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风骨.docx
《汉魏风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魏风骨.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魏风骨也称建安风骨,是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曹操父子与建安七子创作的优秀诗歌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特色。 风骨本指人的精神风貌,在古代文艺中用来指作品的刚健质朴风格。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描绘的“风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就是建安风骨的特色。建安时代,曹操在众作家中具有代表性,他被钟嵘称“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概括了曹操诗歌沉雄、悲凉的诗风。章培恒在三曹集.序中曾对曹操诗作过深刻概括:“最能打动人的植基于强烈主体意识的高昂或悲凉的感情,那是作为主体的个人在与客体英勇搏斗中的命定败北与悲哀、顽强,而作为它的对手的客体,则不但有社会,更有自然
2、。”别林斯基:“艺术是现实的复制;从而,艺术的任务不是修改、不是美化生活,而是显示生活的实际存在的样子。”忠实反映汉末动乱和民生疾苦,是曹操诗歌的重要内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些诗中,诗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毫不掩饰正视现实,结合大动荡时代的自身经历抒写时事,既有对重大题材的着力描写,也有对日常困苦生活片段的撷取。诗人忧时悯世,关心国运和民瘼,表现了对乱世不治的忧虑,对动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这些诗是汉末乱世的一面镜子。 薤露行和蒿里行均是以末战乱为题材的。薤露行中作者沉痛地追述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
3、为助,导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此诗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姿真朴。一起雄直高大,收悲痛哀远,”内容与此相联系的蒿里行,从关东群雄兴兵讨董写起,接写各路军阀“军力合不齐”,各争势利,互结兵祸,掀起了新的大规模混战,而实力最强的袁氏兄弟,一个在淮南称帝,一个在淮北刻玺,都企图攫取最高位权位而自相残杀,造成百姓的大量死亡和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最后六句诗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苍凉激楚,形象鲜明。诗人为百姓的死亡而悲伤肠断,流露了诗人人道主义的感情。这两首诗,以极简约的文字真实地描写了汉末的重大史实,被后人誉为“汉末实录,真史诗史也”。曹操的这类诗,流风所及,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笔下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抒写。 曹植的创作风格,钟嵘诗品这样评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曹丕:“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元好问论诗绝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陈子昂倡风骨,就是要恢复和发扬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是为了反对晋宋梁齐的诗歌“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倾向。他以东方左史虬的咏孤桐篇作为具有汉魏风骨的代表作,提倡“风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作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魏 风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1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