华民族的发
10、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必将为中华民族未来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互联网,尤其在公共布告栏BBS上,网友之间完全平等,身份意识完全淡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对象进行交流,可以自由阐述自己的主张,驳斥他人的观念,甚至与以往的权威直接交锋。从网络语言中表现出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难于表达的内心真实情感和人性最本真的一面。网络语言以它特有的方式建构着人际交往中直抒真情的交流模式。 但是,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美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网络的虚拟性、遮蔽性以及网名的非真实性,很容易使交流者放心、放松甚至放肆,自然也就导致了恣肆放纵、不文明不道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有的不守口德,随意谩骂和进行人身攻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网络 语言 文化 传统文化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