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治疗课件.ppt
《缺血性心肌病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血性心肌病治疗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 念,由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功能失常1970年Burch等首先将其命名为缺血性心肌病(ICM)不包括孤立的室壁瘤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结构异常:乳头肌功能失调、室间隔穿孔等,最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3支血管病变占71%两支病变占 27%单支占2%其次:冠状动脉痉挛少见:冠状动脉栓塞、血管炎、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临床上ICM主要指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者,发 病 机 制,慢性累积性心肌缺血对心功能的影响,心肌块状或非连续多发灶性坏死,功能心肌细胞数减少、坏死、间质纤维化,心肌功能低下,非坏死区心室肌代偿性肥大邻近疤痕区心肌细胞肥大更明显右室心肌亦肥大,室壁张力恢复,心功能代偿,加剧缺血、心肌细
2、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代偿失调,缺血持续、间或急性缺血代偿肥大心肌组织毛细血管网不能按比例生长,心肌缺血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心肌顿抑:缺血心肌再灌注后需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才能恢复收缩或舒张功能心肌仍存活心肌冬眠:心肌灌注慢性降低部分心肌仍存活,数周、数月、数年,但收缩功能低下缺血纠正后,心功能恢复正常,心肌缺血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坏死心肌缺血持续严重时,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发展为坏死心肌坏死心肌由无收缩功能疤痕组织取代对心室功能的影响取决于范围、部位和正常心肌的代偿情况ICM时坏死心肌、缺血心肌、顿抑心肌、冬眠心肌组织相互掺杂共同影响心室收缩功能,临床表现及诊断,扩张型缺血性心肌病限制型缺血性
3、心肌病,扩张型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一般先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表现,晚期表现为全心功能不全部分病人某一阶段有心绞痛实验室检查佐证心肌缺血/坏死、心功能障碍,项目 意义,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 冠脉造影,ST-T异常、既往心肌梗死的Q波 及各种心律失常左心或全心增大,严重者可见间质性或肺泡性水肿左心室扩大伴舒张或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二维超声检测到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几乎所有病例有左前降支病变,88%有右冠病变,79%左回旋支病变,顿抑心肌、冬眠心肌的识别,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两种相关的心肌病理生理状态 两者均可引起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心肌节段包含 可逆性心肌-存
4、活心肌 心肌纤维化 疤痕组织,顿抑心肌、冬眠心肌的识别,心肌存活数量 心肌病变程度 预后判断 选择治疗方法,顿抑心肌、冬眠心肌的识别方法,病史 心绞痛史提示有存活的缺血心肌,敏感 性和特异性不够 心电图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核素心肌灌注成像 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敏感性受限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心电图-QRS波群变化,暂时Q波由缺血引起不一定代表心肌坏死 水肿和炎症 水肿消失 心肌梗死,致心肌电惰性 出现Q波Q波消失数天后Q波消失意味着心肌电顿抑心肌顿抑与心肌机械顿抑有关心肌可恢复,心电图-T波、Q-T间期变化,AMI 48h 出现倒置T波 预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AMI 18
5、d 深倒置T波 预示着大量顿抑心肌,多巴酚丁胺负荷,运动增强室壁增厚,无反应,存活心肌,坏死心肌,DSE,敏感性90%,特异性70%,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评价心肌存活的非创伤性“金指标”,心肌存活: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减低、FDG(代谢示踪剂氟脱氧葡萄糖)摄取正常或相对增高(灌注-代谢不匹配),血运重建术后局部室壁运动功能将改善无存活心肌: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减低、FDG摄取亦减低(灌注-代谢匹配),血运重建术后局部室壁运动功能不会改善目前最可靠的无创方法,扩张型ICM诊断,肯定 冠脉粥样硬化 心脏扩大 心功能不全排除 AMI所致二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缺血性 心肌 治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0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