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语的活用.docx
《浅谈成语的活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成语的活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成语的活用浅谈成语的活用(熊荧波)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结构匀整稳固,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成语 特点 运用语法结构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结构匀整稳固,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一、探索成语的来源 成语有一定得渊源,也有一些演变的情况,很多成语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不了解它的演变情况,就难以理解,也难以正确运用,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来自古代文献: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其惘然归,谓其人曰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后人概括成“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来自历史事件: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共被同寝,中夜间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说的是祖狄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勉,夜里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后来概括为“闻鸡起舞”,比喻乘着某个好时机及时奋起行动。 来自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改写。例如: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类拔萃“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有不少成语是群众口头相沿习用的,这类成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一般是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之后才见于书面的
3、,比较通俗生动。例如:欢天喜地、七嘴八舌、水到渠成、得过且过。 也有来自宗教经典或外国寓言的,这类成语数量不多,其中大部分是佛经里的。例如:五体投地来自楞严经圆觉经。 种豆得豆来自汉代安世高泽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火中取粟来自法国寓言是人拉封登的猴子与猫。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成语,例如:力争上游、忆苦思甜、分秒必争、百花齐放等。 二、成语的特点 语言中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另外还包括一些固定的词的组合,这就是熟语。汉语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成语,它的特点是: 结构的稳固性,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上凝固成型,构成成语的语素,一般不能随意颠倒、更换,也不
4、能任意增加或减少,例如“聚精会神”不能说成“会神聚精”;“去伪存真”,不能说成“去假存真”等。 意义的整体性,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语素组合而成,四个语素高度融合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概括的完整意义。 整个成语的意义与各个语素的意义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问道于盲”,词免试说“向盲人问路”,实际是指“向无知者求教”。有好多成语来自深化、传说、寓言和历史故事,都有具体的事情演化而成,这类成语实际所指的对象就不限于表层所说的事物,例如:“画蛇添足”,来自战国策齐策二的一则寓言,它的整体意义是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把事情弄糟。 有的成语的意义与组成的语素意义已经丧失联系,整个成语的意义不能从语素意义推断
5、出来,例如“瓜田李下”,尽管每个语素的意义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习惯用法,就根本无法从语素意义去理解其整体的比喻义。 也有一些成语,它们的意义与语素意义联系紧密,或者相当于各个语素的合成,一看就能理解。但是,就是这样的成语也不同于普通的短语,其意义并不限于各个语素的简单搭配,而在于表示一种高度融合的整体意义。例如“视死如归”的表层意义是“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深层的整体意义是“形容为了某种正义的理想或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 功能的单词性,成语是比词大的语素单位,构造比单词复杂,涵义也远比单词的功能丰富,可是,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与单词的功能相同,都是充当造句单位,成语在
6、句子中通单词一样,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成语的基本功能,例如:暴风骤雨袭击了这个村庄。 在战斗中,战士们视死如归。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大家把他驳斥的哑口无言 三、揭示成语的内涵 有些成语,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成语“鞠躬尽瘁”,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可教育学生为革命为人民竭尽全力,奋斗终身。“先忧后乐”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 出自孔子家语的“载舟覆舟”,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取得民心的重要。
7、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出自吕氏春秋的“物极必反”,说明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着相反方向转化,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辩证观点。 四、浅谈成语的运用 辨析成语的形、音、义 形、音、义三者之间,义是首要的,掌握了义,音、形也就容易解决了。成语“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接战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厉”同“砺”,磨快的意思,就不会再写成“再接再励”了。“走投无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写成“头”。 1、弄清语义,如果单从字面上去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与其本来的语义差异甚大,有的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例如: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
8、,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中“差”,“强”,分别作“稍微,比较地”“振奋起来”解释,其正确语义是“大体上还算能使人满意”,而在这句话中却将“差”、“强”理解为“差使”“强迫”,把“差强人意”理解为“强人所难”,从而导致失误。 这不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仓,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仓”,本义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仓里出来,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在这句中“万人空仓”的运用恰恰相反,错误地将它理解为“所有的人都从仓里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这可谓大相径庭,因此,要恰当的士用成语,借助成语词典弄清语义是前提,平时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假期成语语义知识的积累,
9、在成语运用上,那种“不求甚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要辨明差异,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这同时,我们要注重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例如: 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 苏轼也擅长书法,她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是依次选填“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还是依次选填“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呢?我们还是先辨明其差异再说,“独树一帜”即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不难看出中应填写“别具一格,”中应填写“独树一帜”。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这次选举,
10、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巧夺天工”的语义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极其巧妙”,与这个语义相近的成语是“鬼斧神工”。两个成语相同点是“技艺高超巧妙”,不同点是,前者强调“人工”,后者强调“天然”,可见中的成语“巧夺天工”运用不恰当。“不负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即“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中的成语“不负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3、要分辨褒贬。成语的情感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
11、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例如: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代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旨在赞扬“这些年轻科学家”敢想敢干的精神,句中却用“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述显然是不恰当的;可用“所向无敌”。旨在赞美陕西和江南的剪纸艺术巧妙,风格各异,而句中却用“半斤八两”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达这个意思,同样也不恰当,删去“半斤八两”保留“各有千秋”。 4、要顾及语境,成语的运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成语 活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3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