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docx
《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我国春秋时期更是十分重视“诗教”与“乐教”。但美育这一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进行研究的理论,则是由德国的伟大诗人
2、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美术教学中往往是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蕴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情感教育是美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的
3、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因此,我们对学校实施美育教育有如下建议。 一、寓美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 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如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享感;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
4、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当然,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也有美育教育的内容,在各科教学中均应渗透美育。此外,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去开拓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寻大自然的韵律美,认识事物的规律是获得美感享受的关键因素。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教育 1、开展课外美育活动。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如举行定期的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举办艺术节、知识节、美术作
5、品和书画展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认识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游览名胜古迹,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认识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当然,应当注意的是,开展课外美育活动,应当加强指导,有计划、有目的,而不能流于形式,流于一般性活动,否则就会
6、失去美育活动的意义。在活动进行之前,应当向学生讲明活动的要求、意义,避免走马观花看热闹倾向,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思考、探求。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应当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建立课外美育活动小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外美育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课外美育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例如,在泥塑小组,学会把普通的泥土变成美丽可爱的塑像。在刺绣小组,学会用平
7、常的针线绣出精美的图案。在花卉小组,学会种植花草,栽培出亮丽缤纷的鲜花。在音乐小组,学会用双手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在野外写生小组,学会用彩笔展现美丽的大自然。在文学小组,学会用语言描绘、歌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在书画小组,用自己的笔墨绘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美育小组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心灵去感受、去欣赏、去创造一片片美的世界,在思想情感的深处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获得美的深层次体验、认识。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美育教育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
8、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校园环境包括操场绿化、标语、景点、塑像、长廊、教室等诸多方面。作为求学求知场所的校园环境应当追求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的格调,能够显示一种校园文化氛围。翠绿缤纷的花草树木,给学生以清新、恬静、生机蓬勃之感。积极奋进的雕塑,给学生以鼓舞、启迪,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简洁有力的标语、名言、警句,昭示一种精神,规范鲜红的路标,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一幅科学家画像,就是一座丰碑,在无言中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向着科学的峰巅攀登。一个整洁、明朗、有序的教室,能够给学生愉悦、欢快之感,给学生美化、清新的感受。美化校园、绿化校园,使学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和谐优美的
9、校园环境,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的意志,振奋学生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文明形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是积极的、深远的,学生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这种影响、熏陶。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建立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美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关心学生的成长,着力实施美育,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形成合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青少
10、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所以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至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美育是一个近代
11、的概念,是近代教育的特有范畴,是为了解决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类提出的诸多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深刻理解美育的现代意义并建立美育的学科理论,就必须从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和它作为近代教育范畴的事实出发。 美育与学科教学渗透: :美育与教师本人 1.教师教态美。 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美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仪表、表情、姿态、动作诸方面的综合审美评价。教师是教学艺术的创造者,其形象和行为参与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平时,教师的服饰、言行、仪表和精神面貌都直接影响学生。例如,体育教学中遇到天气突然变化,教师应保持沉着,冷静处置;教学中如出现意外事故,教师不能慌张,要稳定学生情绪,及时妥
12、善处理。 总之,教师在日常生活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塑造良好的风度、形态、教态,给学生以美的感染。 2.教学语言美。 与教态水乳交融般地连在一起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媒介,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应把握: 语言的准确。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例如,语文学科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数学学学科的“正数”与“负数”,以及“某数大于零”与“某数不等于零”等术语是不容混淆的,要做到准确分析,严格区分,使学生感到严密逻辑美。 语言的和谐。古希腊的哲人们首先从数学出发去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如何 实施 美育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2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