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实验中学初二小石潭记作业答案.docx
《泉州实验中学初二小石潭记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实验中学初二小石潭记作业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泉州实验中学初二小石潭记作业答案小石潭记 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写小石潭全貌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体现小石潭“怪”(潭的结构)的
2、诗句是:全石以为底。 4、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5、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布石上。 6、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
3、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翻译: 五、文意分析 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 写潭水源流,即作者探究潭源。 写潭上景物和小潭气氛及作者的感受。 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
4、么? 答:写作顺序:游览观察的顺序,即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深冷寂。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这说明小石潭在怎样一个环境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说明这是一个幽静、僻远、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 作者听到悦耳的水声时心情愉悦,游兴大增,于是产生了探幽、访奇的情趣。 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 答: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5、“全石以为底”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5、既写出小石潭的奇特、罕见,又侧面反映了水的清澈,交代了小石潭命名的原因。 6、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因其结构全为石质,水中水边无泥土,杂质,所以清水流入小潭,水流冲击硬石,才会发出如鸣珮环的声音。 7、第二段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和修辞?“似与游者相乐”展示怎样的境界? 答:自由、活泼、轻灵、悠闲、快乐。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拟人。 物我合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1 8、请就本文第
6、二段的内容或写法作评注。 答:本段写潭水的清澈,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的清澄。 9、 “斗折蛇行”和“犬牙差互”分别写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小溪源流的什么特点? 答:溪身和岸势。比喻。“斗折蛇行”的意思是: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故突出溪身蜿蜒、曲折的特点。 “犬牙差互”的意思是: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故突出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 10、写“犬牙差互”的岸势和“不可知其源”的小溪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及心境,作者遭到贬谪后来到荒凉、僻远的永州,前途与未来令人感到迷茫,神秘莫测如小溪。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 答:文中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忧伤悲凉心境,是画龙点睛之笔。 12、本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答:“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而坐石潭上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13、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游鱼时写到“似与游者相乐”,而第五段又感觉到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前后两种心情为什么有所不同? 答:起初,作者被小石潭的优美景色所吸引,忘记了遭贬忧伤,精神怡悦。此时他眼中尽是美景,连游鱼也似与其“相乐”。后来小石潭源头的曲折明灭,让他
8、想到渺茫的前途,小石谭的“寂寥无人”使其心生忧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也是他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心境的反应。 14、作者发现小石潭时是“心乐之”,久坐潭上后,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应如何理解? 答:乐忧参半,作者借游山玩水排遗抑郁,见到清潭游鱼心乐之,而过于凄清的环境,又勾起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故离开。 15、作者离开小石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小石潭水清石奇,特别是鱼儿的时动时静,更给作者带来了无比喜悦,但这份喜悦真实而短暂,潭周围的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氛围勾起了作者被贬后始终郁积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泉州 实验 中学 初二 小石潭记 作业 答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2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