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复习资料.docx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本体论”即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 2)“同一性”即能否反映客观实在,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看作是个人的主观精神、意志和财富
2、愿望。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神秘的精神力量创造构成。 3、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对其作出的科学解释:“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他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把握物质。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
3、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界上没有离开的运动。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
4、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活动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6、简述普遍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1)具有客观性: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2)具有普遍性: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
5、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具有多样性:直接间接、必然偶然、本质非本质等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以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
6、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面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性中的发展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事物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作用:一、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
7、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9、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着。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10、简述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和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内外因辩证关系: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关系
8、: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前者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
9、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实践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11、简述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人脑的机能和
10、属性,是物质世界主观映像。从其来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其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成为人类的意识。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本质:是物质世界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其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复习资料 江西 财经大学 马克思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1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