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docx
《汉字的构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构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头脑中,先有对某种事物形成的观念,即意义;然后有词的语音形式,即字的读音;最后才依据意义和读音造字,即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例说 关于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是没有具体的六书名目。直到西汉末年,
2、刘歆修七略,六书名目方始得见:“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其后郑众在周礼保氏注中将这六书名目及次第修正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仍然没有具体的解释。又过了几十年,到了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才在叙中给六书的名目加以界说,并举例字以明之。许慎又把六书的名目和次第修正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后世讲六书,一般都用许慎的名目而依刘歆的次第。 刘歆七略: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清以后一般采用
3、的名称及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几点说明: 第一,汉字非一时一地一人创造,故非先有六书而后造字,而是先有汉字,后有人总结出造字之法。 第二,六书之中,前四种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后二种则属用字方法 以下分别说明“六书”: 象形 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说文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例字如日月山水人手目,木鱼虫鸟马牛弓。其他再如车、虎、止、又、女、行、贝、鼎、皿、页、眉、文、州、瓜、果、龟等。 象形字可分为两类: 1、独体象形象形正例:车、牛、犬、女、贝、鼎、皿、目。 2、衬体象形象形变例:页、眉、须、果、瓜。 前者也可以称为绘形象物,后者也可以称为烘托
4、显物。 象形字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车就画一辆车的形状,马就画一匹马。但是,不是所有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有形可象的,复杂的事物更难以象形,所以靠这种方法造字,是不能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的。说文里有象形字264个。 山1535父簋)鼎)壺)冊0308尊)簋)簋)閉簋)鼎)兌簋)鬲)0434鬲)伯鬲)鬲)小仲鼎)父鬲)姜鬲)父鬲)鬲)鼎)寶鼎)有司鼎)伯鼎) 臣鼎)伯鼎)伯從寵鼎)鼎)鼎)鼎)鼎)鼎)鼎) 眉0584天0003卣)簋)簋)侯盤) 隹0598臣邑斝)冊大鼎)貿鼎)簋)簋)鼎)父簋)簋)簋)盤)句)壺)中盤)簋)辛觶)鼎二)虎:0773衛鼎)伯簋)象1596 魚1878鼎)爵)卣)父癸鼎)癸魚卣
5、)觚)從鼎) 爵0832壺1683壺)壺)走馬嘉壺)喜壺)姬壺) 箙0718庚鼎)須1487)貿鼎)臣簋)簋)伯簋)頌簋)嘉壺)馬)亞臣)犬1623龍1887龍鬲)蠆2135鉦) 龜2148戈2029文)簋) 且2272 耳尊) 己爵)且丁觚)且丁簋) 簋)盤)鼎)鐘) 指事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说文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如:上下本末甘天刃,一二三四亦十中。再如:寸、朱、厷。 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符号性的,如:上 、下 、一、二、三、亖、五 。 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意义所在。如:本 、末 、朱、亦 、刃 、寸 、面等
6、字,分别表示树根、树梢、树干、腋窝、刀刃、寸口和脸面等意义。 指事字虽然可以表示某些抽象的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自古至今指事字极少。说文里只有129个,汉代以后没有再用此种方法造指事字。 会意 说文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集合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例如:武兵伐寇休见牧,北囚兼步莫相从。会意字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形会意,一类是以义会意。以形会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体会意,如:林、比、众、品。一类是异体会意,如:逐、取、夹、益。下面分析一些例字: 武 小篆 止戈为武,意为行人荷戈出征,非止息兵戈之义也。 信 小篆 说文:信,诚也。老子八
7、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言必信,行必果”言而由衷。 走 说文: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走0171走馬嘉壺)步 说文 甲 金 楷 说文:“步,行也,从止、相背。”0195 北 甲 金 说文 隶 说文:“北, 也,从二人相背。”徐灏注笺:“北、背古今字。”集韵:“北,违也。”唐兰释四方之名:“北由二人相背,引申而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 莫 甲 说文 隶 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惠栋读说文记:“当作茻亦声。 ,今作莫,俗作暮。”寇 甲 金 说文说文:
8、“寇,暴也。从攴,完。”容庚金文编:“从人从攴在宀下,会意。” 塵 说文:“ 鹿行扬土也。”集韵:“ ,塵,说文鹿行扬土也。或省,俗作尘。” 叵,说文新附作 ,反可为叵,不可也。说文新附:“叵,不可也,从反可。” 寒 说文作 ,“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按从茻与艸同义,仌即冰之古文。 折 说文艸部, 说文篆文 说文籀文 说文:“折,断也。从斤断艸”隶省作折,从手。 0085 簋)子孟姜壺) 兵: 、 得0274父庚鼎)王鼎)三字衛簋)衛簋)簋)鼎)尊)屰0315為甗)師子大孟姜匜)簋)鼎)山王兆域圖)勺)鐘)鼎)取0464簋)伯簋)鼎)公鼎)鼎)伯鼎)盉)鐘)受且丁尊)差)瓜君
9、壺)射0868游1104父壺)山王壺)平鐘) 旅1108土尊)鼎)咢父簋)諫簋)弔)鼎)伯)父甗)二)斧壺)尊)旅尊)伏尊)尊)仲鼎)鼎)家1182簋)公鼎)簋)壺)君啟舟節) 卿1511鼎)子斿鼎)盉)簋)簋)公父)彝)沙1818以义会意,是指由两个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能说明或暗示字义。例如: 凭:说文:“凭,依几也。从几从任” 劣:说文:“劣,弱也。从力、少。” 扁:说文:“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暑门户之文也。”此义现在用“匾”字表示。 尟:鲜少之“鲜”的本字。说文:“尟,是少也从是、少”“尟”有异体字作“尠”从“甚少”会意。“尟”“尠”现在都已并入“鲜”字。 昶:
10、说文新附字:“昶,日长也,从日、永会意。” 甦:苏醒之“苏”或作“甦”,从“更、生”会意,现在已经并入“苏”字。 楞:边棱之“棱”的异体。 此外像耷、尖、尜、尘、甭、孬也属于这种造字方法形成的字。 会意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来表示新意的,但两者又有所区别:象形字多属独体,而会意字则是合体;象形字常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会意字则表示抽象而又复杂的概念。说文里会意字有1254个。 形声 说文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注:“以事为名,谓半事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成其名。” 形声是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而成的造字法。形符表示形符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 声
11、符表示该字的读音 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例如:杞、问、物、江、裹等等。 形声造字法的产生与运用,突破了纯表意造字的局限。语言中凡是无物可指、无形可象、无意可会的词,都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新字来记录。说文里有形声字7706个,占绝大多数。例字:溯觀漢字源頭遠,撫膺浩歎蒼黔功。另如:村、淚、氫、鐳、鈦、鳩、案。 形声构成的原理是音义两合。但有一种情况需特别注意。即有些形声字是后起字,是从原有的较古远的字为了区别加旁而成的。具体讲有两种情况: 1、加意符构成今字: 如益溢 它蛇 然燃 云雲 止趾 莫暮 食蝕 采彩 取娶 辟避 昏婚 其基 辰娠 景影 禽擒 2、加声旁构成今字: 如食饲 自鼻 网罔 在
12、形声字中,形旁表示的是字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因此对于形声字的形旁应予重视,对一些常见的形旁应予以理解记忆。如贝、言、金、木、纟、辶、阝、口、欠、心、扌、氵、竹、骨、彳、彡、灬、宀厂、广、廴、 、 又、攴、户、女、弓、斤、王、酉、门、鬥、页、鸟、隹、车、穴、走、耳、皿、豆等,对正确理解形声字都有很大的好处。 关于汉字构造,我们有以上四类就基本可以说清了。但六书中还有转注、假借两类,这里也简要解说一下。 转注 说文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历史上对转注的解释分歧最大,大致有形转、声转、义转三说。其中清代戴震、段玉裁等人的互训说影响较大。 1、江声六书说:“建类一首”指说文同部首,
13、“凡某之属皆从某,即同意相受也。”就是说,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 2、戴震六书论:“转相为注,互相为训,古今语也。”转注就是互训。 3、朱骏声:“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转注就是词义引申。 清人曹仁虎也曾对转注有所论述。他在转注古义考里说:“夫说文考、老之说,最为古义。晋唐诸儒,皆遵守之而无有异说。然则欲定转注之义,仍当以说文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二语求之。既曰建类一首,则必其字部之相同;而字部异者,非转注也。既曰同意相受,则必其字义之相合;而字义殊者非转注也。说文于转注特举考、老以起例,而考字从丂得声,则必其字音之相近;而字音别者,非转注也。”曹还订出转注的三个条例:形通、义同、
14、音近。 转注是文字孳乳和应用的法则。转注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方言不同而产生的。同一事物,甲乙两地异名异音,反映在文字上就出现了异形异音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 转注字的字形特点:转注字之间意符和偏旁相同,如桥与梁都在木部,呻与吟都在口部。转注字的字义特点:转注字之间含义相同,如考与老可以互相训释,是同义词。许慎列举考、老二字,有以下特点:同一形符,二字音近,二字为同义词。根据说文,其他的转注字如:迎与逆、妹与媦、邦与国、顶与颠、讽与诵等等。因此,今天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理解为:转注指具有同部首、同音、同义关系的一组字之间的关系。如顶、颠;蓧,苗;咽、嗌;舟、船、舸。 章太炎在国学略说小学略说里对转注
15、、假借有精辟的论述:“假借之与转注,正如算术中之正负数。有转注,文字乃多;有假借,文字乃少。一义可造多字,字即多,转注之谓也;本无其字,依声託事,如令、长是,假借之类也。转注、假借,就字之关联而言。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就字之个体而言。虽一讲个体,一讲关联,要皆与造字有关。如戴氏所云,则与造字无关,乌得厕六书之列哉!” 假借 说文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指某词有音无字,便借同音之字代替。 因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创制毕竟迟滞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多寡与词语的多寡毕竟不能完全对等。因此当有的词语没有对应的文字来记录时,人们就想到了借用已有的同音字的办法。这就是“本无
16、其字的假借”。比如古人已造了一个“求”字,本义指皮衣。而又有“要求”的“求”这么一个概念,无法造字,便借这个“求”来表示。这样就造成了一字表示两个词的情况。后来为了区别,便另造“裘”字来表示皮衣的意思。再如秦汉时设立郡县,一县的长官,万户以上的称“令”,就是借“发号施令”的“令”字;万户以下的称“长”,就是借“长远”的“长”字。又如“族”本指箭头,俗作“族类”之“族”;“戚”本指一种大斧,俗作“亲戚”之“戚”;“来”本指小麦,借作“来往”之来”;“而”本指颊毛,借作连词或代词;“之”本指“往”、“到去”,借作助词或代词;“亦”本指腋下的部位,借作副词。上述假借,都属于“本无其字的假借”。也可以
17、说是不用造字的造字法。至于本来已经给某词造了某字,但写字人临时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则属本有其字的假借,一般叫做“通假”。 关于“令长”二字,说者意见不同,一般认为此二例字未当,因为它们的情况是引申而非假借。但也有人认为广义的假借也可包括引申,即将假借分为引申本义的假借,以及纯粹借音的假借。为方便起见,我们一般把假借只理解为无意义联系、纯粹借音的假借。 假借不直接造字,但它往往间接地造字,即通过假借迫使相关的词造出新字,如益、暴、奠、其、求、孰、然。 六书中的假借与具体文章中的通假字不同。二者相同的是借字表词,但根本上不同的是前者本无其字,后者本有其字。章太炎在文始中说:“若本有其字
18、以声近通用者,是乃借声,非六书之假借。”这里的借声是指通假,我们后面详谈。 下面,我们举一些常见的假借字之例: 来,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周代一种“瑞麦”;被借为“行来”之“来”。 乌,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孝鸟也”,即乌鸦;被借为表语气的“乌呼”字。 朋,是个象形字,是“凤凰”之“凤”的古文;被借为“朋党”、“朋友”字。 韦,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相背也”(后来写作“违”);被借为“皮韦”字,表示熟牛皮。 而,是个象形字,本义是“须也”,即男人脸上的胡须;被借为虚词,可作连词、代词、语气词等。 权,是个形声字,本义是“黄华木也”,即一种开黄花的树;被借为“权衡”字。 新,是个形声字,本义是用斧斤伐木
19、;被借为“新旧”字。 难,是个形声字,本义是一种鸟名;被借为“难易”字。 易,是个象形字,本义是“蜥蜴”;被借为“难易”字。 容,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盛受”;被借为“容貌”字。 冯,是个形声字,本义是马行疾速;被借为“依冯(凭)”字和姓氏。 然,是个形声字,本义是“燃烧”;被借为虚词用,可作代词、连词等。 之,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出也”;被借为虚词用,可作代词、助词等。 其,是个象形字,本义是“簸箕”;被借为虚词用,可作代词、语气词等。 所,是个形声字,本义是“伐木声也”;被借为“处所”字,又借为虚词用。 则,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等画物也”,即“科则”、“准则”;被借为连词用。 是,是个会意字
20、,本义是“正见”;被借为代词、判断词用。 若,是个会意字,本义是“择”;被借为动词、代词用,表“如”、“你”之义。 夫,是个象形字,本义是“丈夫也”,即成年男子;被借为虚词用,可作语气词、代词等。 何,是个形声字,本义是“担”(用肩膀挑);被借为疑问代词。 耳,是个象形字,本义是耳朵;被借为句末语气词。 邪,是个形声字,本义是邑名;被借为语气词。 翁,是个形声字,本义是鸟的颈毛;被借为“翁姑”字。 族,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箭头(后来写成“镞”);被借为“宗族”字。 戚,是个形声字,本义是大斧;被借为“亲戚”字。 衰,是个象形字,本义是防雨的蓑衣;被借为“衰微”字。等等。 “六书”小结:“六书”是
21、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清代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提出的“四体二用”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性质。“四体二用”说认为:“六书”不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前四书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是从历时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后二书:转注、假借用字法四体二用 六书中以象形、形声、假借三类最为重要,因为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础,会意字、形声字和一部分指事字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这类字在汉字总数中所占比例虽小,只有几百个,但它却是造字的基础,是组成千万个汉字的元素。如象形字“人”,可组成从、比、
22、北、休、卧、及、众等字,由这些字又可以组成更多的字。 我们还必须了解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方法,汉字中形声字的数量最多。说文解字9353个字中,指事字129个,象形字264个,会意字1254个,形声字达7700个,占82.3%以上;在康熙字典所收的47035个字中,形声字已占90%以上。 假借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造字初期,汉字字数少,倘若没有假借方法,汉字就难以发挥它记录汉语的作用。据统计,在甲骨文时期,按假借的办法来用字竟占90%;同时,它又是创造新字的桥梁,如“其”本为名词,指“簸箕”。当它借作代词或语气助词之后,只好为本义再造“箕”字。 二、六书评议 对许慎六书说,历代也有许多的诠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构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1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