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羽的义.docx
《浅析关羽的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关羽的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关羽的义浅析关羽的“义” 题要本文通过对东汉末年社会背景的分析,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关羽的“义”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此加以分析,拟更深入了解关羽“义”的内涵,以及关羽的“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关键词关羽 义 忠义 恩义 侠义 在我国,关羽这个三国时代的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三国演义里描绘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风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人称“美髯公”。“跨骑一匹浑身如火炭的赤兔马,身披绿战袍,舞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勇冠三军,所向无敌”。关公那身披绿战袍,左手捻须,右手拿一本春秋,专注读书的形象至今还清晰地存留在人们脑海中。千百年来,
2、关羽被百姓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歆享世人礼拜。时至今日,不少地区还有关羽的庙宇。他有如此礼遇,并非因“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也非“勇冠三军,所向无敌”,恰恰在于他的“义”。 可以说“义”在封建社会里属于人民的道德品质,被人民当作主要的道德标准。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人民,正是靠“义”这一道德品质建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关系。靠“义”来团结,来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迫害。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更是以“义”作为团结民众的旗帜。在他们心中,“义”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始终不渝的忠诚,也包括恩怨分明的态度。因此,历代农民起义都要高举“义”旗,最典型的就是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聚义,替天行道。在三
3、国演义里,“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就正面典型而言,和曹操形成对立情势并受到人们尊崇的,应该说是被誉为“义绝”的关羽的形象。关羽的“义”,是义尽于私,义尽于个人,并且具有一定封建报恩思想的“义”。 大致说来,关羽的“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义报国安民 儒家认为,“义”是“立德之本,诸德之发也”。管子心术说“君臣父子之间之事曰义”,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在儒家看来,“义”以“忠”为先。 关羽对刘备、对汉朝十分忠诚。他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诸侯四起,群雄纷争。关羽在未投靠刘备之前是一个落难之人,拥有一身武艺。他先准备投靠汉鲁公之后幽州太守刘焉,这说明关羽一开始就打算投于汉帝帐下。一般而言
4、,封建社会的百姓,不管多么仇恨具体的封建制度、封建王朝,有时甚至采用暴力推翻它,可是因受封建生产关系的制约,他们的意识不能不受影响,因此他们反抗地主的压迫,反对贪官污吏,反对坏皇帝,却不反对好官,好皇帝。如李逵,他是极端鄙视宋朝的,甚至提出“杀掉狗皇帝,让我们大哥做皇帝”,他只是希望有一个像宋江一样的好皇帝而已。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在表面上具有近代的色彩,反对清朝的异族压迫,反对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甚至反对传统的封建思想,竭力追求人类理想的大同世界,然而,在他们取得半壁江山后,尽管土地关系上部分改变了所有制,而在天国体制上还是定出一整套封建等级的礼法,大摆天王的威风,在政治形式上恢复
5、了封建帝王制度。同样,三国时代的百姓也不希冀汉室灭亡,而是求一个好皇帝,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平民的关羽,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关羽对刘备、汉朝的忠主要表现在降曹前后。当时,汉献帝名存实亡,关羽仍然提出“降汉不降曹”,“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关羽降曹后,尽管曹操为了笼络他,送金银器皿及美女、锦袍、赤兔马等,用尽一切手段,但最终还是不能笼络关羽忠“汉刘”的心。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封其为“寿亭侯”,关公执意不受。后曹操在“寿亭侯”前加一“汉”字,关羽才拜受。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对曹操的厚恩下拜致谢只有一次,那就是曹操赠给他赤兔马,原因只是“
6、此马日行千里,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这使 “操愕然而悔”,也使得人们对关羽的忠义更加钦佩。 在三国时代,忠君思想受到了“贤臣择主而事”观点的挑战。那时,汉帝徒有虚名,无实际权力。各路军阀逐鹿中原,贤臣选择明主比比皆是。其实,关羽投靠刘备前还有另一个选择:汉室宗亲刘璋。这并不违背关羽忠汉的初衷,况且从当时的状况看,刘备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战将,地位低微,而刘璋已经拥有益州,又有蜀道天险;论出身,刘璋不低于刘备;论实力大大超过刘备。但待人接物上二者有本质区别:刘备宽仁厚道,不弄奸诈,礼贤下士;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爱民如子,深得民心;与关张又有深厚的友谊,重义气,轻富贵。而刘璋的性格特点是懦
7、弱,有很重的私心,经常怀疑别人。刘备具备“有德”这个条件,就可以做皇帝,因此关羽最后择明主刘备而弃刘璋就不足为怪了。 “忠”者,指对君主、国家、民族忠诚,在古代的百姓眼中君王和国家是一个概念。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忠于国家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爱国主义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忠义的涵义也有所拓展,“内尽其心而不欺也,事尚竭诚也,又不二也”。即忠还有忠诚、真诚、无二心的意思,这样“忠”,从君臣、君民的纵向关系转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横向关系,更贴近人民。“不欺”使忠衍变为待人真诚,这不仅在封建社会,就是在我们现在的年代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因素,成为新时代的思想道德规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不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2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