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行为.doc
《态度与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态度与行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姓名:曹小英学号:20126464 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2012级生医01班态度与行为相关性摘要: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态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一直是重点。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判断行为或者态度。过去认为态度决定行为,在后来的的实验调查研究中,这一理论被多次挑战。本文通过实验引证以及分析主要介绍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影响态度预测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影响态度的解释。关键字 态度 行为 一致性 因素 关系一、引言 礼记中庸有语“言必行”,告诫后人言行一致,这里的“言”也就代表着一个人的态度,“形”表示一个人的行为。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的态度并没有决定我们的行为,我
2、们在行为发生时也并没有感到任何不妥。比如说,在调查大多数人对环保的态度时,几乎不会有人反对这一措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全然没有“言必行”。在调查学生对作弊的态度时,大部分人都会表示考试作弊是不好的行为,不应该让这种事情发生,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考试中作弊的比例比由态度决定的比例。在没有接触到态度与行为相关性这一类研究之前,普遍都会认为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占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的态度是否就预测着我们行为的实现呢?我们说过的话,我们对一个观点的态度是否决定着我们相应的行为发生?如果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密切,那么必然有其他因素阻碍了我们的行为按照预测轨迹发生。如果态度与行为的相关性比较低
3、,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无相关性,控制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来提高态度对行为的预测能力就值得我们去探索了。二、个人对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解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孰前孰后,是态度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影响态度?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庭格有言“如果我们的行为是马,那我们的态度就是马车。”也就是行为在前,态度在后。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想我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态度决定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行为决定态度这样的说法呢?这是由于我们人类精通并且擅长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原因,但却非常不善于也不喜欢做我们已找到原因的事。比如说我们知道锻炼是对身体有益的,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坚持做这个事,而我们犯错后只要愿意也总是能找到借口为自己开脱。由此
4、便有这样的结论,行为先于态度。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态度是跟随着行为产生,因为我们要为自己或群众的行为找到一个或多个合适的解释或理由。尽管如此,我们行为之前还是会存在态度,态度还是可以预言行为,只不过这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决定关系。很多时候态度没有决定行为,行为也没有决定态度,行为更多的时候是屈从了情境和个人的主观。行为和态度努力保持一致,以免陷入行为和态度冲突的烦恼中。譬如,一个人犯错,通常在事后他会告诉自己,当时的情境我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若在事后他认为,那确实是十分愚蠢的!那他就会陷入悔恨和懊恼中。为了避免因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带来苦恼,态度和行为有一种根本的倾向,就是保持一致!当我们的态度坚定的
5、时候,我们就会调整行为,以与态度保持一致。而当我们的行为受到情境限制无法改变或者必须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会调整态度,以与行为保持一致。三、影响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因素根据文献资料,目前影响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态度自身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态度强度,态度强度被认为是态度耐性和有效性的体现。通俗理解应该是态度是分为不同级别的,级别越低,对行为的影响越小,级别越高,与行为的一致性就越明显。也就是说高强度态度能够帮助个体抵御说服信息,保持较高的态度行为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强度态度情况下,人们会更喜欢那些与他原本态度一致的信息。相反,在低强度态度情况下,人们对于一致和不一致的信息没有
6、表现出偏好。研究者们提出了另外的两个概念,即态度清晰性和态度正确性,可以解释为对态度的性质进行了具体化。态度强度可能正是通过这两种成份起到了调节态度行为一致性的作用。关于态度自身因素的第二个内容是态度的易得性。文献显示研究者们在他们的一系列实验中发现人们对不同社会范畴的态度会形成不同的心理表征。针对每种表征对应一个模板,其中容易被激活的模版就会引起相应的态度,并且能在行为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越容易获得或着越稳定的态度对未来的行为预测作用就越好。态度自身因素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态度的模棱两可性。具体的说就是对于客体,我们不是产生固定的态度,可以同时拥有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体验或评价。影响
7、态度与行为的第二个因素是个体因素。目前普遍从情感,认知和人格这三方面来分析个体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拥有积极情感的人具有更好的态度行为一致性。在认知层面,研究者们从个体差异的多面性与态度结构的匹配入手,结果很有趣,个体的情感需求和评价需求会对态度及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所以,那些试图改变行为的说服信息要和情感态度或认知态度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人格方面,自我监控是在态度行为之间发生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那些低自我监控并且过去行为变化不大的个体在预测行为上有较好预测效果。与此对应的是,高自我监控并且过去行为变化大的个体则不具备这样的预测性。晰地揭示了自我监控的作用。若信息源被分为专家信息和外表吸引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态度 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1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