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法的价值取向.docx
《浅析劳动法的价值取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劳动法的价值取向.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浅析劳动法的价值取向 摘要:劳动法是法学界已公认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劳动法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还很不完善。本文浅显地研究了劳动法的价值取向,并认为劳动法的价值取向为社会本位,解释了社会本位、法律价值的和价值取向的涵义和特征,并分析了成为劳动法价值取向的原因,最后以社会本位理念,评价了现行劳动法。 关键词:劳动法 价值取向 法律价值 社会本位 劳动法从19世纪开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经过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由于劳动法本源于私法,是从私法中分离出来的,“契约自由”原则使劳动法带有了浓厚的私法色彩,又由于劳动法中基准法规的强制
2、性规定,公法性特征又相当明显。因而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从公、私法划分的角度看,劳动法无法按“二元法律结构”划分模式进行归类,而是兼顾公法和私法性质的法律部门,即属于社会法领域。社会法学的兴起不过百年,国内外学者亦对劳动法研究侧重于实务、制度方面,而理论研究委实甚少,且相当含糊。鉴于此,笔者在有限的资料情况下,探讨有关劳动法价值取向理论方面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法律价值的概念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的角度考察,一种事物的价值是指它对人类、对社会的效用关系。法律价值是一种具体价值,首先,法律价值的概念不是一个属性范畴,它不等于法律作用或法律效用等
3、概念,法律本身的各种属性,包括法律的各种作用、法律的阶级意志性和强制性等,只是法律价值得以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尽管法的客观属性对说明法的价值有意义,但相对而言,主体及其内在尺度是形成法律价值的主导因素。其次,法律价值概念的实质意义在于说明法律如何服从和服务于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法律的价值是主体通过认识、评价和法律实践促使法律适应及服从主体的内在尺度而形成的法律对主体的从属关系。 、价值取向 什么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在某个时期里制定法律的价值出发点和对各种价值目标的排列顺序或选取时的侧重点”。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价值取向问题,是一部法律制定时所站的立场和所持有的价值判断,表
4、现出来的如立法的宗旨或目的;一个部门法的价值取向由一个大的价值目标统领,由多个子价值目标组成,这些子目标有轻重缓急之分;立法时,根据价值目标轻重不同,选择更优的,以侧重之。本文依此为逻辑指导,分析劳动法的价值取向问题。 、社会本位 社会本位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社会公共利益满足程度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个体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行和社会分配行为紧密联系的。经济法把社会本位作为调整原则表明,经济法在对产业调节、固定资产投资、货币发行、产品质量控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关系进行调整时,要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将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法律原则,无论从其产生的社会前提上还是经济法与其他
5、传统部门法的区别上看以及该原则与经济法其他法律原则的关系上来看,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法调整范围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性,还统率着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提供了经济法的行为方向和模式,弥补立法疏漏,使之具有规范性、实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经济法社会本位原则是经济所特有的本质性原则. 二、劳动法的价值取向应当注意的问题 、对劳动法的价值取向进行准确的界定 根据以上法律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劳动法价值的定义如下:劳动法的价值是主体通过认识、评价和劳动法律实践促使劳动法适应与服从主体的内在尺度而形成的劳动法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劳动法的价值作为法律价值的一种,与法律价值是特殊和
6、一般的关系,它包含了后者的全部内涵,可以作类似的分类。本文要分析的劳动法的价值取向在这些分类中属于劳动法律价值目标、劳动法的群体价值,即社会群体广泛认同的预见和期望的劳动法律价值关系运动的方向与前途,是由劳动法律价值关系的客体发展的必然性和主体发展的必然性以及主体的认识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可知,劳动法的价值取向与劳动法的价值目标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也就是说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劳动法应当具有的价值,是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利器。 、设立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标准,平衡劳资方法的利益关系 在确定劳动法的价值取向前,先必须明确作为一个部门法的价值取向标准。根据王全兴教授所下“价
7、值取向”之定义,笔者认为其标准应该为:1、是否能全面体现该部门法立法所持有的基本价值判断;2、是否符合该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宗旨;3、该部门法的价值判断是否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价值判断,而形成特有的法律价值理念;在保护劳资双方利益的问题上,如果从法律层面强调“合同”性质,劳资双方的权益应予“平等保护”;而从社会法视角,则应强调“劳动”性质。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均向劳动者倾斜的趋势,针对中国劳动者的实际状态,“保护弱势”才能实现根本上的公正。问题实质是在劳动合同法中怎样维护“公平正义”这一立法的基本目标,在新颁布的立法中,从宗旨、合同的订立终止、试用期、经济补偿、就业限制、劳务派遣等所有条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劳动法 价值 取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2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