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家和思想.docx
《浅谈儒家家和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儒家家和思想.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儒家家和思想浅谈儒家“家和”思想 杨文霞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在出生以后,最先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前,家庭是其主要活动场所;即使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后,家庭也仍然是其重要活动场地。尤其特殊的是,正如吉登斯所说,传统的家庭包含着很多含义,在过去的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文化中存在过各种各样的家庭和血缘体系,中国的家庭就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就是国家的缩影,家庭的结构、家庭的状况反映着国家的面貌,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中国古人常讲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家和的重要性。礼记礼运曰: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认为
2、父子相互笃爱,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和谐幸福,是家庭的大幸。左宗棠在其家书中,曾对其家人谆谆教导,强调家和的重要。他说: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严急烦细者,肃杀之气,非长气也。和而有节,顺而不失其贞,其庶乎用财有道,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寻常酬应则酌于施报可也。济人之道,先于其亲者,后其疏者;先其急者,次其缓者。待工作力役之人,宜从厚偿其劳。广惠之道,亦远怨之道也。中国的家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为了保持家庭的和谐美满,建立了1 包括夫妻、父母与子女、兄弟、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规范。 一、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的龙头保证 易经序卦传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3、首先必须有男女结为夫妻,成立一个家庭,然后才有子女的产生。而一个家庭的和谐美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夫妻之间的和睦。因此,中国古人对于夫妻和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中国传统观念把男女比作阴阳,并认为: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因此,男女要结合才能实现阴阳的平衡发展。在男女两性组成的夫妻关系中,要夫妻互敬互爱。在反映我国早期社会风气的重要作品诗经中,有不少篇章描绘了夫妻恩爱、彼此眷恋的美好画面。如诗经小雅鹿鸣常棣就描写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兄弟和乐、夫妻和睦的美好家庭生活图景: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为了争取美满的夫妻生活与幸福安康的家庭,中国的先人们制定了繁复的礼仪约束人
4、们的行为。礼记礼运讲: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从男女的订婚、成婚到生儿育女、抚育子女、娶妇嫁女,礼都为人们规定了详细的规则,以保证每个环节都有章可依,不至于发生额外的分歧与争执。仅以婚前礼为例,仪礼士昏礼规定,明媒正娶的婚姻仪式从议婚到完婚一般需经过六道程序,称为六礼,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2 请期、亲迎。古人之所以制定那么多繁复细密的礼仪与礼节,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夫妻关系达到和睦的理想状态。在古人看来,夫妻关系的理想状态是和。诸葛亮郑重地说:夫妇上下,以和为安。而程允升在幼学琼林夫妇中讲道: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家庭的和睦在很大程度上
5、取决于夫妻的和谐。为了取得夫妻和睦的效果,古人提倡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互敬互爱。 概括地说,在我国早期社会中,由于三纲、五常等约束女性的封建礼教尚未形成与巩固,婚姻相对比较自由,夫妻关系比较宽松。在那时候的一些家庭里,夫妻关系比较和谐、快乐。随着父系家长制的确立、夫权的不断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得以滋生、蔓延。由此引发出女性服从男性、妻子服从丈夫的思想。这种思想决定了家庭当中妻子与丈夫地位上的不平等。在夫妻地位严重倾斜的家庭中夫妻间的相敬如宾、互敬互爱之说自然大打折扣,在实际的生活中,夫妻之间的和睦、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却常常是以压抑女性的个性为代价的。这一点后面还要详谈。 二、父慈与子孝-家庭和
6、谐的重要内容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说文解字老部对孝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字源学上讲,孝是子女对待父母的一种行为准则,其具体要求为善事父母、子承老,即善待父母,继承、传递,父母的生命、品性,尊3 重、顺从、实现父母的愿望等。在中国传统家庭里,比较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权威,所谓父为子纲。在讲究权威的同时不乏要求做父母的对子女要慈爱、要抚育并教导子女。子女则须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有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的说法。礼记礼运则将父慈、子孝列为十大人义之首。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中讲道:父不慈则子不孝,父慈、子孝具
7、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父母须对子女施以慈爱与关怀,子女才能反馈父母以孝敬与顺从。父慈与子孝是构成中国传统家庭和谐的重要内容。父母对子女的慈主要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慈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抚育。孩子在幼年时期,身体孱弱,智力不健全,如果没有父母的关爱与抚育,就很难长大成人。在中国古代,由于过于强调父母的威严,使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以一种比较曲折、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其次,慈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除了抚育和关爱子女,父母还承担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不仅应教以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以各种做人的道理,使子女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人。春秋左传隐公三年记载,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
8、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春秋左传将教导孩子杜绝不良习气作为爱孩子的重要内容。三字经则讲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特别强调了父母尤其是父亲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 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4 教对子女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子女的做人与成才。 韩诗外传卷七云:夫为人父者,必怀慈仁之爱,以蓄养其子。抚循饮食,以全其身。及其有识也,必严居正言,以先导之。及其束发也,授名师以成其技。十九见志,请宾冠之,足以成其德。血脉澄静,聘内以定之,信承亲授,无有所疑。冠子不詈,髦子不笞,听其微谏,无令忧之。此为父之道也。这里所讲的为父之道比较全面,既包括父母对子女在
9、物质上的供应,又包括对子女在知识、技术、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段话涉及到对子女进行教育时的方式与方法:冠子不詈,髦子不笞,是说如果孩子已经到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则不能责骂,以免伤害到孩子的体面、自尊心;孩子尚为幼童的时候则不能进行鞭笞这样的体罚。这里包含爱护孩子的身体、关注孩子的健康、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的思想,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孝就是指孝顺父母。在中国古代,格外强调孝,尤其是儒家。儒家将孝看做百行之本,儒家以仁爱为基础的学说也以孝敬双亲为家庭伦理的起点。据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曾向孔子询问孝的问题,孔子回答说:无违。在孔子看来,顺从父母的意愿,无疑是一种孝的行为。当樊迟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儒家 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2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