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词的本义探求例 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
2、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
3、.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
4、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如: 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 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 答: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
5、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 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 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 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 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 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 5.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答: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6、,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2.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 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 3.如:“斤、戒、刃、适、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 4.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 5.什么是引申义? 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 7.
7、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8.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 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类的活用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
8、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 3. 什么是意动用法? 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4.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 5.掌握P281282页“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 6.名词用作状语有几种情况? 答:表示方位和处所;如:表示工具和依据;如:表示对人的态度;如:表示比喻,如:。 7.掌握P282284页“名词作状语”的例子。 8.名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在P284287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 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言 文学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1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