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手册.doc
《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手册.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厂办大集体改革参考资料简介为填补集体企业改革类专业书籍的空白,会务处于2010年3月底二次改版了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集体企业改革权威评论、操作技巧与案例分析。汇编文件来源于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劳动部、税务总局与各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其中,中央政策法规61个,地方配套文件68个,行业实施文件27个。本套资料内容涉及: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程序及责任分解、合法权益保护、产权界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转让、职工安置、债务处理、土地使用、财政补助资金、股份合作制改造、税收、财务处理、社保福利、再就业、民主管理。售价:680元/套,可邮购。订购电话:01065707841、65705828
2、,联系人:郑建英、袁敬华。了解集体企业改革动态,请登录中集研网:www.jtqy.org。以下是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部分内容。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政策法规汇编部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集体经济的部分条款3(2004年3月14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4(国务院令第88号,1991年9月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11(国函200588号,2005年11月6日发布)集体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令 第号,1994年11月25日)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
3、清产核资试点方案的通知17(财清字号,年月日发布)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暂行办法的通知21(财清字号,1996年8月14日发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5(国资分配200668号,2006年1月17日发布)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集体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26(财税200656号,2006年4月30日发布)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27(财税2005186号,2006年1月23日发布)关于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问题的通知28(财
4、企20073号)财政部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问题的通知30(财企2007166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及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的通知32(黑政办发200950号,2009年8月28日发布)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36(哈政发200723号,2007年9月25日发布)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41(哈政综200736号,2007年9月25日发布)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职工安置工作实施意见44哈尔滨市国资委在哈中央企业厂办
5、集体改革工作程序46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责任分解表的通知48(哈政办综200856号,2008年7月23日发布)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哈尔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落实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职工安置政策和操作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56哈劳社发200937号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关于印发关于落实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职工安置政策和操作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的说明66(2009年3月1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集体经济的部分条款(2004年3月14日修正)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6、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
7、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七条 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
8、动的自主权。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国务院令第88号,1991年9月9日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镇
9、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明确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城镇的各种行业、各种组织形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但乡村农民集体举办的企业除外。第三条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国家鼓励和扶持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第四条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是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前款所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应当符合下列中任一项的规定:(一)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二)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三)投资主体为两个或者两个
10、以上的集体企业,其中前(一)、(二)项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应当占主导地位。本项所称主导地位,是指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占企业全部财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51%,特殊情况经过原审批部门批准,可以适当降低。第五条集体企业应当遵循的原则是:自愿组合、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集体积累、自主支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集体企业应当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第六条集体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集体企业的财产及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受侵犯。第七条集体企业的任务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发展商品生产
11、,扩大商品经营,开展社会服务,创造财富,增加积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繁荣社会主义经济。第八条集体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依照法律、法规和集体企业章程行使管理企业的权力。集体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九条集体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集体企业的权力机构,由其选举和罢免企业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集体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集体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和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均受法律保护。第十条中国共产党在集体企业的基层组织是集体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领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第十一条集体企业的工会维护
12、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第二章集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第十二条集体企业的设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企业名称、组织机构和企业章程;(二)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必要的设施并符合规定的安全卫生条件;(三)有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四)有明确的经营范围;(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三条集体企业章程必须载明下列事项:(一)企业名称和住所;(二)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三)注册资金;(四)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式;(五)收入分配方式;(六)组织机构及其职权和议事规则;(七)职工加入和
13、退出企业的条件和程序;(八)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九)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程序及其职权范围;(十)企业终止的条件和程序;(十一)章程的修订程序;(十二)章程订立日期;(十三)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第十四条设立集体企业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审批部门批准,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得开始生产经营活动。设立集体企业的审批部门,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集体企业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五条集体企业的合并、分立、停业、迁移或者主要登记事项的变更,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由企业提出申请,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依法向原登记机
14、关办理变更登记。第十六条集体企业的合并和分立,应当遵照自愿平等的原则,由有关各方依法签订协议,处理好债权债务、其他财产关系和遗留问题,妥善安置企业人员。合并、分立前的集体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分立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第十七条集体企业有下列原因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一)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而申请解散,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二)依法被撤销;(三)依法宣告破产;(四)其他原因。第十八条集体企业终止,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清算企业财产。企业财产按下列顺序清偿各种债务和费用:(一)清算工作所需各项费用;(二)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三)所欠税款;(四)所欠银行和信用合作社贷款以及其他债务。不足清偿同
15、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第十九条集体企业财产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照下列办法处理:(一)有国家、本企业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本企业职工个人投资入股的,应当依照其投资入股金额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从企业剩余财产中按相同的比例偿还;(二)其余财产,由企业上级管理机构作为该企业职工待业和养老救济、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等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第二十条集体企业终止,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第三章集体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十一条集体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享有下列权利:(一)对其全部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拒绝任何形式的平调;(二)自
16、主安排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三)除国家规定由物价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控制价格的以外,企业有权自行确定产品价格、劳务价格;(四)企业有权依照国家规定与外商谈判并签订合同,提取和使用分成的外汇收入;(五)依照国家信贷政策的规定向有关专业银行申请贷款;(六)依照国家规定确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经济责任制形式、工资形式和奖金、分红办法;(七)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各种优惠待遇;(八)吸收职工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个人集资入股,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联营,向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九)按照国家规定决定本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劳动组织形式和用工办法,录用和辞退职工;(十)奖惩职工。第二十二
17、条集体企业应当承担下列义务:(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接受国家计划指导;(二)依法缴纳税金和交纳费用;(三)依法履行合同;(四)改善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五)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对用户和消费者负责;(六)贯彻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七)做好企业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八)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尊重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改善劳动条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九)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第二十三条集体企业有权按照国家规定自愿组建、参加和退出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并依照该联合
18、经济组织的章程规定,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第四章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条凡本人提出申请,承认并遵守集体企业章程,被企业招收,即可成为该集体企业的职工。第二十五条职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集体企业内享有下列权利:(一)企业各级管理职务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监督企业各项活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三)参加劳动并享受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医疗保健和休息、休假的权利;(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规定评定业务技术职称;(五)辞职;(六)享受退休养老待遇;(七)其他权利。第二十六条职工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集体企业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以
19、企业主人的态度从事劳动,做好本职工作;(二)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完成任务;(三)维护企业的集体利益;(四)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五)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第二十七条集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一百人以下的集体企业,建立职工大会制度;(二)三百人以上的集体企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三)一百人以上三百人以下的集体企业,建立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由企业自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由职工选举产生。代表应当是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联系群众、有参加民主管理能力的职工。第二十八条集体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行使
20、下列职权:(一)制定、修改集体企业章程;(二)按照国家规定选举、罢免、聘用、解聘厂长(经理)、副厂长(副经理);(三)审议厂长(经理)提交的各项议案,决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四)审议并决定企业职工工资形式、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和分红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五)审议并决定企业的职工奖惩办法和其他重要规章制度;(六)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二十九条职工(代表)大会依照企业章程规定定期召开,但每年不得少于两次。第三十条集体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可以设立常设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工作。常设机构的人员组成、产生方式、职权范围及名称,由集体企业职
21、工代表大会规定,报上级管理机构备案。第五章厂长(经理)第三十一条集体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负责,是集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二条厂长(经理)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或者招聘产生。选举和招聘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由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投资开办的集体企业,其厂长(经理)可以由该联合经济组织任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集体企业,其中国家投资达到一定比例的,其厂长(经理)可以由上级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免。第三十三条厂长(经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懂得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二)熟悉本行业业务,善于经营
22、管理,有组织领导能力;(三)热爱集体,廉洁奉公,联系群众,有民主作风;(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三十四条厂长(经理)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行使下列职权:(一)领导和组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行政工作;(二)主持编制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方案;(三)主持编制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企业机构设置的方案,决定劳动组织的调整方案;(四)按照国家规定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五)提出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六)提出企业的经济责任制方案、工资调整方案、劳动保护措施方案、奖惩办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体企业 改革 管理 政策法规 汇编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2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