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130407关于进一步加强私人建房管理的实施细则崧厦.doc
《25号130407关于进一步加强私人建房管理的实施细则崧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号130407关于进一步加强私人建房管理的实施细则崧厦.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崧镇政2013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私人建房管理的实施细则各村、社区,相关驻镇部门: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私人建房建设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危房户、无房户和缺房户实际困难,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遏制违章建筑,维护社会稳定,根据虞政办发20124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私人建房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区域分类:根据我镇实际,将我镇的私人建房规划分为A、B二个区域。A区域为规划控制区:潘韩、新光、共何、严巷头4个村及3个社区。B区域为规划引导区:除A区域4个村及外五甲村以外的33个行政村,按照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控制各村耕地建房指标,限制单一建房规模,提倡老
2、房翻建、拆旧建新,逐步引导公寓式安置住宅。二、A规划区内的私人建房及宅基地管理该区域内主要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地、统一管理”的形式,规划落实宅基地置换启动区块,实施多层或高层公寓式(立改套)安置方式,在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前提下,禁止私人住宅新建、翻(扩)建。对该区域内确属危房需重建的,由市危险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意见后,镇建设发展办、重点工程办和崧厦国土部门、房管部门参照上虞市城市危险房屋管理办法实施意见进行联合会审予以审批。对于该区域内列入旧城改造范围的国有划拨土地停止办理划拨转出让手续,旧房不得重建,如有危房,原则上不予重建,给予解险拆除,实行提前安置。积极推动旧城改造工作,各村
3、要规划落实宅基地置换启动区块,对住房困难户集中进行多层或高层农民公寓建设,改善城镇面貌和群众住房条件。三、B规划区内的私人建房及宅基地管理对B规划区内的私人建房,按照建设中心村、撤并自然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严格控制耕地建房指标,加大力度进行空心村整治,提倡和引导多层或高层建设农村住房。对农转用审批的新建住宅要求采用多户联排式建造,尽量利用旧房翻建、扩建,逐步拆除分散的住宅和无人居住的空关房,达到改善新农村面貌的目的。(一)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水平。1、私人建房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2、鼓励建造公寓式农民住宅。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置换及农村住房改造工作,严格
4、控制农村建房新增用地规模,鼓励引导行政村集体和建房户通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宅基地整治和旧房调剂翻建等方式解决村民建房需求,优先安排利用村内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旧房翻建等建房。鼓励各村开展空心村整治。3、新增私人建房用地重点保障农村集中建房和危房户、无房户、缺房户需求,各村要安排新增私人建房用地需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年度私人建房新增用地计划经镇政府统筹安排下达至各村。4、涉及村庄老区翻建的房屋,由村委牵头做好建房农户与周边农户的协调工作(主要包括控制超前、超高、间距、房屋式样、统一的地坪高度,雨篷式样、滴水等),并统一安排好新建房屋的进出道路事宜。5、建房户申请建房前必须先申报有无
5、违章建筑,如有违章建筑的必须先自行拆除所有的违章建筑,经镇建设发展办、国土部门、行政执法中队联合验收合格后再给予办理相关建房审批手续。瞒报后经查实的,注销批准文件。6、严格户宅审批标准。使用耕地建房,户籍人口在4人及以上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10平方米,户籍人口在3人及以下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75平方米;对新规划区内上报农转用的,试点推行联(叠)排住房建设,建筑占地面积原则上不大于88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建房的,户籍人口在4人及以上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米,户籍人口在3人及以下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90平方米。 7、新建房屋带架空层的,原则上架空层层高不得超过2.2米,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得
6、超过0.3米,房屋后檐高度不得超过10米。(二)严格户籍审查,明确建房人口和分户界定。私人建房户人口按户籍所在地在册农业人口计算。凡户籍关系不在申请建房户所在行政村的,不得计入建房人口,不得单独申请建房。下列人员按如下规定确定:1、现役军人(不含干部)、在校学生和正在劳教、劳改人员(死缓、无期徒刑除外),可计入建房人口,不得单独申请建房(时间以建房审批时间点为准)。确实无农村家人的,可按照小户限额标准单独申请建房。2、购买蓝本户口人员、购买商品房农转非人员、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人员,其户籍仍在本镇行政区域内且仍然居住在原出生地行政村的,可计入建房人口,不得单独申请建房。确实无农村家人的,可
7、按照小户限额标准单独申请建房。3、回原籍落户的职工、军人及其他人员申请建造住宅的,应当持原所在单位或者原户口所在地镇建设发展办出具的无住房证明材料,可计入建房人口,不得单独立户申请建房。确实无农村家人的,可按照小户限额标准单独申请建房。孤寡老人原则上不单独安排建房。4、与本镇行政村人员结婚的市外人员,其户口尚未迁入的,凭结婚登记证书,可计入建房人口。市外人员户口为非农的,参照农业户口审批。市外人员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的党政干部的,参照本细则第三大点第二条第14项规定。5、因本村集体土地征收农转非的,自办理失地、失海农民养老保险之日起十五年内按农村常住户口计算。超过十五年的原则上允许
8、旧房原基翻建整修,但不再享受农村私人建房扩建和异地新建等政策。6、已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凭定居的户口簿和身份证明可计入建房户口。确实无农村家人的,可按照小户限额标准单独申请建房。7、两个及以上儿子的家庭,且户口均在本村,如儿子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可以分户申请建房,但父母亲一方或双方必须随一个儿子居住,不得与儿子分户单独申请建房。未婚女儿必须与父母亲合户。子女中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不得分户申请建房。入赘女婿(以户口迁入为准)参照儿子标准。子女已经入赘或出嫁但户口尚未迁出的,可计入户口所在家庭建房人口,但不得在原家庭中单独分户申请建房。8、四代及以上同堂家庭现有居住面积小于本户最高
9、限额标准的,可根据现有居住面积与户均最高限额标准之间的差额面积申请建造新房;差额面积不足一个自然间的按照一个自然间审批。9、在B规划区内的村内有旧房的下岗职工,凭下岗证明、原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提供的无其他住房证明、房管部门提供的无房屋登记等证明材料,经旧房所在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同意,允许翻建和扩建,不得异地新建。10、独生子女或独生子女已经组建家庭的均不得与父母亲分户单独申请建房。领有独生子女证的家庭,由镇建设发展办、计生部门出具证明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依法登记的初婚夫妇或再婚未生育子女的家庭持一孩生殖健康服务证和镇建设发展办、计生部门出具的已怀孕证明,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独生子女已经结婚的,在申
10、请建房时不再享受增加人口政策。11、成年子女与父母在2006年11月21日前已经公安机关批准立户的,且户口均在本行政村内的,可依户申请翻(建)房。如果子女和父母合建住房,今后不得再单独分户建房。12、因离婚造成无房的,无房一方人员可以计入落户家庭建房人口。落户本行政村的,落户之日起5年内不得单独申请建房;落户至其他行政村的,落户之日起满2年的可在落户地行政村内单独申请建房。13、房产继承人中户籍在本村的无房户、缺房户应优先继承,若放弃继承的,今后不得申请农村宅基地审批,并出具集体土地所有权人(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处置的意见。14、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的党政干部已经享受过国家房改政策的,
11、不得再以配偶名义在农村申请宅基地。(三)严格旧房审核,坚持拆旧建新。坚持先拆后建、先处置旧房后审批新房原则。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一户一宅”规定。在审批新建住宅时,建房户必须与国土部门、建设发展办签订旧房拆除约定,并在打桩放样前无条件拆除,否则不予审批。1、涉及旧房转让调剂的,必须提供经依法批准的转让手续,不得以转让调剂协议等代替。房管部门根据国土部门出具的受房对象条件审核意见,进行房产过户,再凭房产契税完税凭证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国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农村私人建房户型限额标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确实不能办理过户手续的,由双方出具协议,再由镇农经中心办理存档手续。2、旧房因位置或结构无法拆
12、除的,可由行政村集体作残值回购,每间回收价原则上不超过2000元,回购协议由镇会计代理中心备案,并办理房产过户和宅基地使用权收回手续。3、对因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将住宅出卖、出租、赠与他人等原因造成的无房户、缺房户,不得申请建房。旧房分给家庭在册人员以外其他人员,已经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但土地没有过户的,仍按照申请户现有旧房对待。4、原以集体使用土地审批建房,后补办手续变更为国有出让土地的,申请建房时,旧房用地性质仍按照集体使用土地处置。(四)规范联审联批,切实提高审批质量和时效。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私人建房审批效率,加强全镇监管,按照“联选、联定、联审、联批”的原则,对农村私人建房实行镇建设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5号130407关于进一步加强私人建房管理的实施细则 崧厦 25 130407 关于 进一步 加强 私人 建房 管理 实施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1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