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docx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陈丽娜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
2、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
3、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三、“上加非上变半上”。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音节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
4、为211。这里分类进行例举: 1、上声音节位于阴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广西、火车、海滨、语音、抵消、小说。” 2、上声音节位于阳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朗读、祖国、讲台、旅行、导游、海洋。” 3、上声音节位于去声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法律、讨论、否认、语气、感谢、土地。” 这条规律也比较简单,实际上可以看做上声音节为了和其后的音节衔接顺畅、追求发音自然,而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但是在莆仙地区,由于受到方言影响,学员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困难的,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明知道214要变为211,却总是念不到位。因此,必须通过反复的分类例举、朗诵练习和日常生活的多次应用,才能帮助学员真正掌握这一规律。 四、“
5、上轻相连看轻声”。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轻声音节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取决于轻声音节的本调和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这种组合的变调比较复杂,在教学中也最难把握。莆仙地区学员的语感相对较差,学习普通话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遇到这种组合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想让学员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这种组合的变调形式,必须讲明这种组合的内在区别和变调特征。 1、轻声音节的本调是非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好的、老了、满了、斧头、晚上、老实、宝贝、尾巴、我们、你们。”这类组合运用了“上加非上变半上”的变调规律,通俗易懂易接受。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倒腾、主意、矫情”等,其上声音节的调值竟然是
6、由214变为35,这些词语的读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渊源,在其没有形成正式的规律前,教学中只能把它作为例外来处理,应注意引导学员把握主流规律,不能与例外情况混为一谈。 2、轻声音节的本调是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又取决于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 当某个词语组合以上声音节为主,以轻声音节为辅,即轻声音节在词语中大多为虚化的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都可以视同“非上”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其中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椅子、矮子、本子、耳朵、显摆、抖搂、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马虎。”这些实例中,“椅子、矮子、本子
7、”中的“子”是后缀,属于虚化的语素。“耳朵、显摆、抖搂”中的第一个语素为表义语素,词义基本上是由该语素来传递的;第二个语素则为别义语素,在词语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词义,也是虚化的语素。“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等是都是叠音名词,在北京口语或其他方言中都能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并且也表示同样的意义,因此其中第二个语素的地位是附属的,同样属于虚化的语素。“马虎”所表达的意义和其组成的两个语素都没有直接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词汇,在这个词汇中,上声音节和轻声音节都没有实在意义、同属虚化语素,因此也适用本条变调规律。 当某个词语组合以轻声音节为主,即轻声音节是表义语素或限定性的表义语素时,这类轻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普通话 上声 变调 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