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心雕龙》原道之道.docx
《浅论《文心雕龙》原道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文心雕龙》原道之道.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文心雕龙原道之道浅论文心雕龙“原道”之“道” 高秘101 071011212 李明 内容摘要:原道篇是文心雕龙全书的枢纽之枢纽,对文心雕龙“原道”之“道”的阐释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对前人有关理论进行梳理,并从“文“的角度进一步阐释“道”。 关键词:原道;文献雕龙;道;文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也是刘鳃世界观和文学观的集 中体现,要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思想体系,首先要对原道篇有个正确的理解。 一、 前人对原道之“道”的阐释 原道之说本淮南子原道,高诱注:“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用以题篇。”彦和借此理论术语意欲揭示“文”之起源,序志说的
2、“本乎道”亦是此意。从文心全书整体架构而言,这也是刘勰履行其“原始以表末”、“详其本源”、“寻根”、“索源”理论方法的具体操作。关于这一点,前贤时人已多有认识,但在论述“道”的同时,彦和也自觉地运用了“原始以表末”的方法,对“道”的演变也就体现于此篇中。这也是众多学人胶柱于道的某一意义并以此推定刘勰文学思想倾向而导致众说纷纭的重要原因。 对此大致归纳一下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有六种说法。一是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儒家古文思想为主,即认为刘勰原道所言之“道”为儒家之“道”。持此说的学者甚多,如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立论完全站在儒学古文派的立场上”。二是以道家思想为主。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漆绪邦、姚汉荣等。如
3、漆绪邦认为“以道为体,以儒为用,才是刘勰论文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刘勰的论文之源是“以道家所揭示的自然之道为文之根本。黄季刚、刘永济虽无明言,言外之意亦是此意。三是以佛家思想为主。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马宏山、张启成等。如马宏山云:“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作为佛家思想的道。”“刘勰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四是儒玄、儒道合流说。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涂光社、王运熙等。如涂光社云:“文心雕龙杂揉经魏晋玄学改造的各家思想,有开放的特点。儒道是其互为补充的两个上要侧面: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继承强调文学政治教化功能的传统方面;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自然和艺术规律的探讨方面。”王运熙和玄学思想的关系一文指出:文心
4、雕龙的道“都是指自然之道”,其说法“正是当时玄学影响下的产物”。“刘勰把自然之道和儒家之道融合归于一致,实际乃是当时玄学自然与名教合一思想的反映。”五是二教合流或多家说。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李仰南、李泽厚等人。如李仰南文心雕龙研究云:“刘勰思想之渊源,非出于一家,乃集众山而汇众流也。”六是自然崇拜说。刘勰的道是古老的天道自然,既不是儒家的名教,也不是道家的形而上的道。刘勰的自然本体的文学观,基本上是来源先人的自然崇拜观,而在自然祟拜这一点上面,道家与儒家的思想的并没有大的区别。他们都有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神秘之感。 综上所述,上述诸说对刘勰思想的认定即对原道篇“道”的涵义的归属不外两种情形:要
5、么单一的归属于某一家,要么是两家或几家融合的产物,后者似乎已经发现仅凭某一个视角不能解释刘勰思想的复杂性,但对这种复杂性的揭示却未做进一步的全面阐释。这些观点立论的根据基本都是以原道篇为主,兼及刘勰的生平经历或当时社会思潮,即面对大致相同的材料,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反思这种现象,它至少暗示刘勰在原道篇中所言之道的涵义是非常丰富的,倘若抓住其中一点不计其余就武断地说刘勰所言之道属于儒、释、道、玄中某一家都是片面的。再进一步讲,原道一篇的根本目的是考究作为“道”之体现的“文”之根源,意图为“文”的起源找到一个最终极点,并由此而下论说“道”之体现的“文”的发展。 二、从“文”看原道之“道” 分析“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心雕龙 浅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2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