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历史材料的思路和方法.docx
《正确解读历史材料的思路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解读历史材料的思路和方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确解读历史材料的思路和方法正确解读历史材料的思路和方法 一道模拟题的解答误区说起 南通市历史模拟试卷有这样一道题。具体题目如下: 高中历史课本提到:“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一则史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
2、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你认为在运用史料解释时应该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1)甲: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参政意识。乙: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等。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一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注
3、意:证据要全面,不要武断下结论;孤证不立。或只答出“收集证据要全面,运用分析史料要辩证”。 该题选材精当,设问新颖、灵活,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来评价辛亥革命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集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阐释能力和基本的史学素养。但大部分学生对此题感到颇为棘手,他们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阐释历史材料的方法不当。不少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简单概括甚至是个别词句的摘抄上,不能从宏观上分析理解整个材料反映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影响范围小,底层社会始终没有能接受民主思想,但相当多的学生只能答出农民对辛亥革命缺乏了解等;又如第小题通过对材料一、二的对比可以
4、认识到:辛亥革命对城乡影响的差别较大,而不少学生不能对组合材料进行综合和对比,由于孤立地看待材料,只能单方面地提炼材料信息;也有的学生没有结合材料引言解读材料,不明确整个试题的主题是研究辛亥革命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而答出辛亥革命在其它方面的作用。这些都反映了考生没有掌握解读材料信息的基本方法。 脱离课文去分析材料结论。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意图之一就是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而试题必然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引用的材料大多既能反映教材内容,又高于教材内容。不管试题的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生在解题时要紧密结合
5、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如第小题阅读材料得出结论,在对材料的认识时应联系课文中关于辛亥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进行分析,但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材料时由于没有课本知识作铺垫,只能对材料内容作简要概括或说明,不能形成结论。如对材料一的阅读不少学生答成“民国初年报纸多宣传民权、民国等民主思想、民国初年报纸发行量大、报纸的影响范围广”,“辛亥革命借助民报宣传三民主义”,报纸的内容被公众或私下的议论等等。 解题时不明确问题的要求。如第小题试题要求综合两则材料从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得出新的结论。对多个材料的综合反映了试题要求将多个材料进行对比或整合,通过对比或整合形成结论。如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确 解读 历史 材料 思路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603453.html